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2022-03-18徐亚琴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法治法律

本文基于国内乡村振兴工作背景,探讨了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策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工作,而且可以满足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法治需求,有助于农村治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我国农村法治文化持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提升,法治观念逐渐增强,涉农立法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但总体看来,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法治文化建设依旧面临着涉农法律缺乏综合协调性、法治观念发展不完善以及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此一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需要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涉农立法工作,并借助法治环境的优化帮助农民树立法律信心,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强化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化落实,最终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作为乡村振兴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法治不仅能够持续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工作,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乡村地区法治工作是以法治文化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依法治国工作需要保障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农村的法治建设需要以法治文化作为支持条件。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必要而且重要。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价值

1.1 有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工作

在我国政府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的共同推进,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1]。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工作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型国家,农村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也需要以农村作为基础。现如今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占比相对较高。只有逐渐建设完善的法治文化体系,方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农村法律服务资源以及法治文化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法治文化意识,有助于促进依法治国工作的顺利实施。

1.2 有助于推动农村治理工作现代化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需要以农村农业优先发展作为基础条件,始终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以及政策体系的完善发展。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包括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不仅包括了法治文化建设,并且需要为法治文化提供完善的环境知识。农村的法治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制度的建设、权利保障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政治经济文明的高质量发展,农民对于法治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农村文化与先进法治文化产生的矛盾需要农民建立现代化的法治思想以及精神。农村法治文化体系的建设,能够在强化农民法治意识的前提下,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包括自治、法治和德治在内的完善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1.3 顺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法治需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保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能够发挥决定作用,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市场发展中的公平竞争以及平等交换,以此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法治文化形成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农村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得到完善的法律支持,法律贯彻实施需要以完善的法治环境作为出发点[2]。但农村居民的法治观念缺失以及公平竞争原则未能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受到损害。在我国农村把法治文化体系持续建设的过程中,也能够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农民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并且能够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竞争规则的形成和应用。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包括法律体系在内的法治文化。

2 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农民法律和维权意识逐渐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各地开展普法活动的有效落实,农村居民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也逐渐提升。尤其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使得我国的法治实践工作不断深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法治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人们认识到了法律的权威和作用,他们的守法自觉性以及运用法律知识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

(2)农民法治观念逐渐增强,农村的法治权威性有所强化。随着国家对法律的重视,农村的基层法治建设工作也变得越发广泛。农村居民的法治观念逐渐深入,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意味着法治权威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居民心中,诉讼解决纠纷的权威性明显提高,已经明显超过了村干部调解和私下和解,也成为我国乡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定纷止争最为权威的方法[3]。

(3)涉农立法工作持续得以推进。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于涉农法律的制定工作十分关注。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深化实施之后,我国颁布了农业法律以及农业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逐渐建立了初级的涉农法律体系,也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同时也是法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了法治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要求,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涉农法律综合协调性缺失

虽然我国在三农领域的法律体制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各部门的法律规章并未梳理内在关系,缺乏应有的综合协调性,存在功能不协调一致或者相互冲突的问题,使得法律体系协同作用被明显削弱,同样会影响到法律体系在农民群众心中的权威性[4]。此外,我国涉农法律体系也存在着操作性较差以及过于笼统的问题。

3.2 农民的法治观念发展不完善

现如今,我国农村的居民法治观念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但部分村民依旧存在着对于权力崇拜传统思想,并未真正树立法律至上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虽然农民群体认为诉讼是解决人们纠纷最为权威的方法,但在现实中出现居民纠纷时,不会选择打官司这种方法。即便是利用打官司这种方法,也并非单纯地依靠法律,通常会积极寻求法律权利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民选择利用法律解决问题,但并非完全对法律體系产生信赖,某种程度上是以私人的关系利益网络作为出发点,将法律视为高层级的资源。部分村民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个人的私人关系使用法律,这种反法律文化的现象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也与我国基层司法缺陷有着一定的关联,导致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难度较大。

3.3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不到位

农村的法治文化建设需要相关部门重视普法宣教工作的实施,但总体看来,因为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够深刻,再加之农民为了满足个人的生存需求,通常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农业生产以及外出务工等方面,意味着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同时,相关部门开展的普法宣教工作依旧是以传统的海报张贴形式为主,或者是在农村开展集体的普法工作,并未将法治工作和农民群体有效融合,法治文化活动缺乏趣味性。相关部门对于农村法律文化资源以及乡土连接的资源挖掘不够完善,出现了一种以偏概全的问题,无法全方位调动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对策

4.1 持续推进涉农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涉农法律

法律制度作为农村法律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法律文化实施的重要载体。农村居民建立的法律信仰以及意识需要与现行法律制度体系建立良性互动,方能够形成农村高质量的法治环境。故此,在农村法治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推动涉农立法工作发展,考虑到我国涉农法律存在着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以及发展落后的问题。立法部门需要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真实需求作为出发点,对于涉农法律的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强化其功能,以我国三农发展措施作为出发点设置针对性法律规章制度[5]。进一步确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地位,确保乡村振兴政策能够实现法治化发展,保障立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推动作用全面发挥。

4.2 继续优化农村法治环境,树立农民的法律自信

我国农村法治文化体系不完善与干部未能全面遵照规章制度落实以及农村治安环境质量较低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农村法治环境的建设和调整,政府部门各项权利需要在规章制度影响下有效落实,保障政府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法治化发展目标,保障法律制度能夠有效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乡村干部也需要自觉落实依法行政,以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保障农村居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条文要求,体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实含义。

4.3 加强法治宣教工作,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关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开展农村法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宣传工作思路,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需求形成针对性的宣传方法,从而在农村形成农村居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农村法治环境,利用法治环境对于农村居民法治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关部门还可以强化与电视台、农村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合作,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将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持续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将那些能够与农村居民产生共鸣的学法、用法案例进行播放,进一步强化现代媒体在法治宣教工作中的影响力,确保居民能够主动接受现代法律体系。在普法宣教工作中,相关部门针对农民群体需要的法律知识不断进行筛选和普及,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在思想方面意识到法治文化建设以及法律体系对于个人合法权益保护的价值,自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做到守法、用法。

5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法治文化体系建设,可以在帮助居民树立完善法治意识的同时,建立完整的涉农法律体系,以此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落实。为了推动农村法治文化的高质量建设,立法部门需要在持续完善涉农立法工作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政府部门需要强化法治宣教工作力度,逐渐建立农村完善的法治环境,保障法治文化能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引用

[1] 李丽.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0.

[2] 党振兴.互联网法治与法治乡村建设融合探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1):16-20.

[3] 李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法治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20(3):63-64.

[4] 严旭.探究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阻碍与着力点[J].法制博览,2019(36):80-81.

[5] 周富贵.新时代我国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基金项目:2022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法治建设研究》(2022-020-0005)

作者简介:徐亚琴(1989—),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法治法律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