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
2022-03-19王海嵘
摘 要: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上有着重大作用,面对商业银行内部坏账案例,它能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来进行有效处理。为了能够适应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环境,银行在内部改革时要加强力度,积极宣传此类金融工具在国内债券创新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并使金融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文章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4-0029-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029
1 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是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进行重组并建立资产池,这些银行虽然流动性相对较差,但具有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以资产池中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基础,使用风险隔离、资产重组和信用增级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结构性融资行为。简而言之,这是对于流动性不足,但未来现金会流入的资产,将其重新包装为具有证券特征的商品,然后售出给投资者。其核心是贷款的风险和回报的分离重组,从而使定价和重新分配更加有效,使所有参与者受益。对于单笔贷款,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但是对于一组贷款,整个投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组合中每笔贷款的现金流特征,但是由于大数定律,整个投资组合的现金流量会显示一些规律性。
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的融资上有效扩展了渠道,吸引了资金,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此外,该政策的实施还可以减少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流动性风险。银行资产需受监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大大降低监管难度,降低监管成本,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我国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始于21世纪初期。该政策实施后,有效地解决了商业银行运营中所存在的流动性问题,流动性比率大幅提高。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的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看法。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期限错配问题有待完善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根源是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期限错配是指银行主要通过短期家庭储蓄提供资金,而支出则主要投资于中长期公司贷款。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短期存款和长期贷款”的负面影响被隐藏了,但是当经济陷入周期性低谷时,银行倒闭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把企业和家庭吸收的储蓄存款转化为贷款和投资,其作用也是充当其中的信用中介。在此资产转换过程中,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不匹配,因为商业银行存款、投资证券等其他资产的差异流动性和期限,负债与资产价值面临着外部利率的挑战,一旦出现变化将面临流动性风险,成熟度不匹配的现象加剧。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创新,居民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投资渠道,再加上我国长时间以来的负利率,居民去银行存款时更喜欢选择活期方式。但是商业银行考虑运营成本和客户稳定性等因素,把目标定在了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缓慢的中长期贷款中。
资产规模的扩张压力随着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例如:截至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23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其中,增速最高的为股份制银行,增速相对稳定的为中小银行。总资产172万亿元,总负债158万亿元,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迅速,居民理财方式变得多样化,存款并不是唯一选择,因此银行负债有所放缓,但是相应的中央银行下调准备金率,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等一系列措施的引入导致银行贷款发放的增加,从而出现了期限错配问题。
2.2 不良贷款持续增加
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资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法律和其自身原因。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许多国有企业陷入了自身实力不足、转型困难和资金短缺的困境,大多数生产和营运资金周转都依靠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由国家控股的,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银行信贷决定的自主权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下受到政府的干预,一些高投资和高风险的项目是由银行通过贷款来支持的。但是,一些项目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无法适应在新市场中的发展,逐渐被取消,同时也造成了亏损,对巨额贷款公司不具备偿还能力,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被迫戴上了“企业最大债权人”的帽子。此外,不够健全的法律环境、信贷立法滞后、效力水平低,贷款业务在交易和操作中存在不公平、不公开的现象,说明其内部监管没有起到作用。综上可知,这些行为加速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导致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管理。
3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
3.1 有效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相关人员需要监督流动性指标和流动性冲击,以减少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以流动性指数为例,在监管领域,应将“净稳定融资比例”和“流动覆盖率”两个指标纳入监管程序中,并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计量。如果发现流动性风险很高,则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此外,监管领域需要建立“逆周期机制”,观察经济周期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资本充足率。如果经济不景气,就需要放松监管。相反,如果经济过热,则需要加强监督。同时,监管领域需要切实发挥其作用,约束信贷增长达到收缩信贷周期的目的,进一步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的运营水平。[1]
我國的商业银行要建立一种适合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环境,在预防流动性风险上,要主动地改善自身的风险管控模式。例如,可以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在系统数据库中输入相对应的信贷资产信息、证券化产品量等详细数据,通过此方法计算出证券化率。证券化率的高低,能够显示出该银行是否具有流动性风险。系统会在证券化率低时进行预警,根据该系统发出的预警,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将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数量上进行进一步调整,通过增加数量的方式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3.2 有效帮助商业银行缓解流动性危机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以多种方式确保和实现资金的多样化和稳定,分散流动性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商业银行对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上存在动力明显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基本证券化资产的范圍内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去杠杆的背景下会及时预警那些更多存在信贷风险的客户,能够简单制定出解决方案来应对不良贷款,但是资产证券化会激活现有存量资产并将信贷资产转移出表。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证券化这一工具把采矿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转移一些非优质的贷款出表,优化信贷结构,并将资本投资转移到公共设施管理、新兴行业和其他行业,从而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压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移出表,以此来应对不良贷款和非标准资产。这样不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也解决了非标困境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2]
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与各个交易方联系最常见的关系是委托管理。国内信托管理有关的机制尚未形成,许多委托管理联系中存在许多漏洞,没有获得法律保护。法律制度重点改善金融机构运作中缺乏秩序和透明度偏低的情况,制定适用的信托管理系统,可以防止SPV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发生勾结。在定义基础资产的相应产权时必须严谨,如果资金池的运作存在问题,就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使权益追索时存在法律依据。
如今,交易商、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三方面协会监督控制着商业银行对资产进行的证券化,其对第三方部门、证券发行和销售部门以及发起银行也具备监督作用。但是,在不同大型机构之间相应的交易委托联系中,这三个部门之间相互进行监督管理,很容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各方推卸责任。因此,不同的大型机构需要共同执行法律,相互合作并明确分工以保护资产证券化可以顺利进行,保障所有联系均在相关机构的监督之下。并且,禁止各种大型机构的委托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无法同时具备机构制度和法律的监督和保护,帮助商业银行有效地缓解流动性危机。
3.3 帮助商业银行顺利通过风险期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不管是在总资产较高的银行还是总资产较低的银行,都可以扩大融资来源,在高成本流动资产的占有比例起到降低作用,获利水平和贷款供给上起到提高的作用。同时,通过降低贷款供给对货币政策和外部融资成本的敏感性,使资产收益波动性和风险性变低,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巴塞尔协议的颁发也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在积极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关方法来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和完善立法。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以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②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国家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作为负责监督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专门监管机构。监督过程需要贯穿三个主要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③建立中介机构。国家可以建立负责评估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中介机构。利用好互联网,公布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并主动提交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筛选,把流动性风险水平较低的推荐给投资者,以达到对商业银行进行投资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商业银行倡导资产证券化的重点是利用政策趋势带来的各种好处,但是人们目前还不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知识,在证券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规则漏洞,该业务也因此没有了实际意义。如今,资产证券化的范围正逐渐从高质量资产扩展到信贷资产,并且出现了一系列必须要重视的新问题。当前,政策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在这种环境下,证券化商品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这种金融工具足以为银行提供经营所需的现金,同时又能够优化银行开展的此类业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在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上加大力度,优化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上的管理模式,打好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倩.试论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流动带来的影响[J].商情,2019(32):35.
[2]范苏清,范苏洪.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72-74.
[作者简介]王海嵘(1984—),女,汉族,内蒙古五原人,本科,研究方向:国有银行相关改革发展等。
38705019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