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教育焦虑的“易筋经”

2022-03-19侯保成

新华月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易筋经学制普及

侯保成

2016年,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小孩子出国留学问题;2019年,《小欢喜》火热,把人们的情感聚焦到万众瞩目的高考升学;2021年,《小舍得》火爆,又把人们的焦虑倾注到“教育内卷”问题。

艺术高于生活,但毕竟源于生活,现实中教育的热点焦虑问题,似乎并不比电视剧里差多少,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截至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9亿人,按照一个孩子有3个直接关系人关注来计算,起码全国有8.67亿人密切关注教育的一举一动。由此可见,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大家关注教育,本来不是坏事,但人人都关注,而且是过度关注,盯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挖空心思让孩子事事争第一,这就是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小时候,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在火柴头上,不一会儿,火柴就“噌”地一下燃烧起来。从幼儿园入园开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家长,都想让自家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选最好的老师,成为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幼儿园最好的孩子。

第一毕竟只有一个,于是竞争愈演愈烈。幼升小、小升初、高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就业……就像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都是“生死考验”。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家长始终摆脱不了焦虑。再加上,我们教育体制设计确实存在问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哪有不焦虑的?

这时候,一部分“觉醒”的家长抢先想到“借力”。让专业的辅导机构帮助自己孩子先学一步,抢跑一步,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在资本驱使下,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剧场效应”驱使所有家长,为了给孩子上“双保险”,不得不把财力和精力乖乖送到培训机构。

一个班上辅导班的孩子占90%以上,校外辅导最疯狂的一个孩子,居然报了13个辅导班。有孩子还没有上小学,校外辅导班投资已经超过10万元。如今家长们一见面,问候语不是“吃饭了吗”,而是“你孩子都在哪里上辅导班”,或者“你在哪里买了学区房”。

冷静看中国当下的教育,我们和发达国家比或许还有差距,但和自己比,发展是巨大的。不信用现在初中生的试卷考一下20年前的高中生,无论是知识深度还是宽度,都会明白什么叫今非昔比。

当下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是老百姓没有学校上,而是没有好学校上。或者说,一部分家长以为自己孩子的学校不是最好的,优质教育不够均衡,教育公平有待提高。我们的孩子不错,但是人家的孩子更优秀,高考时“一分干掉几千人”,谁也不希望被干掉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国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

这是培训机构的问题吗?

说是,其实也不是。

当微信、支付宝进入百姓生活,多数人家里不放现金,出门不带现金,不用警察严打,小偷就慢慢“转行”了。培训机构也是如此,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当教育基本均衡的时候,家长不为孩子上学焦虑,培训机构慢慢也就关门大吉了。

如何让家长不为孩子上学焦虑?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就是学制问题。

当下,对一般家长而言,孩子高中毕业是基本要求。至于高中毕业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上学,都可以做第二步考虑。无论再宣传引导,初中毕业就让孩子去读职专,家长不甘心,孩子不情愿,这是客观事实。如果上高中的愿望都不能满足,非要50%的初中生去读职业中专,这显然不符合老百姓的心理期望。

高中毕业考大学,是学技术还是走学术道路,甚至直接进工厂打工,这些老百姓都能淡定接受。所以,普及高中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正常享受高中教育,这应该是政府尽快实现的奋斗目标。

在此基础上,取消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重点幼儿园,都采取划片招生方式,都在家门口上学,都是直升,把选择和竞争放在高中毕业后,而不是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基础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先后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扩招、学前三年行动、加强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作业问题、体质健康问题、劳动教育问题、“双减”工作等方面频频发文,希望拨乱反正,纠正教育乱象。

但是,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了基层,再好的设计都落不了地。笔者以为,教育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学制问题。

1986年,我国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应试教育问题得到一定范围的遏制。如果初中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高质量普及发展,相信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至于高中阶段,孩子稍微大一些,身心发展相对成熟,吃一些苦,努一把力,考个心仪的大学,学個心仪的专业,适当有一些竞争,也未尝不可。所以,缓解教育焦虑的第一关键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和高质量发展高中教育。

至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以为不是一味增加农村学校投入就能解决的,而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顺时而动,顺势而为。中国快速城镇化是大趋势,农村劳动力进城,连带学生必然跟着父母进城,这不是要限制,而是要适应。买了房子就会有人住,有人住就要有学位,有学位就应该有学校,这是教育规划应该遵循的规律。

另一方面,农村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发展为合作社、新型农场,也是势不可挡的事。散户聚集,农户上楼,一些偏远乡村的消失,是时间早晚的事。学校跟着人走,这是客观规律。撤并一些存在意义不大的乡村学校,势在必行。根据楼群和人口密度,规划建设满足需求的学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这是缓解教育焦虑的第二关键。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普及高中教育,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也有些学者提出“学习德国经验,发展职业教育,初中5∶5分流”;还有学者提出“学前三年非常重要,也当纳入义务教育实施免费教育”……

北大教授姚洋在谈到教育内卷时说:“走出内卷必须从教育制度改革入手,普及高中是必须,如果我国财力做不到12年,那么可以考虑缩减为十年制义务教育,一旦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家长想‘卷’也‘卷’不成了。”

作为长期泡在基层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赞同缩短小学、初中、高中学制时长,普及高中教育。

我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都做过园长、校长,还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做过校长,在12年一贯制学校做过副校长,应该说对各个学段的情况都比较熟悉。

而且,五年制小学和六年制小学我都亲身经历过,还经历过五年制小学过渡到六年制小学。我个人以为,小学六年或者五年,区别并不大,没有必要浪费一年。而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在“烫剩饭”,压缩一年教学时间,教学质量并不受多大影响。

目前,老师们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是因为大家都在追求高难度、高准确度。所谓“繁难偏旧”屡禁不止,一方面是考试评价出了问题,一方面是教师教学习惯存在偏颇。

从老师们平时考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学生动辄人均90多分,100分、99分比比皆是。大家的差距很多时候不是在核心知识把握、核心能力检验上,而是考试技巧的差距。而考试设置陷阱的技巧,除了挑选人才使用,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没有实际意义。所以,缓解教育焦虑的第三关键是发挥教育评价导向作用,让教育返璞归真。

我支持缩短基础教育学制,从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为小学、初中、高中10年,主要原因是基于当下上班族的现状。上不了高中,也不去职专,大量初中生流入社会,这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应该和这一现实有直接关系。

15、16岁的花季少年,还属于未成年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者有之,改大年龄进工厂打工者有之,这都不应该是国家所期望的。但是,这是非常现实的事情,这部分孩子所占比例在农村应该是非常突出的。顺应客观事实,让这部分孩子回到学校,接受高中教育,这应该是缓解家长焦虑的第四关键。

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大龄剩男剩女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成为很多中国父母心头的痛。孩子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家长害怕孩子谈恋爱。等孩子大学毕业了,想让孩子谈恋愛,孩子却不谈了。为什么会这样?

工作不稳定,我有什么资格谈婚论嫁?等到工作稳定了,蓦然回首,心仪的那一半已经名花有主。如果适当缩短学制,让大学毕业的青年才俊,早一些有份稳定的工作,早一些为社会作贡献,也早一天成家立业,这不正是缓解父母焦虑的又一关键吗?

综上所述,我呼吁,从调整学制入手,顺应时代发展,顺应百姓需求,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3218500589214

猜你喜欢

易筋经学制普及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圣典何来
健身气功·易筋经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