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22-03-19林宵林美卿马婷婷
林宵 林美卿 马婷婷
摘 要:随着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20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法国“五月风暴”运动的政治影响,安德烈·高兹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萨特“自在-自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经济理性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生态理性构建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指向。经济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形成,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谋求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生产动机的工具理性。经济理性具有导致人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加剧生态危机以及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和“新奴隶主义”出现的危害,而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构建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超越经济理性的有效措施和根本路径。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启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文化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关键词:安德烈·高兹;经济理性批判;生态理性;生态文明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201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20世纪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安德烈·高兹构建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1],经济理性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高兹在批判经济理性的基础上,又构建了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语境下,科学研究和系统探赜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对于开辟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理性的形成
高兹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利润动机视为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因为追求利润这一动机和目的的首要关注并非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而是如何以最少量的生产成本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因而这种动机和目的必然同当代社会的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措施相互冲突或违背,从而驱使人们不惜一切手段抢占和控制自然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企业以降低或减少生产成本为第一要素,因而其生产逻辑无法解决当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危机。而利润动机基本属于经济理性的哲学范畴,所以高兹又从对利润动机的分析进一步拓展为对经济理性的批判,从较为抽象的哲学维度来进一步挖掘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
在高兹看来,经济理性在人们能够自由决定需求和自由选择工作的前资本主义阶段并不適用,因为人们在资本逻辑统摄下的生产方式不占主导地位的前资本主义历史时期可以将需求和工作控制和限定在一个比较满意的基本范围内,这种满意就是人们自认为工作的程度和生产的东西已经足够了。换言之,人们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对需求和工作的满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知足常乐”和“够了就行”的有机结合。“‘足够了’范畴……是一个文化的和存在论的范畴。说‘够了就行’是指使用更多的东西未必就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多并不就是更好。”[2]112“经济理性发端于计算与核算,只要人们的活动没有屈服于它,那么人类的活动就独立于经济理性。”[2]109经济理性随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初出现而不断形成,即它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诞生同步。经济理性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第一,“工作必须包含商品交换并且不是本人消费自己的产品”[2]110。也就是说,工作的目的并非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是迎合他人需求和实现商品消费,并要求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消费者实现分离。第二,人们在进入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体制后才意识到彼此既是竞争者又是消费者。第三,人们需要离开家庭和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进行工作,这种工作被人们赋予了极高的社会价值,是个人获得公民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量化标准。这种量化的标准完全排除了人的主观评价,彻底消解了人的自我限制,导致人的欲望无限膨胀,整个社会把利润多少和效率高低作为衡量人们付出努力和取得成绩以及道德水平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客观标准。需要指出的是,高兹在《经济理性批判》中虽然阐述了经济理性的形成条件,但并未对其内涵进行明确界定,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十分模糊或比较隐晦的概念加以使用。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理性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经济理性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形成与确立过程。经济理性以计算与核算为具体手段,坚持“利润至上”“效率优先”“永不知足”“越多越好”的指导原则,要求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消费者实现分离,仅仅关注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其直接结果却造成了人类异化程度以及对人的控制的进一步加深。由此可见,经济理性从根本上来说是以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生产动机和目的的工具理性。
经济理性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使用生产要素,而这种最大限度又以资本逻辑操控的生产方式下每个单位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创造的剩余额为衡量尺度。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在经济理性的驱动下仅仅考虑每个单位的劳动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而不顾及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身心感受以及工人与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之间的情感关系。经济理性对生产要素使用的最大化要求意味着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止境追求,意味着“越多越好”作为其根本原则完全颠覆了前资本主义历史时期对需求“够了就行”和对工作“知足常乐”的满意尺度。这是因为当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基本出发点是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时,人们生产劳动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以生活需求为界限,生活需求就是人们所消耗的这些劳动量的上限。但在资本主义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的主导下,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越多越好,劳动产品的数量和剩余价值越多越好,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实现。而资本家对利润的无止境追求只有在自然资源绝对丰富和社会条件极其良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但现实世界并不具备这种前提。与利润至上和越多越好的生产动机相匹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催生了“效率优先”“计算与核算”等为资本增殖服务的基本原则。可以说,经济理性来源于以可计算性和定量化原则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效率优先原则又是经济理性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经济理性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因为计算与核算原则会把这种社会关系量化成为空洞的数字或冰冷的数据。而要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这种数据的最大化,必须通过效率至上原则实现生产要素使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并依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这就在使社会关系变成金钱关系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异化成分离与对立的工具关系,最终造成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
二、经济理性的危害
从高兹对经济理性形成的分析和含义的阐发来看,经济理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本积累、增殖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的重要体现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逻辑的现实反映,而资本逻辑又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载体,所以他对经济理性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對资本逻辑统摄下的生产方式的批判。在高兹看来,经济理性的严重泛滥已经突破了自身的实施范围和有效界限,在现代化过程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而变成一种支配现代化和伪合理化的非理性动机,导致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陷入总体异化和全面危机之中。
(一)经济理性导致人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
在高兹看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们在生活中耗费大部分时间生产和购买一些高档奢侈品等自己并非绝对需要的商品。这是因为在经济理性的统摄下,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被彻底颠倒了。生产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增长,必定要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和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促使整个社会的消费从奢侈消费变成异化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按照文化诱导和媒介传播把外在的社会需要变成自己最基本的真正需要,通过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紧密结合来形成“利益一体化”,导致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方式脱离了自己的本质需要。人无法摆脱物的束缚而受制于物质享受,把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视作生活的全部内容。为了迎合虚假需要而进行的消费必定是异化的消费,因为这种消费无法满足人们内在的真实需要。人们无法判断购买和消费商品的行为同自身内在的真实需要是否一致,人们对商品的选择都紧紧围绕着市场经济的购买机制来执行,导致消费成为目的本身和生产扩张的内在动力,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规模、档次和数量不断提升。正如高兹指出:“生产不再具有以可能最有效的方式满足现存需要的功能,相反,需要逐渐具有了促使生产不断增长的功能。”[2]114
(二)经济理性加剧生态危机
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和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这是因为在经济理性的操控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同生态环境破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生产也就是破坏”[3]。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组织。资本主义企业的首要关注既不是推动生产过程与自然循环的动态平衡和实现生产环节与人的生活的合理协调,也不是保证生产的产品服务于人们的购买与消费选择和促使人们的劳动变得更加愉快,而是通过耗费最少量的成本实现交换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资本主义企业将降低生产成本和谋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资本主义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必将最大限度地抢占自然资源,扩大有效投资和深挖需求潜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强者地位。而追求利润这一动机必将驱使企业对自然界进行最大限度的盘剥,这种行为势必同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自然循环等环保工作产生严重冲突,最终加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虽然企业将环保工作纳入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中,并通过政策干预和技术革新等改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但这些方案从根本上来说以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开发和通过生态转嫁将污染转移到落后国家和地区为代价,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利润至上的基本原则,因而其实质在于扩大经济理性的有效范围。
(三)经济理性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
高兹在借用哈贝马斯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理性作为工具理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危害在于导致“生活世界殖民化”。高兹在这里所谈论的“生活世界殖民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异化。在哈贝马斯看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相对独立的市场交换领域的形成,制度化的系统或体系开始在法治和契约的支持下逐步从生活世界中独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化的经济系统和科层化的行政权力系统开始摆脱原本由生活世界所形成的交往规则和价值信念,开始在金钱和权力的交往媒介下自律地运行。独立化的系统反过来干预和破坏生活世界的文化机制,造成生活世界危机和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分离。高兹指出:“经济合理性和‘认识-工具合理性’的共同根源……在于思维的一种(数学的)形式化,把思维编入技术的程序,使思维孤立于任何反思性的自我考察,孤立于活生生的体验的确定性。”[2]107具体来说,经济理性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历史运动主体的人排斥在外,使人的思维受到以可计算性和定量化为特征的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的侵扰,完全丧失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基本能力,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技术化和货币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性和有机联系被割断,把各自变成主动参与现存技术体系中、与现存社会秩序认同、缺少否定维度和超越维度的单向度的人,变成孤立被动、缺乏根基和丧失方向的抽象存在。
(四)经济理性导致“新奴隶主义”出现
高兹强调,经济理性产生的危害还在于导致服从关系或新的人身依附关系即“新奴隶主义”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降低,导致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和不拥有生产资料的传统工人阶级逐渐地从经济活动中排除出去或被边缘化。虽然传统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断缩减,但从事替代性、临时性和辅助性工作的人员数量日益增加,失业人员的数量也逐渐递增。这意味着现代人获得了日渐增多的自由时间。但经济理性在整个社会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导致节省下来的劳动时间被不平等地分配。具体来说,职业精英拥有极其丰厚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可以并愿意继续从事当前的工作或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少数职业精英可以购买半失业人员或失业人员的空闲时间,迫使这些人员为自己服务。半失业人员或失业人员却在生活层面愈发依附于这些职业精英。这就导致曾经废除的奴隶主义再度复活。在高兹看来,这种带有服从关系或人身依附关系的“新奴隶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逐渐显现出来的。“对经济领域中劳动的不平等分配,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对由技术发明所创造的自由时间的不平等分配,导致了这样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一部分人能从另一部分人那里购买到额外的空闲时间,而后者则沦为只是替前者服务。……对于至少是提供个人服务的这部分人来说,这种社会分层也就是服从于和人身依附于他们为之服务的那些人。曾经被战后工业化所废除掉的‘奴隶阶级’再次出现了。”[2]124
三、对经济理性的超越
高兹认为,经济理性的过分泛滥是导致当前危机的现实根源。要解决目前的危机必须确立理性的有效范围和给现代化划定界限,即在现代化过程中确立追求生态保护的动机,排除追求利润的动机而非笼统地否定现代化。因此,高茲在分析经济理性的危害之后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性即生态理性限制经济理性,消除经济理性的严重弊端以及由它所引发的生态后果。
(一)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本质区别
所谓“生态理性”,主要是指人基于对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和自身劳动实践所造就的生态后果对比,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劳动实践需要具备一个生态边界并加以限制和约束,从而避免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其终极愿景是建立一个人们的需求较低和生活更好以及劳动与消费更少的社会,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4]需要注意的是,用生态理性控制经济理性并非意味着对经济理性的完全取消,而是缩小经济理性并将其限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使经济理性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服务于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劳动的激发,服务于非量化的社会和文化的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协调发展。经济理性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其内在逻辑是追求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效率,体现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劳动的交换关系,要求整个社会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和更新产品,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最大限度的消费,而这种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和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生态理性作为一种价值理性,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非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主张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要求人类必须改变控制自然的错误观念,坚持“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的指导原则,强调人既要重视物质生活又要关注精神生活,要求人们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劳动中寻求生活满足与实现人生价值。由此可见,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存在着本质区别和根本矛盾:经济理性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使人在消费领域寻求快乐;而生态理性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使人在生产领域获得满足。
(二)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的具体路径
在高兹看来,要想用生态理性控制经济理性或真正实现生态理性,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基本转变:第一,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实现价值观念的合理转变,即“更多更好”向“更少但更好”转变是运用生态理性控制经济理性的首要条件。生态理性以“更少但更好”为标志性口号,其目标在于使人们的劳动和消费更少但生活得更好。高兹指出,当人们意识到更多的并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以及挣钱和消费越多并不一定带来更加优质的生活,甚至发现具有比工资需求更重要或不可或缺的需求时,他们就彻底摆脱了经济理性的束缚。当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并非所有价值都能够量化以及金钱无法购买全部东西,甚至深刻地体悟到恰恰无法用金钱购买的东西是最重要或不可或缺的东西时,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从根本上就被动摇了。只要人们以最少量的劳动和资本创造使用价值较高和耐用性较强的产品或生产一些对每个人都有益处且比较容易得到的东西,那么就能实现“更少”与“更好”的紧密联结,劳动和消费更少但生活得更好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模式就有可能实现。生态理性运用“刚好就好”的价值理念取代“更多更好”的错误观念,因为人们当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非缺乏工作与社会财富,而在于如何实现这些工作与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而这种“刚好就好”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合理分配这些工作与社会财富,实现更少地生产和更好地生活的社会模式。第二,改造劳动本身。要摆脱经济理性的禁锢和发挥生态理性的价值,需要对劳动本身进行合理改造,从而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为这个自由空间就是人的生活的自主领域和价值所在,同时使闲暇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时间,使自由时间超越劳动时间成为普遍价值取向,使人在自由时间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超越在劳动束缚下创造利润的价值。实现对劳动本身的合理改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其一,废除“付薪劳动”。要实现人的完全自主化必须与现存的资本主义彻底决裂,打破代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资关系和“付薪劳动”,这个废除“付薪劳动”的社会是一个以多元活动和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二,平均分配工作岗位。高兹针对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导致大批工人被排除在经济活动领域之外的现状,认为劳动运动斗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人对工作岗位平等分配的价值诉求,强调为了避免大量失业和保证每个人的劳动权利,需要减少个人的劳动时间,使工人在劳动之外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同时能够在自由时间内从事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这种多样性的活动中寻求自由与解放。其三,采用小规模和分散化的生产。生态理性要求整个社会缩减生产规模,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作出合理的安排。采用这种生产模式能够摆脱大规模和集中化生产对人的劳动的管理与控制,有助于人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满足个人或社区公众的直接需要。而大规模和集中化生产却将人固定在某单一的工作岗位上,导致人的劳动的破碎化、被动化和无意义化,促使人的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四,使劳动本身成为一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行为。当前劳动失去意义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已变成工人赚取金钱和谋求生存的手段,因而要摆脱这种劳动异化就必须使工人在生产领域能够根据整个社会的真实需要和个人兴趣自由地决定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的样式、种类、数量和质量,并由工人自己决定每天的工作时间。陈学明教授对此指出:“这种劳动应是劳动者自己组织的;这种劳动是对自我确定的目的的自由追求;这种劳动应达到劳动者个人的目的。”[5]第三,改造劳动产品。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们耗费大量的劳动时间生产和消费自身并非完全需要的东西,因而高兹要求整个社会必须对人们不必要的奢侈消费进行控制,而控制消费的基本前提是对产品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高兹主张对人们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的性质进行改造,强调人们要以尽量少的劳动和资本去生产一些实用耐用、易于掌握和能够长期使用的物品来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
四、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经济理性批判和生态理性构建的有机结合是高兹经济理性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高兹详尽分析了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内在关联,指出经济理性实质上就是资本逻辑操控的生产方式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动机的工具理性,强调经济理性的过分泛滥是当前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指明构建以生态理性为指导原则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路径。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对生产、消费以及现代性进行了重新思考,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对生态危机矫枉过正,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设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是人类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其折射出来的智慧光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一)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
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生态理性限制经济理性,但对经济理性的约束和限制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社会经济发展,而是要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走出一条既能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又能使生态环境获得有效保护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高兹反对的是利润动机支配下的生产主义逻辑而非生产本身,批判的是以经济理性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非经济增长本身。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对立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和动机的对立。生态理性以寻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生产动机,关注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坚持“更少但更好”的生产逻辑;而经济理性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生产动机,关注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忽视了其对人的使用价值的基本属性,奉行“利润至上”和“越多越好”的生产逻辑。这种对立的直接后果是生态理性让位于经济理性并逐渐被其所吞噬,导致劳动成为资本增殖和财富积累的工具。第二,生活方式的对立。在经济理性的指导下,资本家不仅导致人的劳动的异化,通过大众文化和媒介宣传等途径不断刺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与消费,从而产生人的虚假需求和导致人的消费异化,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节制的生产状态中。生态理性推崇自我限制的需要和消费,要求整个社会以充足性为基本原则对生产进行监管。第三,环境的对立。生态理性内含环境保护的必然性,旨在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以最少量的资源创造出高耐用性的商品,从而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最大化。经济理性内含生态破坏的必然性,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的异化状态,导致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高兹对此提出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的对立关系,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决反对经济理性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行为,严格控制经济理性在社会生产领域的作用范围,在社会生产领域尽可能地以最少量的原材料去创造具有耐用性质和便于维修的商品,有效防止经济理性渗透到生态敏感的行业和领域,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力,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发展。同时,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充分考虑国民生产总值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的现状,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通过发挥经济理性的价值来提升社会生产力,坚持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道路。
(二)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文化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企业奉行“收入内在化、成本外在化”的基本原则,对谋求利润最大化和降低成本的关注超越对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关注,因而其任何生产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同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联系在一起,即“生产就是破坏”。这是因为在经济理性的操控下,资本主义企业总是试图通过提升生产技术和更新机械设备等手段进行最大限度的生产来满足人们的虚假需求,而这种生产作为一种异化的生产也在最大限度地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避免经济理性对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建立一种遵循生态理性的价值理念。第一,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高兹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而非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反对以经济理性为指导原则的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正义性,把恢复生产性正义视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彰显对生产性正义的追求,使整个社会的生产目的服务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在减少自然资源损耗的同时引导人们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文化观。高兹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领域的变革,还需要进一步完成生态道德革命和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生产领域变革到文化、制度领域变革的拓展,因而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进行一场将生态价值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道德革命,建立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文化或生态道德,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使人们以更加理性的自我约束行为和创建美好的自然界等方式来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消费观。高兹主张对人的需要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反对人们无限制地追求高消费以及将消费等同于幸福或满足的错误消费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人的幸福或满足不在于消费领域而在于生产领域,使人们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非异化劳动中寻求幸福与满足,使劳动成为人的日常生活必要而非谋生的手段,所以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倡导新的消费观念,使人们从那些不必要的且十分有害于生态系统和人类未来的消费中摆脱出来,使人们的消费由物质至上转变为物质精神并重,使人们深化对自身生存价值的认识。第四,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幸福观。高兹主张生产不等于消费,认为人们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因为疯狂消费商品而变得更加幸福与满足,反而变得更加空虚、痛苦与迷惑,强调异化消费成为人们逃避异化劳动的避难所,因而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对人的幸福生活的含义进行重新思考,使劳动过程本身成为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源泉,使消费成为能够满足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的真实消费,通过自我实现的劳动与有益的消费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的幸福生活。这种幸福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新时代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6]
參考文献:
[1] 李国锋,刘歆,苏百义.安德烈·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逻辑审视[J].观察与思考,2019(8):27-35.
[2] GORZ A.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M].Handyside G,Turner C,Trans.London:Verso Books,1989.
[3] GORZ A.Ecology as politics[M].Vigderman P,Cloud J,Trans.Boston:South End Press,1980:20.
[4]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6:116.
[5] 陈学明.时代的困境与不屈的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300.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责任编辑 古 东)
Andre Gorzs 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in the New Era
LIN Xiao, LIN Meiqing, MA Tingting
(College of Marxism,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20th century,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movement in the 1960s,and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French May Storm Movement,Andre Gorz developed his own critique of capitalism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Marx and Engels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capitalism,Sartres existentialism involving being‑in‑itself and being‑for‑itself and the Frankfurt Schools critique of technological reason. Criticism is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Gorzs critique of capitalism,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the criticism of economic reason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which is ecological reason construction. Economic reason came into being gradual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ociety. In essential,it is instrumental reason under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with the pursuit of profit maximization or unlimited pursuit of maximum economic interests as the production motive. Economic reason has caused peoples false demands and consumption alienation,intensified ecological crises,and brought about “the colonization of lifeworld” and “modern slavery”. Essenti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ecological reason and economic reason. Building ecological socialism with ecological reason as the cor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and a fundamental path to surpass economic reason. In light of Gorzs 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to develop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cological reason,sublate economic reason,and construct our viewpoints on politics,culture,consumption and happiness in line with ecological reason.
Key words: Andre Gorz; 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 ecological reas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75150058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