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2022-03-19徐运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徐运华

摘要: 数学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教师要想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加强课堂练习等方式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的科学。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基本的思维方法则成为学生要掌握的专门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这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提出:“要使小学数学既长学生知识,又长学生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由此看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开拓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措施,以期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没有语言,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表达。同时,良好的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语言表达的完善。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具体形象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数学形象思维离不开文字和图形语言,逻辑思维和推理离不开符号语言。

(一)利用比较,训练数学语言

学生如果对概念和问题混淆不清,势必会导致思维混乱。因此,让学生有意识地阅读题目内容,并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在比较中更容易区别异同。例如,在教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这一定律时,可先让学生熟悉定律,再进行练习。

1+2=3  2+3=5

2+1=3  3+2=5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每组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位置调换了,但是得数相同。然后教师通过题目对定律进行总结。我们反复提到的一些定律,为什么学生做题时就出错呢?造成出错的原因大多是学生未能深刻理解教学背后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用恰当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听,并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在理解中打通思维,而绝非简单地机械套用公式或者定律。要做到这点,教师需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用语言为孩子搭建思维的台阶”。

(二)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从而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让学生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信息、要求是什么,并用三句话口述成应用题。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形成语言,这种观察、思考、形成语言的过程就能有效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景,训练数学语言

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前,需要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在讲第三册第48页第一题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看图,大致了解图中描述的场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共有几个跷跷板,让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当学生写出算式4×2=8后,再问:跷跷板的每一头坐几个人?一共有几头?引导学生写出算式2×4=8。至此,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异同,最后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二、结合“计算方法”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通过数理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的计算方法有带符号“搬家”法、结合律法、乘法分配律法等。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重要的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多的内容,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复杂的内容。计算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比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析题中数字的特点,归纳综合得出口算的步骤,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总结出口算方法。学生计算出34+2和34+20的结果,再叙述操作过程。通过数字之间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培养了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法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是抽取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概括地将这些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上的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很高的学科,从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他们学好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完46+18和36+24两道题后,可以鼓勵学生将习得的运算策略应用到其他计算中,并让学生尝试着总结。之后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找出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思考。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示2+2+2+2=8,3+3+3+3=12,4+4+4+4=16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观察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学生多维度思考。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再各自发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其形成思考的好习惯。

再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前,教师可以开展师生口算比赛活动,随意出若干个乘法计算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给出了所有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只能计算出部分题目。当学生好奇老师为什么可以快速给出答案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算得这么快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具有这种快速运算的能力吗?”于是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效率很高。

四、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才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叫作长方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识别一些生活中有关长方形的实物,并逐步引导他们归纳出这些事物共有的特点,最后才抽象出图形,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这样学生对长方形的印象就会深刻。再如,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中的40+5时,第一项活动是组织学生分组摆木棒去找答案,接着小组内成员讨论并说说计算过程,大部分同学都得出“4个十和5个一组成45”。之后,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5个一和4个十组成45。”有的说:“5自己住太闷了,它就去40的家里玩,5是从个位上来的,就只能到40的个位上去,0和5加起来是5,40+5=45。”有的说:“40邀请5去它家玩,40个位上的0看作一张空凳子,5从个位上来就到40的个位‘凳子’上去坐,所以40+5=45。”教师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些反应较快的同学会把问题想得更深刻,反应较慢的同学也会变得更爱思考。学生在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也在思考中打开了思维。

五、加强练习训练,深化学生思维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持续有效的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熟练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而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练习内容,有创造地设计练习形式,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例如,学生学习了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后,一定量的练习能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但是,练习中也要注意,机械地重复练习,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一组练习:

(1)(  ),(  ),10,(  ),(  );

(2)15,(  ),(  ),18,(  )(  );

(3)19,(  ),15,(  ),(  ),(  ), (  );

(4)20,17,14,(  ),(  ),(  ),(  )。

以上一組练习,学生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如2,6,10,14,18等。答案不唯一,学生在解题中可以有多种可能性的思考,这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认真分析错误的成因,大都与未能认真读题、思考不严密有关。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现在练习题的来源非常广泛,教师应当审慎选择,抓住学生的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又如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1)小红原来有13本故事书,后来爸爸送了她3本,叔叔又送了她5本,现在小红多了几本故 事书 ?

(2)5个西瓜连筐共重46千克,其中筐的重量是2千克,那么每个西瓜的重量是多少?

在以上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会把“比原来多几本”误当成“总数是多少”进行运算。忽略“连筐共重”的题目信息,这些问题皆源于思维的惯性及不严谨性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细心审题,思考周密,增强学生思维条理性、深刻性,走出只看表面现象或只凭直觉去得到结论的思维误区,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数学家陈省身曾不无担忧地说道:“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中小学课堂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只在传授知识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A.奥加涅相.中小学数学教学法[M].刘远图,管承仲,秦璋,等译.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112.

[2]白媛媛.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语言的强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6(7):105.

[3]王玉东.让孩子慢慢想[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8):1.

[4]凌国伟.在小学数学教材实验中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92(6):49 52.

责任编辑:唐丹丹

3634500589223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分析与中学教学脱节内容教学微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