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体系的研究

2022-03-18王小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互联网+职业

■王小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约为874万人,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达66万人。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再创新高。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我国各个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中美贸易摩擦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媒体直截了当地表示今年是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国务院总理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关系到国家发展、经济建设[1]。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其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全面缓解并消除就业结构性冲突,务必要加强就业管理,积极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并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

与过去单纯依靠就业率等数据来衡量高校就业指导成效相比,当今高校的就业指导更注重大学生就业质量。从就业指导的深层意义和学生就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唯有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促进其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就业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保障。不过,现如今推行的普适化的就业指导存在着规划性薄弱的问题。换言之,不善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只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由此引发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就业指导服务的概念较为狭窄,只强调为学生灌输就业信息,或是帮助学生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二是只将就业指导视为一项毕业工作,并未将其纳入教育体系。

一、当前高校“一对一”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缺少应有的重视

当前很多学校都创建了“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扶机制,对进一步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广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高职院校其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关系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成功的职业教育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与服务。但是,纵观国内高职院校,虽然基本上都积极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就业指导机制,但实践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不仅未给予密切关注,并且参与度较低。

(二)就业指导项目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构建了就业指导体系,不过其指导内容比较简单,只侧重于剖析就业政策、传输就业技能等相关内容,不善于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考虑和探讨,也未强调对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一般只在课堂内,指导形式比较单一,未和实践发展紧密联系,出现了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大部分高职院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缺乏新意,无法良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既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也无法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导致学生有业不就、公司难以招到心仪人才等,所以需要进一步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三)就业指导理论性过强,成效一般

纵观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在课堂上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述国家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为学生传达一系列就业技巧,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无济于事。没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就业指导,对就业需求等了解较为片面,无法对教学效果等进行强化,部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只注重形式,理论色彩过于浓重,实践教学比例非常低,导致学生学到的就业技巧难以灵活运用,也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二、大学生“一对一”就业指导帮扶的相关原则

(一)就业指导需要围绕实用性原则

具体的就业指导,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譬如举办讲座,为学生讲解最新的就业政策,传授合理有效的面试技巧,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压力,鼓励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就业观,持续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促其尽可能地消除恐惧心理,切勿陷入指导工作形式化的误区。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前就业情况制定严谨合理的指导方案,合理调整指导内容并选取合适的就业方法。在开展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务必要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以往灌输教学方式,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其参与度不断提升。

(二)就业指导需要以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原则

就业指导并非只面向毕业学生,应从大一新生开始,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开展。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过程中,应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在改善学生就业技能、综合素养的前提下,促其就业能力明显提高,从而获得良好的就业指导成效。就业指导应根据课程进行分类开设,同时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对大一等新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优势对其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于中年级学生,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应为其提供针对性面试技巧并叮嘱其相关注意事项。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贯穿于就业指导始终的原则

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构成,教育理念尤为关键,应将其涵盖于就业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专业化就业指导,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起健康积极的职业观,由此实现合理就业。专业能力出众、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是当前急需的人才。若想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观,那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专项思想道德纪律教育,而这也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促进学生树立起健康积极的择业观,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智地认识个人的长处与不足,进而选取合适的职业,根据个人情况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学生在一系列职业能力的测定活动中,客观全面地认识个人优势与潜力,以此为基础合理调整人生定位,对个人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素养,为其后续参与残酷激烈的就业竞争夯实基础。

三、“互联网+”背景下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为高校建立了更加开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平台

大数据库技术能够将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快速精准的分类处理后灵活合理地应用于就业指导服务之中,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稳步高效地持续推进;依托先进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在线“云课堂”,要求教师将相关学习资料集中传输至云端,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地学习;互联网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通过交互平台与指导老师甚至企业HR实现高效及时的交流互动。

(二)便于开展“24365模式”全程式就业指导

互联网时代,沟通交流已经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希望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显著提升,使其可以在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中成功立足并取得优势地位,促进就业成功率和质量全面提升。依托先进强大的互联网不断革新和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就业指导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综合提升,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就业竞争优势。当前科学技术日臻成熟,互联网技术也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衍生出更多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依托其独特的优势,加速传统行业升级,令其与新时代环境相契合,促进社会稳步持续地发展。

(三)加快资源共享与整合,及时反馈就业指导成效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加快资源共享与整合,使得数据库平台得到建立和完善,将高校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候能够更加及时接收相应的就业信息,从而更好地与外界进行接触,使得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将校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高校所有校友都能够参与到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来。此外,还可以在新媒体客户端开发信息反馈功能,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收集,从而可以使得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得到及时的优化和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以及配合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的模块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块

根据“摸底建库、分类引导、资源协同、精准施策”的指导路径[2],在大学生入学时,建立一个个人电子成长档案,系统利用职业兴趣自我测试、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等测评工具了解学生的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促进教师提供专项指导,同时为学生进行准确合理的就业定位提供重要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就业中的需求和痛点并分类,根据学生自我认知、性格特质,通过一些测试取得的数据如性格、爱好、心理特征等,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对学生在各学期的学习情况、考试情况等进行清晰准确的记录,通过先进强大的数字化技术对学生的个人认识、职业决策等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为所有学生创建规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同时根据学生的就业创业状态实时持续地补充档案,推行“一生一策”,开展点对点指导工作。指导老师要善于和学生打交道,根据学生的职业特质和性格特征,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其未来就业进行合理定位,由此做出明智合理的就业决策。对于对个人未来发展倍感迷茫、就业难度比较大的学生,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共同研究学生问题,为其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策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二)就业指导模块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或者途径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类不同的职业,为学生近距离了解和接触社会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个人专业特质与相关职业的适应度,为其后期选取合适的行业、心仪的岗位夯实重要基础。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各种形式丰富、主题鲜明且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活动,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促其逐步构建起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和择业观[3]。在充分考虑学生专业、性格、能力、爱好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为毕业生特别是毕业难度大、家庭经济困难等学生提供专项化指导服务,促进学生的自我推荐能力、个人表达能力明显提升,指引学生完善个人自荐材料、提高个人形象,并学会一定的交流技巧,通过授课、模拟演练等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化、规范化训练,争取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冷静从容地战胜就业这个难关,能够以良好的形象、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等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和青睐[4],顺利找到个人心仪的工作。

(三)择业指导模块

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公司代表、成功人士、学生等人员在线开展交流讨论。咨询对象可以选择设置从而获得相应的咨询答案。

对于贫困毕业生,在为其提供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应适当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智地审视个人,从容积极地应对现实,积极竞争,不畏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全面消除自卑心理,引导他们通过合适的方法自我调节,尽可能地减轻就业焦虑感,消除对就业的恐惧和迷茫感。同时,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深入浅出地剖析当前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准确理智地认识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就业规划;督促学生扩大视野,不要一味地追求大城市,也需要认识到基层磨砺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是实现个人快速成长的重要地方。积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全面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抵触心理,通过模拟就业现场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更多求职技巧,从而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积极开展职业倾向测试,掌握学生职业倾向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偏好,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心理承受水平,基于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取合适的岗位。

五、“互联网+”“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体系的保障系统措施

(一)建立就业指导长效化的管理保障机制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就业指导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专业工程,需要寻求学校多方位的支持与援助,充分整合学校资源,打造一支精干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当前,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全面渗透,大学生之间更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沟通、接收讯息。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此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加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灵活合理地应用移动互联网,创新就业指导方式。

(二)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APP和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公众号平台

线上与线下同步开展,将大学生智慧就业指导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互动平台可以在学生、教师、就业管理者、用人单位、校友之间实现时时交流互动。在日益增进的交流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实际需要,并为其提供指导服务,向其推介相关就业政策、社会单位用人标准等重要信息,以此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新形势下就业指导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增强教师的新媒体意识,构建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终端不仅需要信息技术人才支撑,还需要广大教师解放思想,树立教学新观念,并强化对教师的专项培训,促其新媒体意识和素养进一步提升,全面准确地了解新媒体语及其工作模式,将新媒体灵活合理地应用于就业指导工作之中。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大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就业需求及就业技巧进行平台开发,为本校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从长期来看,学校必须配备相关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互联网+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