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目标如何能实现?

2022-03-18邢自强

财经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力财政防疫

邢自强

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揭晓了5.5%的较为进取的经济增速目标,展现了稳增长的决心。然而,虽然财政发力得到了两会确认,但房地产下行和疫情困扰犹在,且外部地缘政治带来的经济风险上升,削弱全球增长并导致能源价格高企。因此实现这一增长目标仍需要政策全面形成合力,包括对于房地产的纠偏、防疫与经济的平衡。笔者认为,经过努力之后,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有望达到5.3%。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定为“5.5%左右”,位于市场预期范围5%-5.5%的上限,而国际机构与组织对今年中国增速的预测却仍然低于5%。政策如何弥合进取的增长目标和当前较为疲弱的增长之间的缺口?两会明确了财政发力是主要抓手。

虽然2.8%的官方赤字率比去年有所收窄,但笔者预计今年的广义赤字规模将扩大GDP的2个百分点,主要增量来源于财政结余资金的使用以及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包括央行)的利润上缴。换言之,财政宽松力度得到了保障。

支出端,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将达到8.4%,为过去四年最高水平。基建相关的地方专项债实际使用额,比去年翻番至4.8万亿元,基建投资有望加速,主要投向三大城市群城际城内轨道交通项目,物流中心及冷链物流,可再生能源以及5G、大数据等新基建领域。政府同时公布了2.5万亿元的减税措施,其中约一半来自延续疫情以来推出的减税降费措施,其余来自于增值税留抵存量一次性退税,用于缓解下游企业现金流压力,有助于促进保供稳价、稳定企业信心和就业市场。

此外,货币和财政的配合更加紧密。央行公开声明将上缴1万亿元利润给中央,不仅补充财政,还将促进基础货币投放。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同时首次提到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意味着包括降准和各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内,仍存在空间。后续发力程度取决于经济和社融恢复的进度。倘若数据疲软,则应适时加大力度,“以我为主”不受海外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继续引导信贷脉冲在上半年回升。

稳增长、稳预期,不仅仅是货币和财政政策某一个部门发力可以实现。由于去年的监管风暴和去杠杆涉及面极广,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前自然需要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包括非经济部门,如舆论、网络、房地产、平台经济领域,都要“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的改革举措,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首先是房地产。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延续了“房住不炒”的表态,但在多个城市率先放松限购政策的前提下仍然提到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以及“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关于房地产的平衡政策基调可能给后续更多城市调整购房政策留下了空间。此外,鉴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可能通过油价和出口加剧下行压力,考虑到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收缩,政府还可通过加快保障房建设等方式释放明确的维稳信号。

在能耗考核方面,今年并未设立具体的目标,而是将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同时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更灵活的能耗目标印证了“先立后破”碳减排路线,减少短期供给侧的约束。

最后,非经济部门也正试图重塑信心。中央网信办召开座谈会,鼓励互联网企业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努力“做大做强”;央媒社论指出监管的目的不是“不要资本”;国家发改委也表示要强化宏观和行业监管政策的统筹协调,并重申有紧缩效应的政策要慎重出台。这些表态意味着自2020年底开启的监管风暴的大幕,有望进入更为协调、稳健、透明的新阶段,以对现有框架的落实为主,而不是出台新的激进措施。当然,信号已有,关键在落实。我们在等待一些关键风向标:例如,中国互联网企业恢复境外上市,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安全审查结果出炉,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如骑手和司机)的社會保障机制落地。

关于房地产的平衡政策基调,可能给后续更多城市调整购房政策留下了空间。图/法新

在短期内,中国仍将继续采取动态清零策略,以避免大规模感染对医疗系统的冲击。动态清零之下,消费和出行的复苏仍将被盖上天花板,但供应链将维持稳定。同时,中国更多强调防疫策略的“灵活性”,摈弃严格的“清零”政策,升级为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动态防疫策略,在感染规模较小的前提下更多依赖密接追踪等方式精准防疫,减少对经济的冲击。

长期来看,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意味着,中国和海外迄今为止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可能最终寻求一个殊途同归的长远思路。如何平衡疫情相关的代价,走出中国自己的开放之路?在谈到下一步计划时,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的表态暗示了抗疫政策已经包含了对经济代价的考量。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完善防控措施,既不是将动态清零常态化,也不是简单的放任“躺平”。中国还在不断丰富防控的医学手段,包括批准辉瑞的新冠特效药以及启动新冠疫苗“混打”加强针。

中国香港的经验还揭示了放宽“清零”策略的前提条件。首先,尽量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有效性,降低死亡率及对医疗系统造成的压力。本轮疫情数据显示,感染新冠后未接种人群的死亡率比接种人群高18倍。其次,若确诊人数激增,应采取并落实明确的分流机制,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这一点尤为重要,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在早期抗疫成功后,即便轻微的疫情也可能会令公众非常恐慌。

虽然放松防疫措施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中国将密切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出现更有效的疫苗/治疗手段,二是新冠变异毒株的毒性继续减弱,三是其他国家的全面放开能否顺利。

最后,外部的近期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削弱全球(特别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欧洲)的增长并导致能源价格高企,即导致外生的滞胀冲击。笔者测算,如果原油价格达到并维持在每桶150美元的高位,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拖累可能高达0.5个百分点。因此,考虑到内外风险因素,仅凭借两会上通过的财政发力举措,或仍难以将经济拉回增长目标附近,亟须中央释放更为明确的纠偏信号稳定监管环境、修复企业信心;根据疫情新变化、适时主动与时俱进防疫策略,最终形成合力。在这一局面下,笔者预计中国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3%,实现稳增长。

(编辑:陆玲)

猜你喜欢

发力财政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