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多样化路径探究
2022-03-18赵丽丽
■赵丽丽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育德是育人之本。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老先生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孔圣人看来,品德的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就是教人做人,而道德就是做人之本。一个没有德行的人,不管他的学问和本领多大,对社会对国家也是没有用处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目标人群、培养规划以及培养目的这一本质问题,为做好新环境下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发挥高等教育事业作用指明了行动方向。我们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去,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并在主观能动上自觉地去践行,从而为我们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思想教育形式,它通过授课和课后实践,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熟悉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得到广泛的认同,在行动上遵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践行。课程思政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核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将授课内容与爱党、爱国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灌输到大学生的脑海中,通过日常教学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将大学教育的道德水平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和教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要有特定性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内容要结合学生平时所学专业方向,以及兴趣爱好,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语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同文化交流。英语是西方国家的母语,它不仅是西方人员的交流工具,更代表了西方的文化传承和思想。西方的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发展,淡化了国家与个人的联系,弱化了国家的地位,这与我们“仁义礼智信”“有国才有家”的文化传承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修养和觉悟
1.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教师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具体执行者,教师群体向上承接国家、学校下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向下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坚定立场,强化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大学期间,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英语教师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与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和发展,而我们则把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放在首位。英语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此基础上,对西方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地实施英语教学。大学教师必须坚定信念,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
3.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发展高等教育的国家战略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能够将这些认识和见解融入到英语授课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将爱党、爱国的想法牢牢树立在大学生的心中。
(二)结合自身的理解,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到大学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去,必须对英语课程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案课件的编写进行重新设定,如何着实有效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虚心认真地接受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解决这个困难,我们就必须从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下手:
1.灵活运用网络多媒体的力量,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如果说“80后”“90后”是在网上冲浪的话,“00后”就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长大成熟的,他们的思想言行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将网络上体现爱国主义旋律的语言、小故事、动画等通过多媒体音频、抖音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灌输了爱国、爱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提升课程思政的影响。
2.运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来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国与国、种族与种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语言,担负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将国际上或者网络上发生的热门事件、民众的讨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比如斯诺登“棱镜门”事件,英语教师可以将该事件在各国的反应的文章和视频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交流,看各国对同一事件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何不同,在意识形态上有何区别,在事件的讨论中可以加强我们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得到认同。
(三)提取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思政因素,结合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影响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的教育,其内容涵盖了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加入一些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解读。我们在解读这些异域文化的时候,可以通过思维拓展,引入我们的思政观点。比如诚信,英语释义“sincerity and honesty”。中西对诚信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相同点是中西思想都把诚信当做维持社会发展秩序的基础。不同点是,中国的诚信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人出生是善良的,只要通过不断地修生养性,就能做到诚信。而西方的诚信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必须通过契约来约束人的行为,才能让人做到诚信。我们在以诚信为课题进行教学时,可以拓展到对比东西方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认识到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别,适时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Patriotism),敬业(Dedication)和友善(Friendship),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深刻领会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除通过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来提升课程思政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举行以“民主”(Democracy)、“公平”(Fairness)等英语主题班会,或者以“我的中国梦”(My China Dream)为题进行英语朗诵比赛,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
(四)对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不间断的经验总结和措施改进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教育是一个不断整理、总结、更新、进步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后要将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统计,虚心听取学生的反馈,善于总结经验,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得课程思政内容更加轻松地切合到英语教学中去,并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实施效果,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的百年大计培养合格的复合人才。
四、案例分析
本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我们以中西方传统佳节为教学案例,以情境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为主要手段,结合线上和线下,从模拟生活场景到职业场景,展开词汇、听说、读写及综合生活技能训练,着力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课程思政贯穿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过程。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本教学案例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新实用英语》(预备级),整合重构了第9单元“Holiday Is Coming”(节日到了)的内容,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展开词汇、听说、读写及综合生活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与中国传统佳节有关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相关话题展开英语对话、思考,并由此引出传统佳节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效开展跨文化交流,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授课课时6课时。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X院全体一年级学生。根据X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技能和传统文化底蕴,要成为拥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课程作为职业教育文化必修课,不仅切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职业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他们将来学习国际先进知识、经验提供帮助,更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平台。
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次教学整合重构了“节日到了”这一单元的内容,使得学院各专业学生能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能够就关于中国的传统佳节、历史文化等话题进行基本的交流,能阅读相关的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文章,并能写出相关的句子等。
3.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职场语言沟通目标。通过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升学习效能、发展英语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并让学生获得职业认同感,提升文化及职业素养。
(2)思维差异感知。通过视频、阅读资料,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并能完成简单的对话,阅读简单的文化类文章。
(3)跨文化理解。在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后,对中华传统文化、庆典方式、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等话题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
(4)爱国主义教育。端午节涉及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此引出对爱国主义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尤其是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这既是对本课主题的升华,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一次良好契机。
(5)自主学习。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设计节日宣传海报、理解中西方节日背后的文化差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律、自觉的学习习惯,促进语言学习与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课堂以“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为基本教学理念,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另外,秉承职业学校大力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不忘“立德树人”之教育初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操。
2.教学组织
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感兴趣,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小组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的。
3.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的养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及教学评价,借助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实施
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英语课标,本课包含一个单元组成,需6课时,每次授课2课时(90分钟),共3次课。各课时之间以情景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前后相互铺垫呼应。
教学内容:以“中西方传统佳节”为主题,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要手段,将单元的内容分解为若干情境,整合为五个模块:观看中秋节视频——节日小对话——愚人节——端午节——情景练习;从生活场景到职业场景,层层铺垫,过渡自然。
第一模块:视听课。在听前,教师创设人物Lily,通过Lily和家人的讨论向学生展示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请同学们根据以往知识探讨中秋节的各种风俗,包括代表性的食物、活动等,由此学习视频材料。教师创设的Lily回家团圆过中秋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基础上,通过看、听和说,感知和领悟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观看视频后,组织学生探讨国人是怎样欢度中秋佳节的,在这些庆祝活动有什么文化内涵。教师可由此引出中国人过中国节这一话题,并组织学生探讨传统节日的复兴对于当下中国社会有什么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模块:生活技能与语言运用。教师创设情境:圣诞节即将到来,两名学生谈论如何过节。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描述节日并对节日活动进行探讨和评价,使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英语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第三模块:读写课。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为多个西方传统节日选择礼物,并由此引出本课内容“愚人节”。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发生在愚人节的趣事,并通过现场提问、网络投票等手段,设计英语游戏,创设欢快的课堂学习环境,选出最有趣的愚人节恶作剧。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实现教学的共鸣。
第四模块:读写课。课前,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端午节的视频,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视频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在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端午节的文化和风俗,引出屈原这一伟大的爱国诗人,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探讨屈原的伟大之处和爱国的内涵。由于爱国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向学生展示部分爱国的实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爱国的内涵,并举出更多的例子。教师然后组织学生欣赏部分关于爱国的诗歌,这样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及任务的层层分解,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将爱国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第五模块:生活技能及语言运用。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创设的语言使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使其获得直接的知识反馈和情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还要激励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说,也就是用亲身经历,去感悟英语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情境、布置任务、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融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并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英语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将文化课和专业课有效融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并始终贯彻“课堂思政”,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职教云”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优点,布置线上课前预习、课中评价、课后反馈等任务,建构良性教学生态系统,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面临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面对新形势,适时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课程思政影响势在必行。英语教师需要坚定信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英语教学工作中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植根在大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