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教育视域下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3-18夏飞宋秋云

教育与职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阶段技能职业

夏飞 宋秋云

2015年,北京市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贯通项目)。贯通项目着眼于高端定位、贯通培养、模式创新,由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性普通高中、本科院校及知名企业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选择对接高端产业的优势专业,招收北京学籍初中毕业生,实施“2+3+2”七年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协作),中间3年在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后2年在对接本科高校接受本科教育。

贯通项目通过长学制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高端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实践探索,是北京市职业教育重大改革项目,也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北京实践。

一、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逻辑

北京具有特殊的城市功能定位,新时代首都职业教育秉承城教融合的大职教观,做优做精。通过构建贯通项目一体化体系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新时代北京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1.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主渠道是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移到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趋势日益凸显。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复合化、边界模糊化和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特征要求其培养需要用职业教育的形式进行,并从高中阶段开始直到本科阶段。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注重文化基础、专业核心技能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少职业教育专业培养周期长、素养养成和技能要求高,需要打破现有的职业教育学制年限,提前分流并进行长学制培养。

2.满足新时代首都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诉求是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价值逻辑。满足学习者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需要是教育的基本价值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的学生及家长受教育的理念已由“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近年来,首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高配现象逐渐凸显,职业院校学生虽然动手能力强、人岗匹配度高,但最高学历大多止步于高职专科,职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选择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愿望强烈。

贯通项目也是缓解北京教育“内卷化”,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及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措施之一。贯通项目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选择自己认可的专业方向,确立专业志趣,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贯通项目顺应了学生及家长对优质高职教育的期待,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长期积累和优质就业。6年来的招生完成情况、招生成绩显示,贯通生源质量和生源结构明显改善,极大提升了高职教育吸引力,优化了北京职业教育的生态。随着两届贯通学生顺利升入本科院校就读,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不再唯普通高中论,更倾向于优先选择贯通项目。北京的实践证明,贯通项目非常适合那些学业水平中等、对某个专业有浓厚兴趣、对自己未来职业有明晰规划、有志于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初中毕业生。6年来,贯通项目的持续招生火热直接反映了首都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诉求。

3.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链条建设是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逻辑。新时期,北京高职教育需要加快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更加精准对接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目标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北京高职教育在首都新发展格局中的适应性。2020年,北京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3.8%,围绕现代服务业升级涌现的新业态、新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北京目前人力资本总量中的技术技能人才只占30%,首都产业和企业发展受限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能只从外省市调配,更要加大本地培养力度。北京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培养方式必须挖掘内需、提质培优,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也需要北京构建更加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贯通项目适应了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要,开辟了积极探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贯通项目,在一定程度突破了“学历天花板”问题,增强了职业教育适应性和首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强化了职业教育类型链条建设,畅通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通道,也为北京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作为首批实施院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致力于打造贯通项目,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贯穿人才培养始终,进行了构建财贸特质的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具体来说,通过实施“翱翔工程”和“卓越计划”,在实践中最终形成了由1套培养方案、7项质量标准、6个实施体系和1套评估保障机制构成的“1761”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围绕财经商贸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行学业和素养双进阶提升,贯通基础、高职和本科三阶段,实行学业、职业、企业和科研四导师培养,达成思政素养、数字素养、财贸素养、专业素养、高阶素养五素养,实施课程、竞赛、教育、教学、素养、文化六位一体设计。

从2015年开始,我校结合学生认知和学习特点,对标贯通培养目标,落实高本贯通、职普融通、文化赋能、技术赋能的理念,经过“路径探索、体系构建、优化完善”三个阶段,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

1.路径探索阶段(2015年5—9月)。第一,归纳贯通培养四个特点:高(高起点、高标准、高契合度)、厚(打牢素质基础,奠定深厚人文、科学和职业素质基础)、宽(培养学生宽阔的视野、知识面和通用技能)、新(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第二,研制贯通项目人才培养开发流程。

2.体系构建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结合政策变化和生源特点,构建并落实贯通项目质量标准、实施体系和评估机制。教学实施“翱翔工程”,包括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包括素养教育体系、学生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活动。

3.优化完善阶段(2016年7月—2020年12月)。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发展能力,完善核心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和转段升学标准。

三、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略

1.高规格研制人才培养体系开发流程。第一,校企合作,体现人才培养体系开发的职业性。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设计、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依托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课堂等,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围绕首都现代服务业趋势,结合本专业集群定位和面向,充分实现专业对接职业岗位、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

第二,院校深度合作,体现人才培养体系开发的一体性。示范高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三方深度合作,统一认识,明确培养目标,统筹师资配置以及资源共享;教学团队跨院校组建,通力合作,设计一体化培养方案,形成中高本一体化培养实施路径。中高本一体化确定贯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加强课程整合,明晰课程逻辑关系,系统设计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避免不同阶段定位重叠,实现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

第三,分层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体系开发的系统性。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各阶段目标,明晰各阶段目标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区别和衔接,对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分层明晰的能力图谱,对课程体系、教学安排、资源配置、师资队伍等进行一致性、连贯性、递进性安排,一体化设计培养方案。

2.高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水平制定专业设置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素养教育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双师型”教师团队标准等方面的质量标准。

第一,专业设置标准。一是专业符合首都城市和产业发展定位对学校的要求,精准对接首都现代服务业。二是专业培养的必须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复合性要求高,且需要中高本长学制培养。我校开设的贯通专业聚焦于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业,高度契合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需求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要遵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标准,在方案的编制和管理上也要充分重视学校的特殊性,满足合规性,做到高标准。坚持中高本贯通、职普融通、校企联合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与普通高中、对接本科院校、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了三版贯通项目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课程标准。贯通课程标准以“一体化”为特点:其一,多方协同研制。参与培养的示范高中校、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和行业企业四方深度融合,建立“高职院校主体、行业企业引导、本科院校主导、示范高中校协同”的组织架构,四方各显其优,协同推动贯通课程标准研制开展。其二,目标分层递进。细致梳理、整合原有课程内容,根据知识能力指标点对应矩阵,明确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目标,做到基础、高职和本科三教育阶段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设置逐层递进。其三,突出核心素养。研制基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融入各门课程标准。我校和合作院校完成了具有财经商贸特色鲜明的贯通项目基础文化课和高职及本科阶段的课程标准制定。

第四,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基础阶段,制订学生综合成绩考核与评定方案,明确规定综合成绩的评定由一二类必修课程学业考核和综合素养考核组成。高职和本科阶段,学业考试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学生实训实操、创新实践过程的过程性考核。我校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制订《贯通培养项目专升本转段考核方案》,依据学生专业课转段考试成绩和平时科目考核成绩,结合高职期间能力突出项目评价得分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素养教育标准。素养教育评价涵盖学生日常行为、课内外各类活动参与情况,用“综合素养记录手册”实施评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随时记录和考核学生日常行为、课内外各类活动参与情况,同时也体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和要求。素养教育每学期一评,包括日常行为评定成绩、各类活动成绩和加减分项。各类活动包括班级建设类、宿舍文化类、社团活动类、素养教育类。学生日常行为评定的依据是校规校纪和班规。各类活动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和管理,根据学期活动开展情况制定考核细则和核算考核分值,并提供相应的考核结果材料。

第六,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统筹三个阶段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需求,进行系统化设计,以充分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训需求。基础阶段,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高职阶段,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本科阶段,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以学校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为支撑,吸引区域内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产学研创”一体的智能化、共享型、体验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贯通培养提供匹配的实训环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选择管理水平高、设施先进、理念先进、经济效益好、文化氛围好、拥有新技术的企业为依托。

第七,“双师型”教师团队标准。贯通培养需要构建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一,以学生为本。贯通培养各阶段相互衔接、阶梯递进、课程融合,因材施教,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全面育人。其二,体现职业教育“双师型”特色。制定贯通教师队伍能力标准,突出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及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高阶素养的养成。其三,具备国际化视野。贯通项目要求教师团队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养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中进行团队建设。其四,联合开展教科研。基础、高职、本科三个阶段的教师协同开展贯通培养研究,构建合作式“双师型”教师团队。

3.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实施体系。第一,教学实施“翱翔工程”,聚焦学生学业进阶。实施“翱翔工程”,包括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聚焦学生学业提升,因材施教,通过学业质量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达成度和效果。

其一,一体化课程体系:融通“基础、专业与职业”。(1)一是课程设计突出整体性。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基础、高职、本科三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重构符合贯通培养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二是课程设计突出综合性。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依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顺序逐级编排,每个阶段的课程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需求设置。三是课程设计突出职业性。课程设置从职业需求出发,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与职业标准相对接。(2)课程安排导向三个阶段。分别以“宽厚基础”“综合能力”“个性发展”为阶段目标进行连贯培养,同时又突出每个阶段的重点。第一阶段以基础文化课为主,打牢高中文化基础,并将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渗透其中。第二阶段充分发挥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的作用,设立职业平台课、职业核心能力课和职业方向课,重点实施技术技能综合培养。第三阶段以理论提升和实践创新为目标,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3)课程构建实践突出职业性、强调国际化、体现集群化、注重创新性、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设计纵向各阶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相互配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贯通课程体系。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基础文化课(包括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技术与职业、体育与健康)、职业领域课(包括职业平台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方向课)和实践创新课(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研究性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等)三类型融通“基础、专业与职业”的贯通项目一体化课程体系。借鉴“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课程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建立覆盖基础能力、单项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及专业拓展学习需要的理实一体、平台化、模块式的专业课程体系。(4)课程内容再造通过文化和技术双赋能构建“五素养达成型”课程模式。通过数字技术与商业文化赋能三类型课程,围绕思政素养、数字素养、财贸素养、专业素养、高阶素养达成更新改造课程内容。基础文化课内容围绕学生养成财贸素养,突出敬畏、感恩、爱心、诚信等财贸素养的培育和知识、能力、素养有机融合。职业领域课内容以课程思政为引导,将思政素养、专业素养内涵有机融入。实践创新课侧重通过契合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技术,推进课程内容技术赋能升级迭代,提升数字素养和高阶素养。

其二,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刚性而有温度。出台《贯通教学工作常规》《贯通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编订教师工作手册、教学检查细则等。构建贯通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形成严格有序的贯通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管理。制定贯通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重点考察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素养、教学效果、教研教改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以教师胜任力提升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如每学期集中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能力大练兵活动。

其三,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人人参加,人人出彩。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开展贯通学生人人能参加、人人都受益的学科和技能竞赛。具体来说,不断完善以语文文化月、外语文化节、数学竞赛季“一月一季一节”为代表的学科竞赛和以财经商贸类专业技能大赛为代表的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不少于10次的竞赛活动。

第二,教育实施“卓越计划”,聚焦学生素养进阶。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包括素养教育体系、学生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活动,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倾心关爱,让学生人人都成长,通过综合素养考评来评价学生素养水平达成度和效果。

其一,素养教育体系:倾心关爱,人人成长。素养教育针对贯通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心理特点,在学校整体财贸素养教育的框架下实现“特色化”。构建“确保安全、严格管理、倾心关爱、精准服务、多彩发展”的“七三五四一”(七大主题教育、三阶段教育过程、五平台教育载体、四支教育团队、一综合素养记录手册评价)学生素养教育体系。印发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手册,明确评价要求与标准。每个阶段根据教育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设立集体组织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素质拓展培训,组织社团活动,持续开展志愿劳动服务。

其二,学生管理制度:规矩养成,育管结合。出台《贯通培养学生管理方案》等系列学生管理制度。基于贯通学生横跨未成年和刚成年两个阶段,在学生管理方面,实现从宿舍到教室到操场的全方位管理,即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从文体活动到宿舍生活,从思想引导到学业辅导,从心理疏导到安全教育,都为学生行为划定边界,实现管理育人、管育结合,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其三,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赋能,丰富多彩。精心打造以“三节两会一讲堂”为载体的贯通校园文化活动。“三节”即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节和心理健康节;“两会”即新年联欢会和春季运动会;“一讲堂”即贯通大讲堂,组织系列专题讲座(文化、素养、健康、安全、法制等)。

4.高要求构建人才培养评估机制。第一,建立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定期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完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第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健全贯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健全巡检、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教学环节督导制度,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第三,建立学生跟踪反馈机制。结合生源情况、在校生高职阶段学业水平,对本科阶段学业水平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质量和目标达成情况。

第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与政府、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学生、家长、校友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阶段技能职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