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2022-03-18谢文婷吴展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思政

■谢文婷,吴展齐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教育中不仅要关注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人格培养,以便于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进步需求。职业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之一,通过高质量思政教育、美育以及两者融合教育,可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时,需要清晰认识到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具体概念,并探索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以便于在充分掌握二者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教育路径,提升教育质量。

一、美育及其特点

(一)美育

谈及美育需要先了解美学,虽然美学已经成为人类哲学自我认识的普遍性标志,但关于“美”究竟为何物,一直困扰着诸多思想家。“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术语,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体现着个体对美的各种需求,正确理解美便于在美学的基础上开展美育,以转变思想,进一步助推学生审美才能培养。教师教学工作不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专业技能教授上,也应当将“美”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应用在教育之中。美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景观美、艺术美、生活美、科技美等。例如,艺术将人情感现象的事物表现出来,将艺术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借助于艺术品展现出来,便于个体在欣赏这些艺术品时,感受到美的存在,懂得去创造美与追求美。

(二)美育的特点

美育属于感性层面的教育内容,其塑造人们精神境界,打造审美情趣,是正能量的传递。美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长期的坚持,可以通过美术课、音乐课、艺术鉴赏课等专门课程进行,也可以将其融入到高校各科教学之中,全面提升美育质量。美育具有如下自身的特点。(1)娱乐性。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主要意思为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写生活动,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求,修养身心,获得教育启发等。(2)形象性。黑格尔(哲学家)关于美育理解,曾表达过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精神仿佛努力冲破阻碍的冲击波,不断冲出来,这种精神可以通过美育表达出来,是活动和自由的形象[1]。美育离不开美的形象,这种形象使得美可以被感知。(3)普遍性。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是追求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多,不仅表现在学校课堂上,也表现在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致使美育涉及层面多种多样。(4)自由性。美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选择相应的教授方式,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桎梏,充分满足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90后”“00后”大学生,受教方法更加自由多样,通过多种形式美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等。

二、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合美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搭建“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教育简言之是职业本科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运用一切有生力量,包括财力、人力、文化、制度等优势资源,给思想政治工作高效开展以支撑,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区域特点,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助推思政工作与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为思政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助力。“大思政”格局注重一切可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力量的运用,以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美育在功能上具有其特殊性,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积极作用,增添搭建“大思政”的有生力量。除此之外,将美育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可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美育可以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新的动力,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更新的方式,促进思政教育方式的更新,增添思政教育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1]。思政教育中融合美育,使得思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可以明确美丑、分清善恶、明辨是非,使得学生自我教育内化于心,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让思政教育更具权威性、效仿性与吸引性。利用审美教育的情感性、感染性、自由性,提升“第一课堂”吸引力,将美育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充分运用美的形象、美育的元素,去感性认识世界与自我。(1)政治观念学习。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一定的阶级”,表明美育可以为政治、思想教育服务。美的对象,是人们创造性实践的一种结晶,涵盖想象、智慧、情感、思维、愿望等。文学艺术作品体现着创作者本身思想观念、政治倾向、政治观点、情感意志,深入挖掘优秀审美作品中的红色素材、红色资源,将其应用在思政教育中,加强政治观念教育力度[2]。例如,在教育中可以运用表现一定政治情感政治观点的音乐、诗歌、雕塑、摄影、影视等美育素材,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可以接受其蕴含的政治倾向与观点。(2)世界观、价值观学习。美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实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辩证统一,使得学生清晰认识到客观现实的物质性,探索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联,在变化发展中认识与掌握规律,利用规律,运用发展、联系的原则去看待世界万物。美的对象融合”美“”善“等于一体,对美的尊崇体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健康心理。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培养中,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健康心理营造,避免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时出现焦虑、抑郁、神经敏感等心理问题。大学生犯罪率、自杀率在近年来出现一定的升高趋势,面对这些问题仅仅依靠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无法满足实际学生教育工作开展需求的,通过美育,加深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利用具有美的艺术品等,疏解学生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帮助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念。思政教育与美育相融合,使得感性与理想教育充分融合,净化人的情感,使人的心灵得到本质的定性,使得学生心理达到一种自觉平衡。(4)道德观的培育。道德是行为规范与心理意识的总和,心理意识属”心“之域,规范属”理“的具体形态,美育可以使得学生心灵得到本质定性。思政教育中融合美育,强化学生对道德规范与意识的理解、选择、认同、接受,培养人的道德素养,使得学生心灵得到洗礼,完善人格。引导学生从美出发,引导学生向善。席勒曾云“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思政教育中加入舞蹈、音乐、绘画等生动形象的教育,寓教于美,通过美育吸引与感染学生,使得道德观念可以深入人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与情操。

(三)培育创新型人才,响应国家创新发展号召

十八大提出“创新”是发展全局的动力,在振兴中华的新局面中,需要在创新驱动下,砥砺前行,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职业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美育可以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充分挖掘,并通过美悦人、怡人,带给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无形中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提高学生创造力。美育可以强化体验、锐化感觉、促发灵感等,助推学生想象力与联想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使得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加强品德修养、思想觉悟,使得学生感受与运用真理的能力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美育视角下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分析

(一)将美育平台开放,拓展思政教育空间

为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助力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的美的弘扬,在职业本科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中,可以充分将美育平台开放,使得思政教育空间得以拓展。(1)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充分关注内涵建设,使得办学特色凸显,设置社会所需的专业,与本职业前沿有机衔接。职业本科院校在教育模式创新上,可以结合当前本校各专业的特点,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浓重的学术氛围,感染学生,提升学生人文气质。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同艺术学院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艺术、人文之美等。(2)加深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职业本科院校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可以充分融入美育相关方式、内容等,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开设本校“人文论坛”,论坛主要负责人由本校思政教师担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创新的线上教学方式[3]。教师可以同学生讨论分享包括绘画、音乐、摄影等内容,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过程中,讲述艺术品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无形中进行思政教育。相关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美育活动,充分利用不同美育活动的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实现寓教于乐。(3)美育与思政教育共享平台构建。思政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美育平台。相关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搭建并完善“互联网+”共享平台,加强美育在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将美育资源输送到学生手机、电脑等应用上,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思政教育质量[4]。

(二)从美育本身出发,助力思政教育发展

国家对文化建设关注度高,注重文化自信的增强。作为学生教育关键一环,职业本科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可以从美育出发,增强学生文化自信。(1)美育制度建设与完善。职业本科院校在美育开展过程中,可以对当前自身美育制度体系进行总结,分析当前美育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与健全美育制度保障体系,以便于全面提升美育质量。职业本科院校在美育制度完善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资金体系。对本校内部审美教育相关设施、场馆等进行分析,统计完善相关审美教育设施所需要的资金量,采用多种融资渠道,确保本校审美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充足。职业本科院校建设中,充分结合场馆、设施分布特点,布点更多文化建设项目,使得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互联互动,增强资源共享,降低高校审美设施所需资金量。第二,完善审美教育体系。高校在开展学生相关审美教学中,可以通过期中成绩、平时成绩、参赛情况、获奖情况等,对学生艺术素质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完善当前美育模式。例如,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等,采取学生自评测试制度,要求学生每学期末在手机端进行自我评估,并将学生自我评估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项目中,将不合格学生的评估项目在本校内网上进行信息披露。第三,构建审美质量监督体系。人文环境作为职业本科院校重要组成要素,观察美育选修课开课率,以分析选修美育课程开课质量等。(2)丰富美育内容。职业本科院校在进行大学生美育教学中,除了关注美育本身内容教学外,结合教学实际充分融入新的内容,将自然美融入思政教育中。恩格斯指出,人们“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在美育过程中,引入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调动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积极性[5]。

(三)加强对美育的重视,使得美育地位提高

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存在对美育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使得美育在思政教育中没能发挥出真正效用,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因此,高校可以加强对美育的重视,适当将美育的地位提高,为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创造相应环境。(1)创新课程开设模式。高校在开设美育相关课程上,可以创新美育课程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助力美育实效性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在美育课程开设上,除了常规的音乐鉴赏、影片鉴赏、绘画欣赏等课程外,可以逐渐开设戏曲鉴赏、舞蹈、传统文化等教学模块,丰富美育内容,满足学生多样性化需求。职业本科院校在相关美育课程开设之前,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学校论坛、公众号、举办校内文化活动等,加大艺术类相关课程宣传力度,使得学生对相关课程更加了解,营造全校人文氛围。相关美育课程开展中,可由思政老师作为主持或者特邀嘉宾,确保美育质量。(2)正确认识美育课程目标。职业本科院校开展美育中,需要清晰认识到美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在美育各项活动开展中,需要始终围绕着美育课程开设目标进行,确保美育目标得以实现[6]。例如,可以开展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传统文化节——“汉服节”,活动中要求学生身着汉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3)开展创新性美育实践活动。除了课程建设外,职业本科院校在思政与美育融合中,可以开展多种创新形式的美育实践活动。例如,由思政教育教师、技术实践教师共同开设科技改变世界相关活动,活动中利用多媒体、VR技术等展示专业前沿技术,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科技美。

(四)充分利用多方环境,整合美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

职业本科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美育环境、学校美育环境、社会美育环境等,整合高校美育资源,提升美育与思政教育质量。家庭美育环境利用上,营造良好的家庭美育氛围。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定代沟,影响双方彼此理解,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家庭电影,要求一家人一同观看一部电影、一同去旅游等,加深家庭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美育环境营造上,职业本科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使用绿色植物,营造美丽校园,并创设“校园优美一角”等,打造一个充满人文与自然气息的校园,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可以给校园人工湖取一个优雅的名字,如“阅湖”,体现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彰显学校人文气息。社会多方环境上,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开展美育,组织学生到体育馆、博物馆、红色纪念馆进行浏览参观。

美育具有娱乐性、形象性、普遍性、自由性等特点,将美育融入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搭建“大思政”格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响应国家创新发展号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美育视角下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育可以采用将美育平台开放、从美育本身出发助力思政教育发展、加强对美育的重视、充分利用多方环境等创新路径,实现美育与思政教育高效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美育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