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阶段遏制幼儿视力下降的对策研究
2022-03-18吉喆
吉 喆
(洛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共同警觉,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已做出重要指示: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 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1]国家已从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并做出强有力的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 本文立足于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现实紧迫性,在儿童发展观、 儿童成长观和大教育观“三观”引领下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效性,倡导将遏制近视的防线前置于学前教育,守好学校主阵地,从“原点”上加以科学预防。
一、 近视幼龄化倒逼学前教育开展“是时预防”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高发和幼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以从一组公开的调查数字中窥见一斑。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近视眼患者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为70%,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2]而且呈逐年增多的态势,“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对近视的预防控制已成为重要问题”[3]。 2019年,经教育部“会同卫生健康委联合核定,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 36%、 71.6%、 81%)”。 2020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更高,占到90%多”[4]。 “一项利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的研究预测显示: 2020 年和 2030 年中国 7~18 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人数将分别达到1.52 亿和1.80亿。”[5]
综合以上调查和研究数据,不难发现,我国近视发病呈现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幼龄化,有些孩子在入托检查时就发现了近视,第一次到医院检查度数就已经很高了,三四岁就出现了近视,五六岁近视的已不在少数,幼儿园里,稚嫩的小脸蛋已架上厚厚的眼镜; 二是发病率高,就是近视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且有不断加剧之势; 三是度数深,就是近视眼的度数不断加深,相较20年前同学段儿童的眼镜片越来越厚。 可见,我国近视的幼龄化和高发率迫切需要将近视防控年龄前置,在学前阶段开展预防“是时”且必需。
二、 学前教育以“三观”为指导开展“早期预防”
科学的教育观念是指导幼儿成长成才的保证和核心,在生命成长早期的学前教育更应在儿童观、 教育观基础上牢固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儿童成长观和大教育观。
(一)以儿童发展观为引领,营造预防视觉疲劳的环境
现代儿童发展观认为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潜在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外部因素,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外部因素决定了潜在因素是否能转化为“现实”,并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 在幼儿“成熟”面前,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小觑,它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影响和有效促进; 同时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 相关研究与实践表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体现在生理层面的生长发育与心理层面的心智发展两个方面。 外部环境的良性刺激与干预既可促进儿童视力的健康发展,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 矫正遗传带来的不良视力影响。
幼儿园作为早期教育机构,尤其应重视环境的创设。 基于儿童发展观优化利于幼儿视力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如幼儿园的建筑布局、 灯光设计、 室内活动区角规划、 桌椅选择、 装饰颜色搭配等都应该符合幼儿用眼卫生的要求; 打造富有童趣的优美环境,增设绿色健康的环境因素,提供天然、 质朴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易于亲近自然、 走进自然,享受美好的视觉体验,给幼儿以原生的视觉“冲击”,积极促进“刺激的自我化”; 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在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遵守活动卫生要求; “微接触”电子设备,所用设备、 仪器要将质量把控放在第一位,坚决避免仪器设备造成幼儿视觉疲劳,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二次伤害。
(二)以儿童成长观为引导,学业减负消除视力疲惫
儿童成长不仅要关注智力素质,更要关注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几方面相互融合、 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育人之道。 但以往由于缺少个性化的成长目标,过度强调智力增长,出现了“教育过程程序化”“教育内容学科化”“教学组织小学化”“教学手段智能化”等现象,这也是导致幼儿病理性眼疾、 视力下降增多的客观因素之一。
2021年,教育部连续颁布了“睡眠令”与“双减”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儿童健康的重视,强调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新秩序。 学业减负不仅给义务教育阶段带来极大震动,也对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加速了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如“学前班热”减缓,大班幼儿流失减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主流等; 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社会适应、 生活自理、 行为习惯、 人际交往等能力,不是“坐而学其道”,而是“行而学其事”。 幼儿教育正在努力突破过早过多承担学习压力造成的教育焦虑与视觉疲惫,在可感受、 可体验、 可操作的真实世界里使幼儿的学习生活化、 游戏化、 行动化,使幼儿自由轻松、 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以大教育观为指导,减轻用眼负担
大教育观认为: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 社会和幼儿园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并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6]对近视的科学防控亦是如此。 家庭、 园所和社区是幼儿生活、 学习、 游戏的关键场所,绿色、 健康的生态教育环境有益于全方位关注幼儿的视力情况,保障幼儿视力健康发展。
首先,家庭应具有健康视力意识,走好护眼第一步。 幼儿家庭成员要坚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科学的用眼习惯,如早睡早起、 使用电子产品有节制,幼儿在场时少用或者不用手机; 根据年龄阶段特点提醒幼儿连续看电视不超过规定时间,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保障家庭饮食营养合理,尤其要为幼儿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足量的维生素A; 带领幼儿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等。 其次,幼儿园应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发挥保护视力的主导作用。 幼儿园应建立、 完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常规关注幼儿视力健康,并随入学实时转移、 动态管理; 大力宣传近视防控政策,引导家长、 社会的高度重视,联合家长、 社会一道进行综合防控。 再次,社区要营造多元绿色环境,助力明亮“大国视力”。 社区是幼儿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合理的绿化布局,类型丰富的游戏器材、 健身设施,热爱体育锻炼的社区氛围等均能够增进幼儿的活动兴趣,提高其游戏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缓解用眼压力,促进眼睛健康发育和视力健康发展。
三、 学前教育以“前书写”为抓手促进“养成预防”
儿童近视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写字的坐姿与执笔姿势不正确也是一项重要诱因。 所以,从学前教育开始,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 学龄前儿童的“前书写”关系一个人书写习惯的养成,关系小学、 中学乃至大学的正确书写姿势,所以,一定要重视学前儿童的“前书写”。
“前书写”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 图画、 像字而非字的符号、 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 意在通过非正式的、 游戏化的活动来培养幼儿书写能力和书写习惯。 尽管“前书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写,但毕竟是提笔书写,是幼儿将来写字、 写作的前期准备,可视作书写教育的启蒙和开端。 书写启蒙教育应该是科学、 严谨的,尤如在一张白纸上画画,一旦出现错误和偏差,修改起来会非常困难,所谓“学艺容易,改艺难”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幼儿“前书写”阶段,教师应正确示范执笔与用笔姿势; 在“前书写”过程中及时提醒个别幼儿的用眼距离,校正不良坐姿; 同时,运用积极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给予表现优秀的幼儿肯定和表扬,鼓励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 学前教育以教师素养为根本做好“长效预防”
全国人大代表王健建议改善青少年近视现状,全国人大尽快立法,把方案法规具体落实到法律层面,明确政府、 学校和家长在防控青少年近视中的法律责任。 幼儿在幼儿园待的时间很长,幼儿教师要担起预防近视的责任,把预防少年儿童近视作为一项责任扛在肩上,要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用眼卫生教育,严格执行用眼守则; 要持之以恒地端正读书、 写字姿势,严格“双姿”训练; 要持之以恒地保持正确的读书距离,坚持科学的用眼时间: 3~4岁幼儿10分钟左右,4~5岁幼儿20分钟左右,5~6岁幼儿30分钟左右,要注意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等。 坚决制止在弱光和直射光下看书、 写字; 制止躺在床上、 走路或在摇晃的车厢里看书等。
当然,要做到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观察中小学生近视的情况,往往与坐姿和执笔姿势不正确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完成“双姿”训练,不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示范,执行监督职责,而且要有规范书写的能力。 如今,相当多的幼儿教师“双姿”不过关,或是执笔姿势不正确,或者坐姿不正确。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少儿节目中,幼儿教师出镜写字,非常有亲和力,也非常受小朋友欢迎,但其拇指包住食指的执笔姿势却是错误的,从规范书写上讲,越具有亲和力,越贻误更多的孩子。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单位将书写素养作为教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中,从源头上给予准幼儿教师正确的书写训练与指导。
幼儿教师要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讲解和示范“双姿”。 一尺、 一拳、 一寸的“三个一”尽管幼儿都知道,但实际运用起来却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于幼儿心目中并没有“一尺、 一寸”的清晰概念,他们并不知道一尺、 一寸到底是多少。 建议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时,首先可用顺口溜帮助幼儿加强记忆。 如头端正,身坐直,臂开足安讲姿势; “三个一”,脚肩齐,说起来简单做起不易。 其次,生动讲解并正确示范。 让幼儿左手握拳,前臂立于桌面,感受一下眼与拳的高度,并告诉他们前臂与拳的长度,就是一尺左右。 眼睛高于拳头太多,说明上身“挺”得太很,不放松; 如果眼睛低于拳头,说明上身趴得太很,太放松。 太“挺”和太放松都是上身未自然坐直的表现。 这样一边讲一边示范,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一尺”的具体所指,还能回家纠正家长的错误。 同样讲到“一寸”的时候,让幼儿伸出左手小指,并用拇指卡在小指的前两节的关节上,这就是一寸左右,配合示范动作,幼儿很容易就明白“一寸”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信所有幼儿教师都知道“双姿”的基本知识,但能把这些基本知识讲活、 讲透,让幼儿清楚明白就需要一定的观察力、 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幼儿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或者入职培训中都需要接受专业的书写培训,具备专业的防控近视的能力。
近视防控,利国利人; 学前教育,立德树人; 及早预防,善莫大焉。 把遏制近视的防线前置于学前教育阶段,从娃娃抓起,从习惯培养着手,定能迎来明眸善睐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