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研究

2022-03-18王晓燕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据结构校企协同

王晓燕, 董 昊

(南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1 数据结构课程运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政策背景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采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具有必要性.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时代变革催生的全新教育发展模式.当今的企业处于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才成为创新驱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实战型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以理论教学为主要阵地的本科应用教育往往无法与现阶段实际的行业需求做到契合同步,亟须企业实操经验的有力补充,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转变的政策背景,选择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契合社会对本科人才的要求[3].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是资源和优势共享互补、理论与技能双向驱动的必然结果.同时,参与的学生群体也是这一模式“集双方之所成”的根本受益方.与重书本、轻实践的理论型人才相比,复合型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与富于经验但缺乏理论支撑的打工者相比,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凭借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技术实操在职业生涯中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拥有个人职业发展的宝贵“内驱力”.

数据结构课程属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运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帮助夯实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的终极要义是学以致用.让编码跳出象牙塔接受实战的洗礼,对于知识结构的二次重塑意义深远.实践证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知识能够使运用主体拥有实用性更强的认知,同时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理论知识的现实魅力.同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为数据结构课程提供领先的、智能的应用场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让学生更充分地接触“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实操平台[4].以实际的企业实践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课程能够突破学科进阶的桎梏,把最新的实践成果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中,使理论具备案例支撑,使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根有据”,为打造有理想、有素质、有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奠定基础.

2 数据结构课程运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不足

数据结构课程运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就现实来看,校企协同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还有不尽如人意并需要改善的地方.

2.1 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过程松散,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系统、可反复应用的经典模式[5].企业主体对待校企协同模式的学生很难做到规范管理,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将这一模式放到企业战略中考虑,重视程度不够.从合作角度来看,某些学校存在前期调研考察不足,合作过程中也没有跟踪关注.

2.2 课堂教学和企业教学内容脱节.数据结构课程是非常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涉及如存储结构与基本运算的算法、多维数组和广义表、图型结构的应用等,这些专业知识很难找到对口的企业合作.即使是有合适的企业,也只能锻炼学生某些单方面的知识,因为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在数据结构应用方面只是应用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求出现脱节或能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企业的老师在教授数据结构课程知识方面也不够规范化,很多老师没有接触过专业教学,一股脑儿地教授新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2.3 高校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提高.有些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与新的模式、需求不契合,对于数据结构课程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还有些墨守成规,应“走出去”,在交流中改变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大科研力度,实现理论层面的升级.

2.4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很多学生对待工作实践机会的热情不高,仅仅当成是毕业前的任务.这种消极态度的产生可通过具有竞争性的教学评价机制、积极的思想教育观念引导及合理的岗位安排来改善.

《说文·弦部·盭》段玉裁注:“此乖戾正字,今则戾行而废矣。戾谓犬出户下而身曲戾。其意略近。故以戾释盭,史记汉书多用盭字”。

3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为更好地发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效果,数据结构课程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内容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矩阵.

3.1 以项目为导向,以实需为纲要,调整教学重点

在数据结构课程校企协同中应根据企业项目的内容调整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数据结构课程教材内容全面,但内容占比均衡.常规的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的重难点.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下,专业教师就要关注以下层面.

3.1.1 根据校企结合情况,制定教学方案.结合并分析合作企业的数据结构业务方向、重点业务、合作项目等内容,综合考虑,整理出恰当又实用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案.这一教学方案涉及设计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等方面,基于这一教学方案设计,开展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

3.1.2 结合企业项目,完善数据结构课程内容设计.及时地优化教材,补充教学辅助参考资料,使得数据结构理论课程能够跟得上企业的要求,高校教师应本着“因地制宜”的理念灵活调整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以使知识体系在契合的实践内容中得以深化和运用.

3.1.3 依托毕业设计,巩固校企合作知识结构.学生的毕业设计是毕业前的大事,学生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数据结构课程校企协同实践并结合实践规划毕业设计,完成学业.

3.2 增加参考案例,使教学内容与产业链紧密结合

脱离实际的学习会导致做很多“无用功”.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课程时缺乏目标和指引,弊端往往会在学习和工作后凸显出来,面临实际工作倍感艰难,不知从何下手解决技术难题.

3.2.1 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增加各行各业的参考案例.教师通过案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在思维中产生“知识与产业结合”的基本认知,形成更灵活、有趣、实用的知识体系.比如数据结构课程可与政企网站、铁路、交通、手机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链紧密结合,使教学活动具体化,避免抽象传达.

3.2.2 总结校企协作中的真实案例,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参考.数据结构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并不是只在某一届学生中实施,而是需要长期实施,校企协同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文字等方式记录校企协作过程中的真实学生案例,形成案例集,为下一届数据结构课程校企合作学生提供参考.

3.3 向高职院校取经,“跨界培养”互补型教师队伍

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高职院校显然更有经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人才,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可以向高职院校取经,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双师型教师,本科院校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为高校培养双师型人才.

教师队伍核心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升级是校企共赢的关键所在.校企协同对于高校教师和企业技师来说是一次双向提升的绝佳时机.一方面,高校的教师应该以开放、学习的心态走进合作企业,现场参观考察合作的进展情况,同时与对应岗位的工作人员一同探讨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另一方面,企业骨干技师可来到高校参与具体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观课、说课的方式,提升理论水平,为高校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提升.企业以解决实际生产、研制、应用为落脚点,高校教育以钻研理论为出发点,两者互动学习可以优势互补,产教互融.

3.4 增设实用类辅修课程,拓展知识领域,校企联合编撰教辅书籍

在日常的高校教学活动中,院系增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数据结构辅修课程,既能将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传授,以防数据结构课程“杂而不专”,又能将实用课程拓展科目构建于长效的数据结构教学体系之中.实用性的辅修课以种类多样、内容实践性强为主要原则,可在每学期供感兴趣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实践证明,某些数据结构辅修课深受学生喜爱,在限制人数的规则下甚至是“一座难求”.将贴近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以辅修课的形式开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校企协同实践增补理论基础.

在校企协同模式的推动下,高校教师可以凭借校企合作的优势,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的理论构建中,与企业合作,编撰内容独具特色的专业课教科书,由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的参与可以保障理论知识的实用、精确和与时俱进,也让教科书更加有侧重点.

3.5 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多渠道的授课模式

新型“互联网+”的技术深入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前沿专业的数据结构课程更应在授课模式上谋求创新.比如,当前的直播技术已十分高超,可以利用的直播软件更是种类繁多[6].为了最大化实现数据结构课程校企协同模式的优势,高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借助网络科技的力量实现场景互通、内容互动的实际场景现场教学模式.将企业数据结构课程实践场景以录播或直播的形式传回高校课堂,让更多的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本着互动与分享的宗旨,高校教师团队也可根据企业人员的诉求为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讲授的视频.

3.6 竞争与合作融会贯通,“分批次+分梯队”环环考核选拔人才

无论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环节,还是企业实践环节,都要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比如根据学生的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和实践表现进行评级,以合格、良好、优秀来划分.平时也可增加阶段性竞赛、小组赛、个人赛等竞赛,通过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让竞争本身成为通力合作的竞争、快乐探索的竞争、良性循环的竞争.为了让学生能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融入企业,就要在提升数据结构技能的同时丰富其内心的思想品质,保持愉悦、健康、团结互助、善于沟通和分享的职业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寻求长远发展,实现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双提升.

面临众多学生的融入,企业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分批次+分梯队”替代盲目的“无划分一起干”形式[7].首先,数据结构课程企业教师按人数进行分批次培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人才浪费现象.其次,企业教师要对数据结构课程学生进行梯队划分.根据学生的简历、成绩单和学校教师的评价进行人才划分,企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水平、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更有利于创造佳绩、更能施展才能的“一对一岗位”.再次,对于数据结构人才的认定和筛选,企业教师应做到公正、公平,用考核的准绳做出明智、科学的判断.最终筛选出学习中的拔尖人才队伍,对于优秀人才,企业和高校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4 结语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考研课程,但课程本身算法枯燥难懂,所以一直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对数据结构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近3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践能力也在普遍增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人数和级别也在逐年递增.

今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研究仍需要从实际出发,紧跟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猜你喜欢

数据结构校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数据结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为什么会有“数据结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职高专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CDIO模式在民办院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