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落实的基本定位

2022-03-19王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要素小鸟课文

摘 要 统编教材设置的语文要素扭转了传统理念下语文能力点杂乱无序的窘状,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难以真正借助语文要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巧妙地联系旧知、无痕地顺势推进、有序地拾级而上、扎实地梳理反思,在举重若轻之下,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  键  词 语文要素 勾连旧知 顺势推进 铺垫认知 反思修正

引用格式 王军.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落实的基本定位[J].教学与管理,2022(08):29-31.

皮亚杰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文学习需要在思维的基础上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索、静静地探究。看似热闹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和情感体验,但语文要素的落实,有着独特的规律和要求,并不是提及的频率越高、喊的声音越大,其效果就越好。很多教师无视于此,将语文要素浓墨重彩地搬进课堂,生怕自己背上忽视要素的骂名,不惜处处张扬,甚至聚焦放大、标新立异,而扎实训练则相对淡薄。

一、煞有介事地明确目标,不如悄无声息地勾连旧知

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的篇章页中,都以精练的语言,揭示了语文要素,为教学之教、学生之学提供了方向。这是出于教材编写体系的考量。但很多教师不明就里,无视学生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接受方式,直接将单元语文要素套用为教学目标,简单粗暴地告知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训练某某能力。有些教师甚至不惜课堂中的宝贵时光,组织学生大声朗读教科书上的语文要素,试图加深印象。统编教材对语文要素的设置,有着鲜明的体系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单元语文要素看似独立,但其指向的能力与其他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煞有介事地揭示要素,是纯粹向“前”看,落实语文要素还需要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才能洞察“后方”的经验所得,才能规划出向“前”迈进的路径。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天窗》一文就借助“天窗就成了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关键句,将作者童年时代下雨天被关在屋子里、夜晚被逼上床后,借助天窗展开想象的快乐、兴奋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如果直接明确要素,学生就脱离了文本内容和情境。教师不妨从“借助关键句体会情感”所需要的储备体验入手展开教学:孩子们,你们喜欢在雨中和夜晚时玩耍嬉戏吗?学生肯定愿意,因为好玩、刺激;假如在你们玩得正欢时,父母却要你们回屋、上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孩子们表示:寂寞、无聊、扫兴……此时,教师依循学生的情感共鸣,顺势而下:但课文中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办法,给寂寞、无聊、扫兴的自己,寻找到一丝丝安慰。你们能快速找到这句话吗?至此,串联、统领课文的关键句自然而然浮出水面。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规避了语文要素的生硬呈现,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孩子们形成共鸣,最终顺利地引出了课文中的关键句。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将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向语文要素,为后续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大张旗鼓地外部操作,不如润物无声地顺势推进

古诗有云:“山雨欲来风满楼。”很多语文教师似乎深谙此道,语文要素训练之前,各种铺垫可谓大张旗鼓:时而忙着张贴板帖,郑重其事地宣告要训练语文要素啦;时而忙着出示课件,把语文要素醒目地呈现在屏幕上;时而刻意强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训练的语文要素,试图集中学生集中注意力……但学生却难以进入训练状态,最终 “雷声大,雨点小”。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铺垫认知,也需要渲染氛围,但更需要将情境的创设,嵌入到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焦点中,对接到语文要素的核心处。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简要复述”。简要复述,既要针对中心,合理简化次要素材的复述内容,同时也需要详细复述相对重要的内容。比如指导学生复述核心内容“惩治首恶”这个板块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从内容入手,了解了西门豹的惩治环节,并紧扣言行细节,感受人物的聪明机智。但语文要素“复述”如何落实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呢?

首先,就地取材,营造真情境。教师引导:这么精彩的一场大戏,围观群众对西门豹钦佩不已。其他重回家乡的乡亲们,都想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作为围观的“吃瓜”群众,你會怎么向他们讲述这段经历呢?借助文本的故事情境,通过围观和回乡的群众,融通了课堂与故事的壁垒,超越了时空界限,将学生的身心浸润于真实情境之中,为复述营造心理体验基础。

其次,角色转换,设置真任务。教师继续引导: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围观群众,你愿意分享西门大人惩治首恶的经过吗?你又会怎么向乡亲们讲述惩治首恶的经过呢?从课堂的学习者到故事的经历者,从硬性的学习任务到自主的内在诉求,通过学生的角色变化,找准要素落实的切入点。

再次,明确对象,推动真转述。教师模仿重回家乡的乡亲们的口吻:听说那天真是大快人心啊!具体怎么回事,你快讲讲啊。鼓励学生以角色对话的方式,梳理环节、汲取细节、规整逻辑,将这一内容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地呈现出来。

无论是借助理解,厘定复述板块,还是角色转换,设置明确任务,教师绝口未提“复述”二字,更没有将要素挂在嘴边,但每一步,都指向复述,都在积极落实要素。学生在理解感知中、在倾吐表达中,润物无声地将“简要复述”落实到意识之中。

三、硬赶上架地匆忙上阵,不如步步为营地铺垫认知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当下的语文课堂,“心急”的教师不在少数:课文没有读熟,内容还没有理解,就急不可耐地亮出要素;学生才刚接触课文,稍微熟悉文本,就迫不及待地提炼方法……油还没有热,就下锅炒菜,要素揭示得太快了;菜还没搂几下,就下料调味,要素提练得太草率;也不品尝调适,就忙着装盘,最终的成果提炼更是神速。慢工才能出细活,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慢慢炖、细细品、微微调。

教师找准要素与学生认知规律间的结合点,依托学生训练、巩固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精准设计步步为营的环节,及时进行针锋相对的调整,让语文要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落实。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教学《搭船的鸟》一文描写翠鸟外形的第二自然段。教师不要急于提出“观察”,而应首先厘清:1.作者与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邂逅小鸟,不是特意观察;2.看到翠鸟,是雨过天晴,水汽朦胧;3.我们在船舱,小鸟在船头,相距较远。接着,了解内容:这是只怎样的小鸟?相机引导学生从语言中进一步了解小鸟的特质——这是一只美丽的小鸟,作者分别描写了小鸟的羽毛、翅膀、长嘴,交代了他们的颜色。既有要点作支撑,又有内容理解做铺垫,教师相机设问:作者怎样观察,才能写出这样的内容?学生以语段内容为载体,既从整体入手,又从细处着力,形成了以下发现:观察有顺序:以“美丽”统整,然后分写小鸟不同的部位,且分写部分也依循着从全局羽毛到翅膀,然后再到嘴的顺序;观察有侧重:一段文字,不可能将小鸟所有的特征全部囊括,作者的观察聚焦于鲜亮的颜色,这也是在不经意观察、天气因素和视角较远等因素影响下的自然选择;观察有对比:语段中“比鹦鹉还漂亮”,足见作者在观察时,善于联系其他事物,在对比中更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

厘清要点是为了明晰观察环境,真实还原作者的观察环境;理解内容是夯实基础,为学生学习观察提供载体;最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和广阔空间,紧扣语言内容,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自主体会作者的观察,习得了方法、培养了意识。至此,单元语文要素在看似缓慢但却高效的过程中,得以落实。

四、郑重其事地重复总结,不如梳理历程、反思修正

落实语文要素,自然要追求效果。但很多教师在乎的是最后的结论。刚刚涉及要素,教师便忙着总结、提炼,不是板书关键要点,就是板贴核心信息,有的直接呈现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抄写在书本上,甚至朗读背诵。结论固然有其价值,但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来说,过程更有助于方法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与其机械、重复地亮出结论,不如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自己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总结得失,形成自主认知。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作者细致地观察”,其中《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脚,以及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过程,蕴藏着与观察相关的方法。

教师依照上述几个板块,扎实落实语文要素,但并没有对要素进行快速提炼,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内化、孕育的过程。在最后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相机归纳,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我们又是怎么学习的,在梳理中将自己的收获提炼在表1中:

教师巧妙地强化了教学过程,并鼓励学生在落实要素之后,以理性视角回顾,将课文不同语段所呈现出来的观察方法,分别提炼为“远远地看”“细细地看”“连续地看”,并深刻認识到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实物比照”“动作演示”等学习方法所起到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在悄无声息、润物无声、步步为营、梳理历程中,做到举重若轻,将要素落实于无形,让学生实现语文能力的自觉生长。

[责任编辑:陈国庆]

3393501908299

猜你喜欢

要素小鸟课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