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2022-03-19吴毓清
吴毓清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教育形式,基本上就是“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看视频”,形式十分老套。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重在以认识为主的教学目标,事实上,掌握知识不代表能够学以致用,情感态度和行为无法立刻发生变化。许多学生无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满堂灌”,气氛压抑,很多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也没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因此,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实践活动或知识应用的环境来强化知识的习得,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2.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持久性和影响力
培养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内涵、接纳者的认识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有关;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进程,这是其客观规律。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期望用一两次培训课程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但他们却花了大量时间在培训课的主题、形式、验收上下功夫、做文章,短期内可能卓有成效,但急于求成,势必缺乏持久性和影响力。
3.专业心理咨询供求矛盾显现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专业心理咨询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在这种新形势下,经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团队,投入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来,能较大程度地缓解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心理教师集中注意力关注问题严重的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数量多,可以深入到班级,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帮扶,从而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网格化”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机制。
二、具身学习理论视域下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
近年来,在具身认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种强调“身心融合”“身体、心智及环境的交互”的具身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诠释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并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身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包括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同时要求知识获得、情绪体验、行为操作的有机统一。本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实践过程,聚焦于学习的情境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角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掌握问题解决的能力。
1.案例的背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坚持同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灵驿站”主要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危机干预及防控等工作。“心灵驿站”以“同沐心灵阳光,共逐健康人生”为口号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积极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心灵驿站”创办了一个面向学院学生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心理知识伴我成长”之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每月心理知识“悦”读分享会、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比赛,以及培育一支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等方式,围绕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巧,更好地贯彻落实“四位一体”网格化心理危机管理机制,让学生工作效应显现感情和温度。
2.案例的思路与设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普及化程度,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促进学院的整体构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在知识储备上,使学生增加心理知识,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第二,在问题解决能力上,提升学生心理朋辈辅导员解决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经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营造追求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三,在学生干部储备上,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丰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学生朋辈辅导队伍奠定一定的基础。
3.活动的实施
(1)双向教学互动,组建学习共同体
面向全体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每月举办一期心理知识“悦”读分享会,活动主旨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排忧解难等。《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丰富,排前三的依次是:人际交往、自我调节及职业指导。根据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需求,以专题学习为内容,使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把知识應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与全班学生紧密相连,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关注,同时搭建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
(2)情景交融互通,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丰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比赛中各选手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对朋辈辅导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解决“烦心事”,实现自我价值,树立学生生命意义感。
比赛前辅导:①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彼此陪伴、理解共进,通过角色互换、良性比拼等方式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②逻辑分析严谨,说服力强,能准确评估问题,抓住问题关键。③能情理交融,起到疏导情绪的作用,帮助化解冲突和矛盾,达到共赢。
第一轮初赛:比赛采用线上答题的形式进行,限时60分钟,包括单选、多选和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参赛队员对于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原则和技能、危机干预技巧、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初赛,评出分数最高、用时最短的50位选手晋级下一轮复赛。
第二轮复赛:比赛采用现场知识抢答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抢答环节20分钟,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案例分析题限时15分钟。通过复赛,评出分数最高、用时最短的十位选手晋级下一轮决赛。
第三轮决赛:决赛以现场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谈心谈话。比赛中各选手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彼此陪伴、理解共进,要求通过角色互换、良性比拼等方式疏导情绪、化解冲突,对朋辈辅导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与解决。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评选出优胜选手。
(3)传帮带互建,培育新生力量
在学生情绪失控或者心里难受的时候,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陪伴、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烦心事”,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学生有心理困惑或者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到班级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形成归属感,增强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形成安全稳定长期的“心理契约”,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群体中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的力量。
(4)活动的成效
第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助人自助”观念。第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树立健康的人格。第三,辨证看待问题。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能从学生角度帮助转换注意力,找到正确的归因,避免用过于消极或者过于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第四,正确进行自我评价。遇到心理问题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内心潜在的自我发挥作用,科学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
(5)活动的特色与亮点
第一,互动性好。“悦”读分享会接受一对一的指导,讨论氛围活跃,学生不需要顾虑太多,可积极反馈,创造相互交流的氛围。
第二,实战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谈心谈话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情绪疏导,增加交集,表达善意,提高自信心,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第三,陪伴度高。在学生情绪失控或者心里难受时,学生朋辈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理解学生“烦心事”,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有归属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情绪接纳。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既能激活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身上积极正向的能量,又能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感受到情绪宣泄的安全,所有的倾诉能被理解。
三、将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导向
1.完善制度,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建立以二级学院领导主管、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干部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协会的运作机制,每班设有朋辈心理委员,宿舍设有心理观察员,定期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分享会、朋辈心理辅导竞赛,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网格化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专业队伍。
2.做实做细,当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学习培训中,不断补充专业心理知识,查漏补缺;在工作交流中,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使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团队成为专业心理咨询的补充力量;在服务管理中,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的力量,培育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学生干部队伍。
3.情景交融,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强理论重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探寻正确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更好地内化知识,达到知行合一。
4.育人育才,打造一支高素质强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普及化程度,成为学院“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的有力抓手,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促进学院的整体构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朋辈心理辅导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奠定基础。本次活动普及和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结语
高等学校肩负着承继、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多样方式建设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举措、开展教学教育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应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把校园文化、积极心理品质、問题解决能力、情绪体验和行为操作结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培养人才“高地”的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地引入课堂内外,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为手段,以“四位一体”危机干预制度为保障,加强教风、学风、管理作风和服务作风,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36(04):104-114.
[2]傅小兰,张侃,陈雪峰,陈祉妍.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赵婀娜,张洋,吴月,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全国教育战线引发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20-9-24(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12775017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