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中专业教师素养提升路径
2022-03-18宋玉芹
■宋玉芹,王 丽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随着5G时代的加速到来,众多行业将全面进入科技化时代,持续向绿色化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1],旅游网络也会进一步优化,迎来新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解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禁锢,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广阔的提升空间,对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同时,旅游类课程注重空间感的应用,传统的授课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沉浸式教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注重情境创设、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和氛围,教师素养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本研究通过分析沉浸式教学法的内涵,同时对旅游类课程中的沉浸式教学应用现状展开分析,发现部分旅游类课程采用沉浸式教学的效果明显,但是尚未普及。同时,对沉浸式教学中教师素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期能够为旅游类课程教师胜任沉浸式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建议,为其他学科的沉浸式应用提供借鉴性建议。
一、沉浸式教学的内涵
“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instruction)是基于沉浸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最初主要用在语言教学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师生“浸泡”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全身心投入其中,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浸入学习、深度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随后,美国、芬兰、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效仿,进行沉浸式教学法的尝试。20世纪90年代末,沉浸式教学法开始传入中国,最早应用于国内的英语教学,且取得了较好的影响。目前沉浸式教学法与旅游类课程的结合较少,因此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浸式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技术手段将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VR技术给教育带来全新的体验,巧妙地避开了二维视频资料的缺陷,将传统二维改变成虚拟三维,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打破传统教学禁锢、融入智慧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基础上,“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传统教学弊端。
二、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景点导游”课程沉浸式教学效果明显
在传统的旅游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期间展示课程设计,使用授课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在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基础上,每位教师增加典型案例,分阶段研讨[2]。但这仅仅是通过教授课上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旅游案例、了解旅游项目知识,同时学生在课下也只是借助网络、图书、杂志等媒介了解相关项目知识,所有的这些都从实际上缺乏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旅游工作情境。
目前,旅游类课程特别是“景点导游”课程,因为对空间地理环境要求高,所以首先将“沉浸式”教学方法在此课程中进行尝试。通过学校开发的软件、720度全景及VR等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所学的旅游场景,还原具体景点的细节内容,让学生能够实现沉浸体验,感受在客观物理世界中“身临其境”的逼真性。同时,这种沉浸式体验方式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疫情、距离太远无法前往等因素的影响,还能够打破思维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浸入学习、深度学习、自主学习。
通过调查发现,“景点导游”课程采用沉浸式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对较高,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够身临其境去体验所学的导游场景,更能深入理解教师的讲解。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它让学生专注在教师设计营造的目标情境中,更能获得良好的体验,快速融入学习任务,收获知识。
(二)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尚未普及
旅游类沉浸式课程教师需要依托学校现有的实训中心,整合学校现有的全景虚拟旅游软件、景区VR体验软件或者是三维交互实训软件等信息资源,创设“智慧景区”教学环境。旅游类课程虽然是一类强调空间感的应用课程,但是由于资源有限或者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不高等原因,也有部分旅游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实训环境,授课中PPT、图片等单一教学资源。这样的课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学生的学习模式大致相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以至于部分学生出现消极怠学的情况。
三、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中专业教师的素养分析
(一)信息化能力
沉浸式教学主要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创设“智慧景区”体验情境,可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更多需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因而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3]。《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4],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旅游类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并不乐观。首先,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待提升。比如有的教师在相对复杂的信息技术运用上存在困难,同时缺乏应用数据来辅助教学的能力,即如何通过数据诊断分析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及其学习成效。其次,部分课程的沉浸式课堂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比如有些培训项目是采用讲座的形式,还是大班化授课,将教龄、专业背景、学段、信息化能力水平等不同的教师混在一起参加相同的培训活动,效果可见一斑。最后,许多教师不具备改革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还缺乏创新团队教学的支持。
(二)专业技能
旅游类课程营造沉浸式环境,更加需要教师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示范。旅游类专业的教师应当具备旅游行业较为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为前沿的旅游资讯,还要有相应的旅游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要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但是目前职业院校有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掌握稍好,但是在技能上有很大缺失,虽然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教师比例并不高。
首先,部分旅游类课程专业教师对旅游行业的前沿知识缺乏关注,所以在沉浸式课程授课时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比如在“景点导游”课程沉浸式教学中,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知识点要详尽无误,需要及时识别学生自学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例如“景点导游”课程沉浸式教学需要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就像专业导游在带团,而有部分教师是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经验的积累,对导游讲解技巧把握不准,对意外事故的处理存在不足之处。
所以,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中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专业素养
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能力,沉浸式教学课程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指教师综合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同时,教学设计素养还需要教师具备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料与问题,分析教材和实际工作环境的联结,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沉浸式工作环境。其次,教学的执行能力。比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课堂中的临场应变能力等。教师要传知识之道,授创新之道。“育人者必先育己”,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一套成熟的学习方法、一定的学术研究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率先垂范[5]。
(四)教师其他综合素养
1.教师思政教育素养
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也是众多专业教师的职责。沉浸式同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凸显了学生的核心角色[6]。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将思政教育恰当地运用到沉浸式教学中,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种素养。
2.教师文化素养
一名优秀的导游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了解国内外文化及历史发展脉络。旅游类课程的专业教师培养的是未来的优秀导游,自然教师文化素养也尤为重要。在沉浸式教学中,教师文化内涵的深厚更能深切地体现出来,比如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以“景点导游”课程为例,教师需要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如何将景点讲得有深度、有文化,能够做到因人而异,游客喜欢听,学生愿意讲。
四、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教师素养提升路径分析
(一)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就“景点导游”课程沉浸式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虚拟、体验及实训软件操作能力以外,还需要结合景点的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开发景点的教学视频、音频或者相关动画等教学资源,同时将这些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环境。
旅游类沉浸式课程的教师为了能够满足学生课堂上的需求,需要积极地参加各类有关信息化提升的培训,学众家之长,补自身短板,熟悉VR现场教学、多场合视频教学、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训练良好的信息浏览和应用习惯,与时俱进地提升信息素养[5]。
除了要能够运用信息化创设旅游类的沉浸式环境,还要能够主动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比如建立课程公众号,推行线上线下网络化学习,利用大数据对学习效果实时分析等。
(二)加强专业技能素养
一方面,加强专业技能素养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沉浸式课程教学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专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旅游类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课程沉浸式教学中有更专业的授课。同时,旅游类沉浸式教学的教师还需要多涉猎旅游方面的专业书籍、了解旅游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对旅游时事热点怀着一颗研究的心态,能够进行文献研究或课题研究,系统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素养。总的来说,沉浸式教学需要教师对专业深入研究、思考。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对部分沉浸式教学的课程老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可以是从校外聘请行业专家,采取比赛或教研活动的形式,快速提升技能水平,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前往旅游企业进行下企业锻炼,从一线员工做起,充分了解旅游企业的运作和行业发展信息。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能够直观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上更加明显。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模拟导游工作情境、利用旅游类课程的沉浸式教学设施设备或者软件等,进行沉浸式专业技能培训,专家现场指导、教学。
(三)加强教师教学专业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定期实行轮训制度,定期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让经验不足的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实行团队制度,由有沉浸式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领团队,传授上课经验,指导他们的课程教学。同时,需要教师多阅读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交流,自己也要不断积累实战经验,通过以赛促教、重塑知识能力构建等方式实现[6],以此积极探索沉浸式教学的新模式,为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其他综合素养
1.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
沉浸式教学中需要基于信息技术的前提,做到沉浸式环境学习,而这种环境需要做到真实有效。所以,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时政新闻,将发生的时事政治融入到沉浸式教学中,将工作环境做到更加真实化,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培养职业习惯。
2.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沉浸式教学中教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体接触,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授课教师首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旅游类专业教师需要从古今演变的纵向历史中汲取知识养分,把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思考问题。
五、结语
如今,众多高校和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专业更加强调实践性、应用性,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才能够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质的提升。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浸式教学方式与旅游类课程耦合度较高,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采用沉浸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除了与授课方式的变化有关,也与授课教师的素养密不可分。为进一步推广沉浸式教学需要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其他综合素养等。但是,沉浸式课堂仅依赖于信息技术,也存在开发成本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