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022-03-18唐艺璇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三国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向来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我们每每含英咀华,都能从它那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品出不一样的韵味。正如林清玄所说:“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立足于这本巨著,我们的思想得以在窥见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得到更深层的提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全书的开头引用了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既是为全书内容的展开蓄势,也贴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随着作者叙述的深入,我们仿佛置身于东汉末年到晋朝这一时期各诸侯争夺天下的历史。茨威格曾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道:“在艺术上,一旦有天才诞生,他必将流芳百世,而历史中,这种星光闪耀的时刻一旦出现,就会决定未来几十年和几百年的进程。”历史中存在过的三国时代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创作,而《三国演义》的诞生,更是推动了文学创作历程的发展。取材于三国时代的历史,创作于明代,作者在撰写的过程中不乏个人情感的选择,因此,他塑造了一代枭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优柔寡断的袁绍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无不显示着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巧妙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接下来,笔者将试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详略得当三个方面艺术手法方面,对该巨著加以浅论。

1 正面描写:致广大而尽精微

关于《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关四平先生曾提出:“所谓多层展现的人物性格表现法,其内涵包括互相关联、融为一体的出场定型、追叙补充、反复强化、侧面展示这四层含义。[1]”出场定型、追叙补充和反复强化,以及这三个大方面中包含的言语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应属于正面描写的范畴;侧面展示应属于侧面描写的范畴。

在出场定型方面,作者在每个人物的塑造中掺杂了个人的情感色彩,常常通过铺垫的方式为人物的正式出场蓄力。如:作者给曹操定的人设是“奸雄”,于是便有了对曹操身世的铺陈——宦官之后,以及“孟德献刀”和“错杀吕伯奢全家”等名场面的刻画,尤其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让曹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心狠手辣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给诸葛亮规划的路线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于是便有了水镜先生和徐庶二人的极力推荐,也有了“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名言;再如刘备,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本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增加了人物宽厚仁义的性格色彩。于是,才有了他是汉室宗亲这一身份铺陈,这与对曹操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也使得后续故事的开展朝着利于刘备的方向,更凸显了他形象的正义性。

在追叙补充方面,作者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在出场定型的基础上加以追叙补充,使人物形象在情节延展中逐渐丰满。如:在曹操“奸雄”这一定型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后续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听从荀彧的建议实施“驱虎吞狼”的计策让吕布和刘备互相残杀等故事情节,使曹操的奸雄形象更加完整——不但心狠手辣而且有勇有谋、善于纳谏;在诸葛亮“足智多谋”这一定型的基础上,作者又通过“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统一大业的战略计划、只身前往东吴游说舌战群儒等情节,使人物形象增添立体感——神机妙算不是纸面上的侃侃而谈,而是现实中的招招制敌;在刘备“宽厚仁爱”这一定型的基础上,作者又通过“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情节,使刘备的形象又具有了多面性——宽厚不失正直,仁义不乏机智。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要靠出场定型和后续补充,更要靠反复强化。从官渡之战中曹操多谋善断,将许攸化敌为友,大败袁绍到赤壁之战中曹操因为惜才听从了假意投降的庞统的计策,将众多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终造暗算这两个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善于纳谏的曹操也有骄傲轻敌的时候,而这种性格的美中不足更使曹操这一形象真实贴切,栩栩如生;从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略施巧计完胜曹氏集团到草船借箭、诸葛亮大胜周瑜完成赌约、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些故事情节可以看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是侠肝义胆之人,而这更显现出诸葛亮人格的伟岸;从刘备拒绝趁人之危——击败刘表占领襄阳,带领新野的百姓一起撤离到“掷子于地”仅仅因为“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些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刘备的仁义是“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般的坚守,更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2]般的隐忍、清醒。

当然,在出场定型、追叙补充和反复强化这三个大方面的叙述中,作者也穿插了言语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如:曹操笑关羽穿的大衣简陋,而他却回复说:“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其上。”短短数语,道出关羽“义”的形象;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游说,见到孙权时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通过心理描写,作者将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思想过程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更凸显其神机妙算的非凡才气;曹操约皇帝打猎,用皇帝的弓箭射中了猎物,作者这样描述道:“操就讨条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3]”作者用言简意赅的动作描写,将曹操高超的射箭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作者通过出神入化的外貌描写将赵云一表人才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放眼宏大的三国江湖,每个人物的走向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江湖的结局。通过正面描写,作者将众多三国人物一一呈现,也为三国这一混战江湖的形成提供了更充足的选择性和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也正是作者笔下三国江湖的复杂,让我们得以探寻它的分子——每个人物的立体性和多面性。微观人物精密化,宏观江湖复杂化,这正是作者在正面描写中“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最佳诠释。

2 侧面描写:极高明而道中庸

如果说正面描写是作者在塑造人物中的冲锋队,那么侧面描写就是人物塑造的神助攻。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真实、可信,作者还通过侧面展示的方法,如侧面烘托、对比衬托等手法。

在侧面烘托方面,作者通过客观环境的描写或通过具体事例的列举,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赤壁之战中鲁肃极力在周瑜和诸葛亮中斡旋,只为说服周瑜不杀诸葛亮。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鲁肃的敦厚老实、敬才爱才,周瑜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都从侧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官渡之战中袁绍不听从谋士田丰和沮授的建议,执意直接攻打曹操,最终落得惨败下场,而曹操善用人才,在许攸劝谏袁绍未果投奔曹氏集团后,盛情款待他,通过许攸之口,获取了关于战争的宝贵信息,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者不直接陈述二者的性格特征,反而通过这一故事情节的描写,将袁绍的狂妄自大、不善纳谏和曹操的知人善任、多谋善断刻画地恰如其分。由此可见,具体事例的呈现是作者侧面烘托中的加速器。

除了具体事例,对客观环境的描写,也是侧面烘托的加分项。在温酒斩华雄这一情节中,作者通过描写关羽战胜华雄归来时酒的温度,体现关羽的速战速决、武功高强;在桃园三结义这一情节中,桃园繁花似锦这一美丽景色从侧面烘托出三人结义的美好前景,也烘托出三人重情重义的高贵品质。

就像梅尧臣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的那样,文学人物在比较中更能彰显各自的特点。这也体现在《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中。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有张力。在第九十五章回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濒临城下临危不惧上演空城计吓退敌人,诸葛亮的坦然自若和司马懿的仓皇退兵形成鲜明对比,猝然临之而不惊,这使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显锋芒;曹操大军来袭时,刘备心疼百姓带领百姓一起逃跑,而曹操却因疑心太重错杀吕伯奢,宁负天下人。面对紧急情况时的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刘备的宅心仁厚和曹操的狠毒残忍也就惟妙惟肖了。

作者将众多人物汇聚成一个江湖,无论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运筹帷幄、曹操的乱世枭雄人设,抑或是关羽的重情重义、袁绍的优柔寡断,都是这个江湖中必不可少的。三国纷争,必然有成王败寇。我们不仅要看到三国人物身上的过人之处,更要看到作者在历史演绎中所想表达的精神内核之一:中庸之道,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保持中正平和。周瑜才智过人却不能充盈自己的内心导致嫉妒心膨胀,终落得个遗憾下场,他赢在天赋,输在气度;诸葛亮决策千里之外神机妙算却懂得内敛,靠自己的智慧躲过几次杀身之祸,为蜀国鞠躬尽瘁高风亮节,他成在智谋,神在中庸;刘备懂得礼贤下士、曲线救国,有自知之明的他多次辗转,终于在时机成熟之时建成蜀国大业,他起于平庸,胜于中庸;袁绍自恃清高、不善纳谏,坐拥众多军师谋士的他贸然出击,终于落得个军事集团分崩离析的下场,他始于侠义,败于骄矜。正是一次次通过侧面烘托和对比衬托,作者才能将中庸的思想内核通过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走向呈现出来。生动而不至杂乱,巧妙而不显刻意,这是作者写作手法“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体现,更是《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之一。

3 详略得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宏大的故事背景,众多的三国人物,有限的故事情节,以上种种都成为作者演绎三国风云的框架。为了使故事张弛有度,作者详略得当地叙述人物,即众多人物中挑选主要人物,主要人物中突出重点人物,这使得全书人物繁多却不显繁杂。在赤壁之战中,作者重点突出了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的聪明才智,周瑜只是起到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当周瑜成为章节的主要人物时,作者又通过蒋干这一次要人物的衬托,凸显了周瑜的才华。而在描写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时,作者的着墨多少又有考究——即众多笔墨勾勒主要人物,浅略叙述次要人物。

其次,作者在记叙三国故事时,详写人和事,略写景和物。全书着重呈现了三国人物之间的故事,并在这其中穿插了相关的场面描写。但这些场面描写相比于人事描写,只能是沧海之一粟。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场面描写,是人物形象刻画的载体;桃园三结义和温酒斩华雄的景物描写,是人物个性描摹的介质。

详写主要人物,略写次要人物;详写人和事,略写景和物。就这样,作者将三国的恩怨是非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将故事的核心留给主要人物,将故事的精神内核于卷帙浩繁的历史中提取,《三国演义》就这样以超高的艺术成就永远地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星辰,装点了斑驳的过去,指引了斑斓的未来。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恰如本书开头所写的那样,历史中的江湖恩仇都是赓续交替的,留给我们的只有烟火中的尘埃。作者抽取历史中的片段,加以自己的情感,最终赋予《三国演义》这本巨著以生动的灵魂。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部历史巨著取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我們无法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三国时期的真实面貌,却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无法通过寥寥数言阐释过往,却可以通过作品的主旨凝练精华。但无论怎样,作者的艺术造诣和哲学思想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

引用

[1] 关四平.论《三国演义》的“多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法[J].求是学刊1991(4):65-69.

[2] 梁维栋.涸辙犹欢[J].四川文学,2015:51-52.

[3] 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98.

作者简介:唐艺璇(2002—),女,河南灵宝人,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刘备三国
读懂刘备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刘备与徐州
三国乱谈(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刘备的爱
刘备别具特色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