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2022-03-18谭小攀马绪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梁刘志丹革命

■谭小攀,马绪龙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南梁精神作为建党精神的革命精神谱系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南梁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南梁精神的发展脉络、形成逻辑和深刻内涵,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这不仅可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而且能够根据时代要求培育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青年学生。

一、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南梁精神的生成逻辑

高校教师要将红色革命优秀文化带进课堂、融入教学内容,就要时刻加强学习,认真梳理南梁精神的形成过程和生成逻辑。弄清楚南梁精神的生长根基和历史渊源,对高校教师讲好带有红色文化气息的思政课至关重要。

(一)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南梁革命根据地位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这里山原林立、沟壑纵横,且有子午岭森林贯彻西北,导致这里地形极为复杂,同时距西安、银川、兰州较远,交通比较闭塞。

在1931年9月,刘志丹、马锡五等人在合水倒水湾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南梁游击队,经过不断壮大后同陕北革命游击队汇合,1932年1月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后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同年12月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王世泰作为团长。1933年4月建立照金根据地并选举产生出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20日通过党政军联席会议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刘志丹担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933年11月召开的联席会议,决定并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通过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习仲勋任主席,白天章任副主席。至此,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正式成立。

(二)南梁精神的生成逻辑

南梁精神最早是由习仲勋同志在1984年为南梁所在地华池县提词“发扬南梁精神,再展华池宏图”中提出。南梁革命精神的孕育源自于陕甘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实践革命基础,“一种革命精神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1]南梁精神正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形成发展的。其生成逻辑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文化三方面。

在理论基础上,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唤醒了陕甘地区青年的民族意识,陕甘地区的青年学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五四运动期间,陕甘学生不仅参加了革命运动,而且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寄回陕甘地区,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陕甘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后几年里,陕甘地区开办了青年读书会和青年社等具有进步性的社团,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加入,同时创办了《布什尔维克的生活》《红色西北》等报刊,主要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分牛羊、实行土地革命的思想,这些理论传播为南梁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实践基础上,伟大的革命精神来自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南梁精神是在以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为主要领导的革命实践中造就的,是在与敌人进行艰苦斗争中孕育而生的。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农民自发组织进行的抗税斗争;后期刘志丹等人对杨培胜、赵连壁领导的武装队伍进行争取改编,以及同“左”倾路线的斗争和反“围剿”的胜利都充分证明了革命领导人重视实践活动,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和组织群众同反革命力量进行斗争。坚强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存留了革命根据地,发展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两点一存(两点是落脚点和出发点;一存是硕果仅存)”。

在历史文化上,庆阳地区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三皇五帝之首黄帝部落就发源于此,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中医鼻祖岐伯曾在一起相互探讨医术,后撰写出《黄帝内经》,这本书为我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后称为“岐黄之术”,这里也就成了“岐黄故里”。周先祖在庆阳创造的农耕文化,开创了整个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先河,周人用先进的农耕文化、农作技术使陇东地区人民改变了单一的游牧生活方式,进而进入了定居式的农耕文明时代。西周时期《诗经》中的《国风》对北方文明有详细记载,其中《豳风》中就有七首是对庆阳一带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还有东汉时期王符的《潜夫论》、北魏时期开凿的庆阳北石窟、宋真宗年间范仲淹的《渔歌傲·秋思》,以及后期环县地区皮影戏的出现都洋溢着对人民生活和人间疾苦的关心和反思,充满着反对贵戚豪强和酷吏苛政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当地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南梁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二、解析南梁精神的内涵及价值

南梁精神铸就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是开拓”[2]为主要内涵的南梁精神。准确把握南梁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将其融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

(一)面向群众是南梁精神的根本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将始终为幸福的生活、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回顾历史,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区,以刘志丹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也同样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们一开始就与当地群众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相亲相爱,形成了军民相拥的亲密关系,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为“老刘”“老谢”“仲勋”。正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重视与群众的关系,善于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才使得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越来越大,革命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这个成功的宝贵经验在今天仍是我们需要坚持的理念,也同样是新时代教育年轻一代不断奋斗的目标指向,青年学生要始终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想着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青年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继续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二)坚守信念是南梁精神的主心骨

“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4]。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革命党人曾发动和领导的至少70多次革命武装起义都惨遭失败,但是他们始终坚守信念,保持初心,通过客观地分析革命形势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新的斗争策略,从而革命走向成功。坚守信念作为南梁精神的主心骨,始终是陕甘边革命党人不断为革命理想奋斗的精神火炬,支撑着他们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迈过一个又一个险滩,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习仲勋13岁就加入了共青团,15岁成为党员,之后积极投入革命事业,正是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鼓舞着他的革命生涯,鼓舞着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该学习革命党人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争取扣好人生的“纽扣”,同时也要补好人生的精神之“钙”,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身行动,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做有理想信念、有奋斗目标的青年学生。

(三)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特质

以刘志丹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的革命意识,他们表现出的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样也是我们需要倡导和学习的精神品质。在“肃反”运动中,刘志丹去瓦窑堡汇报工作的路上碰到传送逮捕命令的通讯员,通讯员将逮捕情况告知后,刘志丹同志为了保护更多的同志,他不计个人安危,决然选择赶往瓦窑堡和上级说明情况,并力图说服上级领导停止错误的斗争,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抗敌。李维汉评价说,刘志丹“明知一部分同志被冤屈关起来,自己也会被逮捕,他有枪杆子,有群众,要干就干起来了,那就打起内战了,结果是分裂,给敌人造成一个大缺口。他明知个人会有危险,但还是顾全大局,服从纪律”。

坚持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中看问题、想事情、办实事。青年学生要有舍己为人、团结合作、相互包容、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努力营造出多沟通、多配合、多补台的浓厚氛围,争取成为一起想、一起干的团结模范,在团结互助中开拓新局面。

(四)求是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粹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如果走硬碰硬打的革命路线,只能是飞蛾扑火、断送前程,其结果必然失败。因此,选择转移策略,保存革命火种求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习仲勋说:“‘梢林主义’是创造根据地的马列主义。”[5]正是因为有了“梢林主义”这样的正确路线,才挽救了陕甘边区这片革命热土,为党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也为今后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习仲勋引用刘志丹的话说:“有“梢林主义”也不错呀!没有“梢林主义”就不行,谁说不能以南梁堡、二将川、豹子川为中心开展新的进攻呢?”有创新才有出路,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求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要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新的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艰巨。青年一代要始终打牢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开拓创新,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转化危机,为更好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增砖添瓦。

三、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利用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南梁精神的精髓传递给高校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更加认同中华文化。以下将提供三点将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个性化教育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不同专业,不同思想层次和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要分不同的方式教育。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坚持学生是主体。我国进入新时代,物质资料不断丰富,学生不仅对物质需求更加关注,同时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学校也要适当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6]。让学生在享受物质资料的满足过程中树立坚守信念、面向群众的服务意识,树立顾全大局、求是开拓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突出个性化教育。高校专业主要分为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特长类,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要采取个性化教育。比如对于善于唱歌表演的艺术特长类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艺术特长,通过引导他们演唱红色歌曲、参加红色情景剧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南梁精神的魅力,体会红色文化的力量,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学习红色革命历史,认同红色革命文化,最终内化为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践行革命精神。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不同的群体学到不同的革命文化,让他们的感触更加深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思政课堂不再枯燥单调无味。

(二)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突出创新性教育

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学课堂具有重要的影响。好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度[7]。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由单一传授向互动探究式教学转化。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要改变单项式灌输教学方式,转向以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有参与感,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其次,变传授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用“情感式教学”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比如在思政课堂中可以穿插部分纪录片、珍贵的影视等视频资料,让思政课堂更生动,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还有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增强思政课的辐射力,比如可以通过建立VR功能室、红旗研读书吧等多功能教室,在课后安排学生观看学习,加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育

开展思想政治课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8]。红色革命文化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学习,也可以走进实践课堂学习。在实践活动的大课堂中学习南梁精神,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实践,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开展好实践性思政课堂,教师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学校党委领导和各级组织单位要对实践性课堂予以帮助和支持,相关部门要协助组织活动的开展,如学工部和校团委就可以通过团课活动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序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红色文化的实践课堂活动。其次,培养部分教师具备实践教学观念和能力更为重要,高校可以选拔培养一批专职教师组成队伍,专职负责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实践性教学的选题、内容和过程进行筛选制定,并安排专业人员带队讲解,确保实践课堂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安全工作。第三,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发言。学生参观完可以通过情景剧、话剧等形式模拟再现当年革命场景,让学生真正领会革命圣地所孕育的伟大革命精神,切实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将革命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让革命精神力量成为激励当代大学生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营养品”。

南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谱系中的一部分,新时代广大青年要不断学习和传承南梁精神的精神品质。力将其内涵时代化、丰富化,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仍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共同的责任。同时,将南梁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把南梁精神内涵让学生从外化转化为内化行动,致力于探索出一条真正让思政课堂“活”起来的道路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南梁刘志丹革命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南梁精神永传唱
南梁长4+5油藏加密方式对井组产能的影响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
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