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青岛历史城区
2022-03-19于爽
于爽
城市更新,不是旧城改造,不是建筑形态的更新,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导入商业,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才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抓手。
近日,记者来到青岛市市北区易州路上的苟不理,虽已过了用餐时间,包子铺依然门庭若市。据介绍这家包子铺为易州路上的一家老字号,原先因建筑修缮暂停营业了一段时间,近期才重装开业。“这么多人,真热闹啊!”65岁的市民孙阿姨一边排队一边告诉记者,“之前都吃过,包子铺已经很多年了,最近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苟不理包子铺重新开张的消息,就来吃个包子回味一下老味道,顺便逛逛这周围,看看附近的变化。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重新装修后的包子铺生意比以前更好了,除了本地人来打卡,很多外地游客也来品尝。
一家老字号包子铺修缮后再度开张,成为中山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一现象折射出城市更新建筑修缮之外,人们对城市文化情怀的怀念。而今,城市更新加速,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成了青岛市更新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有机更新,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生态,保留更多的文脉记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兴业态导入海泊路
说起城市更新,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应该就是城市面貌的改变。的确,城市更新以全新的功能替换了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城市重新焕发生机和繁荣。近年来,城市更新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改善和修复,也包括了城市经济功能和社会机能的再生。据学术资料显示,1980年,吴良镛先生在什刹海规划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有机更新”思路,即在遵循城市原有肌理的情况下保留相对完好者,修缮、整治一般者,采取适当规模、适当尺度,循序渐进地对城市破旧建筑更新替换,既要保留旧城环境,又要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据悉,在青岛市城市改造的项目中,市南区中山路,市北区胶州路、四方路及周围片区已列入市级规划,保护发展提质加速。城市更新中目前大部分硬件改造已经有序开展,交通规划组织、文化、商业业态的导入和结合也正在逐步推广并开展。但在优化结构和开发强度上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导入商业,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才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抓手。”青岛规划设计专业研究学者介绍道。
记者为此探访了海泊路上的沿街商铺招商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以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至李沧路、中山路至聊城路,商业用地共计68000平方米,据该项目管理公司青岛天泰诚格商业管理公司招商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海泊路上的沿街商铺将对标成都宽窄巷、上海新天地等商业中心,融吃喝玩乐娱为一体,以历史文化创意为主,修缮后一期店铺已基本入驻完毕,业态包括西餐、咖啡、文创产品、酒店等,如洛川家美术馆、荷田水鋪、国货青岛等等,租金在3.5元至4元/平方米,每家店铺在约40-60平方米。正在准备入驻商铺的小刘告诉记者,与几个朋友目前正在创业做一个文创与咖啡集合的时尚品牌,海泊路附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距离不远的银鱼巷子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相信未来这附近将成为网红打卡地,能够吸引年轻群体和人流量,这也是他们将店铺设立在这附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牌商业中心复兴
另一边,与海泊路仅一街之隔的中山路却显得冷清了许多。记者沿街看到,路边许多店铺已经关门停业,承载了一代青岛人记忆的劈柴院也因为没有客流,绝大部分的店被迫关门或者迁移,只有几家有名望的老店,还一直坚守阵地。“原本这里聚集了许多青岛本地传统老字号的小吃,留存着青岛人的记忆,现在留下的都是一些炸串、麻辣烫、烤肉串等外来小吃,本地人、外地人都不愿意来。”原本居住在这附近的赵阿姨略有感慨地告诉记者,中山路上的店铺除了亨得利等几家店铺开张,其余的店铺都大门紧闭,建筑也有些老旧没有生机。
据调研,作为“最青岛”的历史街区,青岛中山路,南起栈桥,北至大窑沟,全长1500余米。这条大街始建于1898年德租之后,是青岛最早规划和建设的道路之一。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山路曾是青岛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在这里,有无数老青岛人心中最初与时尚挂钩的记忆,有“身着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喝酒春和楼,吃药宏仁堂”的繁华老字号云集,更有数不清的里院、历史建筑旧址星罗棋布。但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重心的东移,曾经支撑起中山路发展的商业和金融机构、高消费人群陆续搬离,区域人口结构老龄化,中山路的街道呈现出了繁荣逐渐消退的现象。
“青岛中山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重庆磁器口等老牌商业街等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但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因发展提升未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目前呈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状态。”春和楼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市老字号协会轮值会长沈健基介绍。
据悉,在今年开年的青岛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指出了青岛三年攻坚任务以及八大行动,其中统筹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成为重点任务之一,以保护、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导,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通过城市更新,未来的中山路将会怎样发展,依然是许多人所期待。
老字号为老城商业重生赋能
“中山路居民的迁出和都心的东移是造成萧条的主要原因,感觉年轻人在这附近没什么娱乐场所,久而久之就不爱来了。”在中山路附近工作的小高指着八点半就已经打烊的海滨超市感叹道。“这附近几乎所有的停车场都很贵,8块、10块钱一小时很普遍,路边没车位线,到处都是单行禁行没办法停车,很多住户时常向我们反映停车难的情况。”青岛龙湖冠寓中山路店负责人栾立冰告诉记者,“地铁开通算是解决了一部分停车难的现状,很多老青岛人想来这边看看整修后的里院,但是开车来一次发现停车很难,第二次就不愿意再来了。”近年来青岛大多数的老城区在城市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交通拥堵的困境,地铁一号线的开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不过听说好几个停车场已经在建设中了。
“听说‘劈柴院’正在计划二次改造,真心希望会有一个新的惊喜出现,像是南方许多老街做的就很有怀旧气息,我觉得保留老字号饭店的同时,也要做好这附近的规划,比如增加一些停车场、购物商场、网红店铺等,增加了娱乐场所,年轻人也愿意过来玩。”市民孙先生表示。
“目前中山路缺乏人气、消费力不足,如国货大楼、妇女儿童商店等都存在着大量闲置的场地,亟需将闲置楼宇盘活,”沈健基向记者介绍道,“近期,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山路老字号聚居地将打造一个老字号的商业母街,在业态的发展方向上,我认为中山路业态需要调整和改善,但是下一步如何细化、培养业态的也是重点考虑的地方,此外,可以通过招商或者让老字号回归的方式恢复中山路的历史感,再者,缺少娱乐场所也是中山路的问题之一。”沈健基还表示,“作为老字号春和楼饭店的董事长,老字号自身也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发展,调整产品迭代,发挥匠人匠心精神,紧跟国潮产品趋势,更好地适应市民和游客的需求,让我们这些百年老字号为中山路的复兴贡献力量。”
21615017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