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
——以云南地区高校为例
2022-03-18范兆飞
包 林,范兆飞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工作,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P153)新时代应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立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从宏观角度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工作。当前,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进行恶意渗透,尤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高校。云南地区高校作为云南地区和边疆其他省份知识的传播前沿,是大学生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基地。因此,在云南地区高校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以应对多元文化激烈的交锋所带来的挑战,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是意识形态生存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云南地区地处祖国边疆,其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否过关,直接影响到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宁、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年来,各种不同价值观的恶意渗透,企图瓦解和分化我国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当中的主导地位。[2]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高校要在文化宣传载体和理论阵地,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性和科学性,以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据指导地位和主流引领作用。[3]
2.有利于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的渗透。在云南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就是要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云南地区高校知识分子群体以及高校大学生中话语权的主动。其根本目的是既要保证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符合党和人民的需求,同时,有力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恶意渗透。近年来,西方某些国家恶意挑起我国民族之间的矛盾,故意煽动激进分子制造社会动荡事端。在我国有效民族政策、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治安维稳的指导下,虽然它们企图搞乱缅滇的图谋并未得逞,但还是给我国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工作,就是要有力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对云南地区高校的渗透,从思想层面将西方恶意渗透的意识形态驱逐出境。[4]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大学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思想逐渐成型的时期。大学生易于接受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思想,当然这种思想可能源于课堂,也可能源于校园文化或者是校外实践活动。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和输入,使其正面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工作,能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能进一步提升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能够对世界有正确的是非判断。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投身到祖国建设中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作中。[5]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
1.新型话语载体利用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程度,以及在网络中受到的影响所占比重极高。[6]这就要求高校宣传机构和意识形态建设者,应充分考量和分析新型话语载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传播的作用和价值。然而,目前云南地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过程中,仍然以校报、学校官方网页为主,宣传的手段和渠道落后,对大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聊天软件缺乏关注,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这种宣传方式,对大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显然无法与外来的社会思想形成有力的抵抗。
2.话语内容缺乏针对性。当前云南地区高校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过程中,依旧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宣传阶段,内容缺乏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博大精深,若不加以具体实例、案例和注释,高校大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其内涵。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容时,要有精确的针对性。面对不同人群、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学生群体,话语内容针对性必须到位。例如:针对艺术类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内涵宣传时,话语内容应与艺术结合,从他们熟悉的或者喜欢的音乐、美术等入手,以保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实际效果。
3.话语内容亟需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话语内容的创新彰显着理论是否与时俱进,能否实现时代和前进价值的体现。当前,我国云南地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过程中,仍使用工业革命时代的事实案例,距离当代大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明显存在时代的沟壑,[7]应以云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为例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意识形态宣传,在感情层面引起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大学生在精神层面自觉拥护和坚定支持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栋梁。对内容的创新既要确保不会对原有理论内容进行篡改,同时能让理论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变化,解决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4.互联网法律法规欠缺。当前,西方恶意的、通过虚假包装所宣传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借助于网络世界走进大学生的生活。而针对部分网络媒体及网络公司,通过资本交换向高校内大学生传输不正确价值观念的行为,未有针对性的法律或者法规监管。对进入大学校园宣传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恶意宣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相符合的社会思想,高校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进行及时管理和处理。这对云南地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言,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和阻碍。
三、新时代云南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路径
1.积极利用新型话语载体传播话语内容。云南地区高校应积极重视和利用新型话语载体,当前,短视频对于大学生有着巨大影响力,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拍摄成短视频,借助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这种通过短视频进行宣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符合当前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发展趋势。同时,相对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所取得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显著,更符合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立足于时代发展与实践发展创新话语内容。新时代云南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工作,应在时代发展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话语内容进行适当创新。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同时,还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8]应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地区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果入手,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宣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让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继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高度的归属感。
3.根据大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话语内容的传播。在大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必须与校园文化相适应。如:理工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文科类院校有所区别,可以体现在宣传手段材料内容上。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内容宣传,更容易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
4.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政府、管理部门与司法机构以及高校,应该针对互联网意识形态宣传,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高校管理层和管理部门,要随时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模式。严格监管校园内互联网,以免其他不良社会思想的渗入,并通过新型话语载体,创新话语内容,针对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时,高度警惕西方意识形态通过虚假包装,欺骗和诱导大学生,针对存在宣传西方意识形态的学生或者其他个人提出警告与批评。教育和纠正不正确的意识形态与个人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云南地区高校牢牢的占据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