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意象层面解读《我爱这土地》

2022-03-18◎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首诗歌唱解析

◎杜 斌

相对于其它的文本来说,诗歌的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其只有通过意象的建构,才能实现对诗歌的理解。

1938年,现代诗人艾青创作出短诗《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何一个热爱诗歌的读者,都能够在对这首诗的阅读中获得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来自于诗歌的文字本身,更来自于读者阅读诗歌之后所形成的表象。这种表象的获得是以意象作为支撑的,两者之间是形与魂的关系,表象是抽象思维的工具,阅读诗歌所需要的思维正是抽象思维。表象的形成除了要获得具体事物的支撑之外,想象在表象建构的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作用。想象与意象密不可分,运用意象来解读诗歌,本身也是一个借助于想象,然后将想象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

对于《我爱这土地》来说,作者以鸟的形象唱出对陷于深重苦难中的祖国大地的深沉热爱。从意象的角度来看,诗中鸟的意象因其形象模糊而具有不确定性,形成泛指与共名,诗中土地的意象也有着更多的指代。通过从内外视角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然后研究这些意象的叠映,就可以看出鸟的意象与土地的意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相背离的,而是有着共同的指向,从鸟的意象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地的强烈情感。[1]那么,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研究鸟与土地的意象,就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用意象解析《我爱这土地》

用意象解析《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其价值在于可以超越诗歌文字表面的意思,去更好触摸诗歌的内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象可以说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通过意象完成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站在私人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2]而作为后来的解读者,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诗歌的准确解析,才能完成对诗人创作脉搏的准确把握。

对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来说,运用意象来解读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往往都能凭着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而完成对全诗的理解;而初中学生在学习现代诗的时候,则多少显得有一些不适应,除了现代诗的格式与古诗的格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读起来感觉有一些拗口之外,更重要的是,现代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往往缺少更多的衔接点,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难展开想象,学生在读现代诗的时候,不仅在读通句子上存在挑战,在建构意义上也会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仅凭机械的重复是不行的,只有深入到诗歌的内部,真正从诗歌内涵把握的角度,运用意象去切入、去解析,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诗歌解析的目的。诗歌中,鸟与土地是两个重要描述对象,同时也是意象切入的重要着力点,下面就分别解析诗中鸟和土地的意象。

二、鸟的意象

在诗歌中,对鸟的描述重点在于“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手法,很多人也都认为,“嘶哑的鸟”和“腐烂的鸟”是艾青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作中的两个非常“不雅”的意象,尽管意象不雅,却又反过来成就了该诗另一种独特的形式秘妙,这就是其既奠定了全诗激越、深情而忧郁的情感基调,同时又完成了诗歌情志脉络主体的营构,且揭示了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内涵。因此很多人又认为,这其实是诗人美学的胜利。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对诗中意象群的紧凑、有层次感而津津乐道,其中另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假如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新奇表现的视角,有人总结出了这样的一个解读线索,即“嘶哑的鸟”→“腐烂的鸟”→“含泪的我”,这是一段不断变奏的情志脉络,顺着这一脉络去解读诗歌,可以更好地感受艾青的独特风格,可以感觉到诗人的风格熠熠生辉。[3]

在诗歌里,鸟是假设出来的“我”,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这不是一只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鸟,而是一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这只鸟最后死了,而且连同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土地成为这只鸟最后的归宿。这是一个完整的意象,这只鸟从生到死,其生命历程中最光辉的,是其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其歌唱了土地,歌唱了河流,歌唱了风,歌唱了黎明……所有的歌唱都非轻而易举的:当其歌唱的土地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在这片土地上飞翔着的鸟(也就是作者自己),也无法回避暴风雨的打击;当其歌唱着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的时候,歌唱本身就是满含悲愤的;当其歌唱着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的时候,意味着歌唱本身也是无止息的,无止息意味着一路走向生命的尽头;而也正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这只鸟开始歌唱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在诗歌中只有这一处写到了黎明,但却是这首诗很重要的一个转承之处,当这只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终于迎来了黎明,这黎明来自于林间,意味着有着葱郁的生命力,这明明是无比温柔的,意味着它能够呵护每一个生命。

这样的一个鸟的意象,能够带领读者去感知作者为何爱这土地,当然要想进一步读懂为何爱着土地,还需要解析另一个意象,那就是土地。

三、土地的意象

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土地的意象比鸟的意象更加重要。在标题中,作者明确了“我爱这土地”,很显然土地是这首诗的关键词;在诗歌当中,第1 次提到土地的时候,说这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后来又说鸟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最后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这首诗本身并不长,但是却三次提到土地,其可以让读者对土地的意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当暴风雨打击着土地的时候,土地是承受者,这个承受是无声的,正是因为默默的承受,才显得土地的厚重——哪怕打击是来自于暴风雨;当鸟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时候,土地是接受者,其接受着对自己的歌唱者,用自己无声的接受,安抚着那曾经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这个接受也是无声的,正是因为无声的接受,才显得土地的博大;当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时候,土地是被爱者,爱者在嘶哑地歌唱,爱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这个时候的土地依然是无声的,其承接着泪水,却又哺育着万物。

这样的一个土地的意象建构,足以引导读者读懂何以“爱这土地”!

众所周知,在诸多中国诗人当中,艾青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支撑他生命和精神的脊梁,也是贯穿于他全部诗歌的核心意象。所以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当中,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的时候,就要读懂诗人献给土地的这首最真挚的恋歌。[4]

诗歌中“鸟”和“土地”,应当说这两个意象是支撑起全诗解读的两个重要基础,是学生读懂这首诗的双足,这两个意象建构的越丰富、越准确,那么学生自主读懂这首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于是,解读者与诗人之间发生心灵的共鸣,也就越能够成为诗歌解读的回响。

猜你喜欢

首诗歌唱解析
《上课没人抢》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我想写首诗给你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歌唱十月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