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03-19刘桃花
刘桃花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衔接性,对学生后续深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学好小学数学能夯实数学基础。因此,教师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利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对此作出阐述,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设计主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交互式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交流,满足数学表达欲望,也可以在他人的思想碰撞中学习,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要高于其他学科,教师还应注意深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自主认知欲望,让学生不仅能通过高效课堂学会数学知识,还能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应注意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将数学魅力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美,真正凸显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意义。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以此为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需要突破传统的问题引导理念,对问题进行创新,让学生能从有别于传统的不同视角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此外,在结束一个知识点教学内容后,教师应为学生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确保学生能在学习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地通过思考数学问题,提高数学领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问题产生和问题的处理过程实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对所要讲授课程的问题进行分析。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创新教学的互动性和产生愉悦感,有助于知识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数学学习问题,让学生能从有趣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确保学生能了解到数学知识并非枯燥无趣的,而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通过多元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理解能力。此外,在学生具有一定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数学主题,自主设计数学问题,并相对应地给出固定性和开放性两种数学答案,确保学生能从整体层面思考数学问题。
(二)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一些教师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观念仍然很困难。其中,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一些教师仍然坚持以往的课堂教学理念,既不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也没有为学生讲解作业的目的,让学生在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完成作业。传统课堂中,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真正思考过通过这次布置的作业,期望学生可以掌握什么技能、锻炼什么能力、养成什么样的作业习惯,以及作业是否有明确的目的等问题。同时,一些教师只是依赖教材、教辅书、写作指南设计数学习题,往往接近书本的内容,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也不接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开展数学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无形中认知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数学思想,应从教学初始环节入手,以此确保学生以高效的方式认知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进行分解,将数学课堂分为开始、发展、结束三个阶段,并将数学知识进行拆分,解析数学知识中的概念、公式、定理、计算方法,让学生能逐一认知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不同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这是促进学生以高效方式开展数学学习的根本要素。同时,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即为导课环节,教师应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数学概念,分析其中的数学核心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分析、思考数学问题,使其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在课堂尾声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分析数学知识涵盖的问题,并分析数学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总结,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责任意识。
(三)让学生结合实践思考
教材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數学内容的专业解读要求教师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性,让学生从理论与公式中感受数字的魅力,以及与其他内容的纵向关系。例如,“理解乘法”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运算100以内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外,乘法作为四大运算之一,是进一步掌握除法、处理相关实际问题的根本,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协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概念的注入需要收集很多数学材料,乘法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在课前认真准备,设置疑问的内容,在课堂中根据具体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进行授课。数学知识难度较大,而单纯通过理论层面对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学生较难理解数学的精髓问题,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一知半解。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引导,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然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数学中涵盖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性。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数学基础知识小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这不仅能在班级内营造数学知识学习氛围,更能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演绎等活动。再如,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开展数学故事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讲述数学故事,讲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史和发展史,让学生不仅能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及发展过程。
(四)给学生营造信息氛围
当前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化、动态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降低数学问题的学习难度,使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突破。同时,有一部分数学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意识,比如图形折叠知识、视图知识等。教师通过讲述模式配合简单画图的方式,不能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而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完成静态展示向动态演示的转换,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图形知识的演变过程,这会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帮助学生巩固数学记忆,确保学生通过动态化的图形,能对这类图形知识加深记忆,也可以真正凸显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价值。
(五)对学生开展测评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后,也应注意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应注意转变传统单一的评价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评价。传统层面的评价工作是通过数据对学生开展评价,这种方式无法从整体层面对学生作出客观、完善的评价,而且会对评价结果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生会失去学习自信心,也失去自我提升的动力。这不符合新课标规定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方针。因此,教师应利用阶段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整体统一评价方式,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取代传统层面教师单一性评价的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为学生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价空间,确保通过评价凸显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个性,让师生都能认清其数学发展潜能,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发挥学生学习优势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以此确保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新方向,确立学习新目标,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能得到专业化的提升。同时,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重点关注,以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突破学习能力不足。这种针对性较强的学习培养方式,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核心素养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得以突破性提升。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
小学生由于在学习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更是难以充分理解重难点数学知识内容,致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受阻,难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多优势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以便切实提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并获得小学生的关注。以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优势来说,则体现在能利用图像、音频等诸多的形式,吸引小学生投入相应的情境,做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也能做到对知识内容的简化,实现降低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困难程度。同时,能深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记忆,促进小学生理解重难点数学知识内容。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辅助方式之一,所蕴涵的资源内容较多。教师能在网络上搜集相应的案例内容,以此开阔小学生的眼界,丰富其知识学习途径,让小学生不但能切实吸收数学知识,也可以强化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切实强化。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建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展开,可更为快速地达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该门学科所提出的相应目标。
例如,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此次教学的目标在于促使小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面积的主要计算方式,同时能以相关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加以解决。在进行有效的学习后,教师能指引小学生对长、宽以及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而后利用6个面积一致的正方形,实施长方形的有效摆放,并对长方形的面积加以计算。之后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不同的摆放形式加以直观的展示,让小学生可验证答案的正确与否,这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七)注重实施课堂导入,快速激发学生兴趣
在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实施课堂导入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能作为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必要方式。对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均难以长久保持专注度,甚至根本未能投身于实际的学习。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展开期间,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内容时,更为强调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往往较为被动,不能体现小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的能动性,因而小學生的学习兴趣也较为薄弱,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及成绩。针对上述情况,若想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就必须重视实施课堂导入。这是由于在课堂导入阶段,若能快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所能产生的数学教育效果会非常高。对此,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特征等方面,设计课堂导入教学方案,以便实现在此阶段提起小学生的学趣,充分获得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使小学生可更为长久地保持专注度,彰显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然性以及生动性。若是较为乏味或晦涩,那么则会致使小学生产生迷茫的感受,不但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致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控好课堂导入阶段,善于运用有效的方式保证课堂导入的效果,以此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与此同时,也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展开的效率。例如,在开展“认识时间”一课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重视进行课堂导入,对此能以谈话的方式实施课堂导入:大家是否了解在一年中的第一日是何节日?这样就能以谈话为基础,实现在导入环节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阶段,能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因此,为有效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运用多元教学手段,并在教学环节不断总结、反思,优化教学结构,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学习空间,不仅需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不仅能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懂得如何对数学学科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宋行军)
256750052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