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2-03-19马勇石甘霖刘云涛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马勇 石甘霖 刘云涛

作者简介: 马 勇(1984—),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

摘 要: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整体影响,并分别以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和削弱内部控制渠道抑制企业创新活动。此外,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选择效应”:对高技术性行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进攻型企业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融资约束;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51;F273.1;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2)01-0002-07

一、引 言

在开放、多元、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构成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创新行为不仅与企业自身的微观特征有关,还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可预测程度,如市场结构、经济政策、政治冲突、社会环境等,这些环境要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和经营管理决策[1]。近年来,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企业经营环境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全面考察环境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纵向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环境不确定性;从横向看,环境不确定性包括产品市场中供应商或顾客不可预测行为以及资本市场中的业绩异常波动。目前,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主要聚集于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别从宏观经济变量波动[2]、宏观经济政策变动[3,4]、地方官员变更[5]以及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6]等角度,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产业政策变化,最终都会体现在微观企业的业绩波动中。相比于宏观和行业环境,企业层面的业绩波动能更直观地反映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从而更直接影响企业家的投资决策。

企业层面的环境不确定性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呢?现有相关研究比较匮乏,且结论也未能达成一致。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创新会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如 Caggese(2012)实证发现利润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呈负相关关系[7],渠慎宁和吕铁(2020)提出股票价格波动率与企业研发创新呈反方向变动[8],段新生和李雪(2020)同样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创新[9]。但是,另一部分学者持有不同意见。Zahra和Neubaum(1998)提出初创企业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时,倾向于通过冒险性的创新行为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10]。Kulatilaka和Perotti(1998)通过构建策略增长期权,提出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要大于风险[11]。汪丽等(2012)实证发现环境动态性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12]。袁建国等(2015)认为企业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13]。刘波等(2017)提出现金流不确定性有时会刺激企业创新,有时会抑制企业创新[14]。

从理论上看,企业业绩波动可能来源于系统风险,也可能来源于企业的特质风险。当整个市场受到系统性冲击时,投资者出于风险的考虑不愿意进行投资,整体经济环境比较低迷,企业难以筹集资金。当企业的特质事件引起业绩波动时,潜在债权人或股东倾向于投资经营业绩更稳定的公司以降低风险,或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作为风险补偿,这些都会使该企业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研发活动的周期较长、风险较高,且形成的资产多为无形资产,导致企业经常会在外部融资过程中遇到困难[15]。已有文献也对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均表明融资约束会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16,17]。但融资约束是否构成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创新的中介变量,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

除融资约束外,内部控制也可能是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创新的中间渠道。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企业创新行为离不开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因此高质量内控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18]。其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不仅能有效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还能降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最后,内部控制的职能还包括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为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信息与沟通一方面能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能降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保障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促使企业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资金,为技术创新提供财力支持。

综上,以往研究忽视了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针对环境不确定性究竟会抑制还是促进企业创新,相关结论存在分歧且缺乏异质性角度的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内部控制两个中介变量,系统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企业的不同属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期丰富相关研究。

二、研究假设

(一)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

企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在环境中展开的,而环境的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根据实物期权理论,项目决策者相当于拥有一份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投资、不投资或者延迟投资的权利。随着不确定性增加,一定时期内影响投资的信息量增多,等待期权价值提高,企业更倾向于观望并延迟投资。由于研发创新也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因此环境的高不确定性会推迟企業实施创新行为,降低创新意愿。此外,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风险厌恶者不愿意进行投资或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企业筹资难度加大,资金短缺导致企业创新行为降低。环境不确定性还会加重经济社会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使得企业家因为难以预测未来收益和风险而感到悲观,进而减少甚至放弃未来创新行为。

与上述理论不同,增长期权理论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会刺激企业创新。增长期权建立在实物期权的基础上,是指初始投资项目的成功会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为投资者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增长期权理论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考虑投资项目的价值。实际上,企业的许多投资项目(如兼并、研发创新等)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该项目本身的收益,还会为企业提供一些额外的增长机会,如提供新一代产品、抢先占领市场、提高战略地位等。基于增长期权理论,企业的研发投资活动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一旦研发成功,企业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并且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阻挡竞争者进入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增长期权理论下,环境不确定性不仅不构成企业的威胁,反而是与同行竞争者拉开差距、获得竞争优势的时机。如果企业选择等待,让竞争对手抢占机会,可能会造成竞争地位的巨大损失。

本文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创新。首先,微观业绩的剧烈波动会使运营难度上升,企业出于风险考虑会减少研发投资。其次,投资者发现企业业绩波动较大时,为规避风险而减少投资甚至不投资,因此企业融资难度上升,进而导致创新活动减少。最后,环境的高不确定性使得股东难以明确企业业绩不佳是自然波动还是管理不善导致,即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内部控制有效性被削弱,企业创新能力受到损害。为此,提出假设H1。

H1 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创新。

(二)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

融资约束是指由于市场环境不完备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风险和投资收益无法匹配的情况[19]。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这两种融资方式均会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从债务融资角度看,当企业业绩波动程度较高时,债权人难以预测贷款回收的可能性,可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要求提供担保甚至不贷款等方式降低自己的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借款难度上升[20]。从股权融资角度看,现有股东希望获得更多的现金分红以应对不确定性导致的意外情况,潜在投资者则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这些均造成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因此,环境不确定性会加重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企业资金缺乏又会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意愿。这是因为相比于一般投资,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更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稳定的资金。为此,提出假设H2。

H2 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企业的融资约束而抑制企业创新。

(三)内部控制的中介作用

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为保证业务活动正常运转而形成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削弱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原因如下:第一,企业所处的环境越不稳定,员工的流动性越强,内部控制执行难度越大;第二,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了管理层的经营难度,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不确定环境下,股东难以评估管理层业绩以及企业价值,管理层更有机会隐瞒或以环境不利为借口搪塞其不道德行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被削弱;第四,环境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原有内控制度失效,无法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不仅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为创新行为提供资源上的支持,还会加剧内部代理问题,损害公司整体利益,进而遏制企业创新活力。为此,提出假设H3。

H3 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削弱企业内部控制而抑制企业创新。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以2010-201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企业、ST及*ST企业、数据缺失的样本。由于环境不确定性的度量需要连续五年的销售收入数据,因此剔除了销售收入不足五年的样本。最终得到14195个样本观察值。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響,所有变量均进行1%和99%的缩尾处理。本文的专利数据来自CNRDS平台,财务数据来自CSMAR和Wind数据库。变量设置如下:

1.被解释变量。借鉴朱沆等(2016)[21]的做法,采用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来度量企业的创新行为。

2.解释变量。借鉴申慧慧等(2012)[22]的做法,采用过去五年非正常收入经行业调整后的变异系数来衡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

具体测量方法是,以企业近五年的营业收入为样本数据构建回归模型:

其中,Revenue表示收入,Year是年份变量。若样本是观测年份前第四年,Year取值为1;若样本是观测年份前第三年,Year取值为2;以此类推,如果样本是观测年份当年,Year取值为5。该模型回归后的残差代表着剔除成长性后的非正常收入,得到残差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求近五年残差的变异系数e。(2)计算观测年份同行业中e的中位数q。(3)将e除以q,即可得到剔除行业性后非正常收入的变异系数。

3.控制变量。结合以往的研究[23-25],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总资产收益率、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政府补助强度。

4.中介变量。为解释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创新的中间路径,引入了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2个中介变量。融资约束采用WW指数度量[26],该指数越高,企业融资约束越大。内部控制采用DIB指数度量,该指数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

所有变量的定义以及描述性统计量见表1。

(二)模型设定

为验证研究假设,设立基准回归模型1:

其中,i代表企业,t代表年份。被解释变量R&D是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解释变量EU是企业前一年的环境不确定性指数,Control是包括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的所有控制变量,ε为误差项。为进一步检验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创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构建中介效应模型2:

其中,X代表融资约束或者内部控制,其他变量的含义与模型1中相同。根据Muller等(2005)[27]的研究,可以采用“依次检验法”检验是否存在中介效应,若系数α1、β1、γ1、γ2均显著,则Xi,t为不完全中介变量;若系数α1、β1、γ2显著,但γ1不显著,则Xi,t为完全中介变量。此外,还采用“系数乘积检验法”检验Xi,t是否为中介变量,即检验β1×γ2是否显著,具体方法包括Sobel检验、Goodman-1检验以及Goodman-2检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基准回归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回归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整体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列(1)所示。可以看出,环境不确定性对研发支出的系数为-0.081,显著为负,说明环境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创新意愿,即假设H1成立。从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看,企业规模对研发创新的系数显著为负,这是因为企业规模越大,营业收入越高,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被稀释。企业年龄增加,创新意愿变小。总资产收益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会促进企业创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会抑制企业创新。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创新成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研发活动的周期较长,周转速度慢,因此周转率高的企业一般研发投入较少。最后,政府补助会刺激企业创新。

采用“依次检验法”检验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结果如表2列(2)和列(3)所示。结果表明:第一,环境不确定性与融资约束之间的系数为0.002,在1%的置信区间内显著为正,说明环境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加企业的融资约束;第二,融资约束与R&D之间的系数为-6.589,显著为负,说明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第三,“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环境不确定性融资约束”、环境不确定性与融资约束共同对企业创新做回归时的效应均显著,因此存在显著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即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抑制企业创新,假设H2成立。此外,基于“系数乘积检验法”计算的Sobel、Goodman-1和Goodman-2统计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三者的p值均小于0.01,进一步验证了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

类似地,表2列(4)和列(5)的回归结果证明了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从列(4)可以看出,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控制的系数为-0.051,说明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削弱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列(5)中,内部控制对R&D的系数为0.155,显著为正,说明有效的内部控制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根据“依次检验法”,可以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环境不确定性与内部控制共同对企业创新做回归时的效应均显著,因此存在显著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即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削弱企业内部控制从而抑制企业创新,假设H3成立。同时,“系数乘积检验法”进一步验证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

(二)稳健性检验

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ln(1+专利申请数量) 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28]。由于外观设计专利本身属于策略创新,不属于技术创新,因此只考虑创新质量更高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主要结论保持不变。第二,替换融资约束变量,采用企业KZ指数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29]。KZ指数越高,企业的融资约束越大。表5所示的回归结果仍支持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第三,选取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样本进行回归。由于研发创新的企业大多属于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此本文以这两类行业为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表6说明主要结论保持不变。

(三)进一步分析

为了进一步理解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还进行分样本回归。首先,针对所有权性质,将全样本划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回归结果如表7列(1)和列(2)所示,环境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创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国家的支持,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具备獨特的竞争优势,一方面拥有税费、工商管理上的优惠待遇等,另一方面,政府的隐形保障也使得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更容易获得资金,比如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国有企业提供期限更长、额度更大、利率更低的贷款,投资者也愿意购买国有企业的股票以降低风险。当环境不确定性提高时,国有企业会优先获得政府资源,因此,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相对较小,抵御不确定性能力更强。

其次,按照技术水平分类,将全样本划分为高技术行业与非高技术行业。回归结果如表7列(3)和列(4)所示,环境不确定性对高技术行业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非高技术行业的影响不显著。高技术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内的企业必须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研发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而非高技术行业主要通过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其研发创新意愿较低。一般来说,研发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高技术行业的融资需求更大,但同时融资限制也更多,这是因为研发创新项目的资金回收周期长、新产品成功上市的流程复杂多变,可能存在研发经费无法收回的风险。因此,高技术行业更依赖于外部环境,只有环境稳定时,才能从外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创新活动。

最后,基于Bentley等 (2013)提出的战略定位模型[30],将全样本划分为进攻型企业、防御型企业以及分析型企业。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环境不确定性对进攻型与分析型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防御型企业的影响不显著。采用SUEST检验,进一步发现进攻型企业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大,分析型企业次之。也就是说,企业战略定位越激进,其创新行为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越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激进的战略定位会使企业热衷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性投资项目,而这些项目会阻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加重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开拓型企业偏向于具有创新型的组织架构,常常设立很多分散、复杂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来开展业务,导致权力不集中,内部组织架构不稳定,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失效,委托代理冲突也更为突出,抵御环境不确定性较弱。

五、结论与启示

以2010-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发现:(1)环境不确定性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行为;(2)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削弱内部控制有效性从而抑制企业创新;(3)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选择效应”,对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以及进攻型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大。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经营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一些建议。对于企业而言,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要提高快速识别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灵活调整经营决策,积极主动地进行研发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此外,企业要加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缓解融资约束。同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对于政府而言,首先,要避免宏观经济政策的频繁波动,营造以稳健为主的政策环境。政策波动所导致的环境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创新意愿,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当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重视政策实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审慎进行调整。其次,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非国有企业往往存在较大的融资约束,因此,针对非国有企业构建可持续的多元融资平台是促进非国有企业创新的重要一步。再次,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分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与评价标准体系,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创新。最后,政府可以利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选择效应”,加大对民营企业、高技术行业以及进攻型企业的补助力度,进一步激活我国企业的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花冯涛. 不确定性与公司特质风险:基于隐含權益资本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兼论独立董事的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21, 33(2): 249-262.

[2] 潘凌云, 董竹.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公司研发[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 42(3): 3-19.

[3] 邓江花, 张中华.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投资[J]. 软科学, 2021, 35(6): 23-28.

[4] 顾夏铭, 陈勇民, 潘士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18, 53(2): 109-123.

[5] 王全景, 温军. 地方官员变更与企业创新——基于融资约束和创新贡献度的路径探寻[J]. 南开经济研究, 2019(3): 198-225.

[6] 李妹, 高山行. 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冗余与原始性创新的关系研究[J]. 管理评论, 2014, 26(1): 47-56.

[7] Caggese A. Entrepreneurial risk,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2,106(2):287-307.

[8] 渠慎宁, 吕铁. 粘性、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行为[J]. 经济管理, 2020, 42(7): 23-39.

[9] 段新生, 李雪.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与企业价值[J]. 会计之友, 2020(23): 59-64.

[10]Zahra S A, Neubaum D O. Environmental adversity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of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1998, 3(2): 123-140.

[11]Kulatilaka N, Perotti E C. Strategic growth op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8, 44(8): 1021-1031.

[12]汪丽, 茅宁, 龙静. 管理者决策偏好、环境不确定性与创新强度——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7): 1101-1109.

[13]袁建国, 程晨, 后青松. 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5, 27(10): 60-69.

[14]刘波, 李志生, 王泓力, 等. 现金流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J]. 经济研究, 2017, 52(3): 166-180.

[15]雷辉,李智欣. 外部融资方式、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创新[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34(6) : 38-48.

[16]郑毅, 徐佳. 融资约束、信息披露与R&D投资[J]. 经济与管理, 2018, 32(1): 46-53.

[17]刘胜强, 林志军, 孙芳城, 等.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 2015(11): 62-68.

[18]Rubino M, Vitolla 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Opportunities using the COBIT framework[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14, 29(8): 736-771.

[19]Fazzari S M, Hubbard R G, Petersen B C.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ies, 1988, 1(1): 141-206.

[20]Baum C F, Caglayan M, Ozkan N. The second moments matter: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on the allocation of loanable funds[J]. Economics Letters, 2009, 102(2): 87-89.

[21]朱沆, Eric Kushins, 周影辉. 社会情感财富抑制了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吗?[J]. 管理世界, 2016(3): 99-114.

[22]申慧慧, 于鹏, 吴联生. 国有股权、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J]. 经济研究, 2012, 47(7): 113-126.

[23]刘春林, 田玲. 人才政策“背书”能否促进企业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3): 156-173.

[24]温军, 冯根福, 刘志勇. 异质债务、企業规模与R&D投入[J]. 金融研究, 2011(1): 167-181.

[25]王红建, 曹瑜强, 杨庆, 等. 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7, 20(1): 155-166.

[26]Whited T M, Wu G. Financial constraints risk[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6, 19(2): 531-559.

[27]Muller D, Judd C M, Yzerbyt V Y. When moderation is mediated and mediation is moderated[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 89(6): 852-863.

[28]田轩, 孟清扬. 股权激励计划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 南开管理评论, 2018, 21(3): 176-190.

[29]Kaplan S N, Zingales L. 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12(1): 169-215.

[30]Bentley K, Omer T, Sharp N. Business strategy, financial reporting irregularities, and audit effort[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3, 30(2): 780-817.

(责任编辑:厉 亚)

3998501908215

猜你喜欢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环境不确定性对医疗企业财务柔性的影响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实施细胞激活工程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环境不确定性、盈余管理和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