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发展建议
——以武汉地区高职为例

2022-03-18李姗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武汉实训物流

■ 李姗姗,黄 晶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武汉地区高职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商贸、运输、交通比较发达的武汉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武汉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这几年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不仅为武汉很多物流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了人才,而且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作出了很大的突破。部分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成为省级示范专业、试点专业,很多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精品课程也逐步地设立,形成专业发展的良性轨道,如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

2013年成立了湖北物流职教集团,该集团是由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牵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和湖北省物流协会共同主导,政、产、学、研、媒等单位自愿参与的契约型联合体。2014年12月3日,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主办的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委员会、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多功能厅举行,以上两个协会的形成说明了在武汉市各个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经从单打独斗到集团办学,呈现优势互补的局面,必将会让武汉地区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1]。为了更好地研究武汉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真实情况,对武汉的几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一手数据,得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武汉地区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一)招生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在武汉高职院校开设比较普遍,在武汉35所高职院校中,有30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中大部分的学校开设的方向为:综合物流、国际物流、物流采购和供应链等。由于中国物流行业兴旺发达,过去一段时间招生情况良好,但最近几年该专业招生规模下降。调研每所学校,发现由于学校开设的历史和社会声誉影响,每所学校招生情况差距较大,像长江职业学院和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这样开设历史悠久、办学有特色,以及有着良好校企合作的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成了这些学校的王牌专业,有些学校5年之前,每年的新生招生规模达到了200人,近几年有所下滑。下滑明显的学校很多,譬如,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在高峰期,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招收到120人,近几年只能维持一个班的教学规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招生也不尽如人意,只有50个学生报考该专业[2]。

(二)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武汉各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经验不断积累,教育部又制定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实践教学标准,目前每个学校基本形成了规范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实习方案,建设了几个固定的实训基地。目前武汉地区高职院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4.5岁,其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只有35%左右,65%左右是中级以下职称。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更少,占比只有30%左右。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虽然武汉每年出台了很多大学生留汉政策,根据调查,毕业生选择在武汉工作的比例并不大,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三)产教融合现状

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唯一途径,产教融合也是国家职业教育规划顶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教育领域2021年工作重点的解读里,专门有一条提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武汉地区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的产教融合形式有:订单班培养、实训基地开发、顶岗实习、三明治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等。

二、武汉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

(一)招生影响力不够

高职专业招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招生情况直接关系到专业生存和发展。由于近几年快递行业、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家长和学生误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仅仅只有这些岗位,导致近两三年武汉地区物流管理专业招生相对其他专业黯然失色,与前几年的火爆行情形成反差。如果物流管理专业在招生宣传中还是按照过去的宣传文案和方式,很难吸引当前的家长和学生。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联系生产、消费和生活重要的中间渠道。随着武汉经济发展、中部战略实施和消费升级,物流服务需求将会增加,该行业在武汉发展前途很大,但在招生宣传中并没有展示出该行业的发展潜力。

(二)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相对一些传统专业如会计来说算是较新专业。武汉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并不是那么的“科班”,很多教师本身的专业是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等专业。虽然这些专业与物流管理行业紧密相连,但是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改善,这些专业还是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有些差距。并且存在很多教师直接毕业就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而导致实践经验较为欠缺的问题。武汉地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年轻、职称偏低和双师素质不够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结构的相对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未来专业的发展潜力[3]。

(三)实习实训发展不平衡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技能比较强,实训和实习环节是重要的部分,其中实训室的建设是重点,而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经验智力支持。武汉地区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基本都设立了实训室,但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资金的投入不平衡和实训项目开设的不平衡。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物流实训项目投入资金高达千万,项目多,实践设备新,紧跟时代物流发展;而有的学校,譬如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又没有财政的拨款,物流实训仅仅是以计算机加物流软件操作的形式展开,对学生物流技能培养的提高有限。

(四)整体科研能力较弱

武汉地区高职物流管理教师自我定位就是教学型教师,每天的教学量饱满,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课堂的教学,缺乏科研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加之很多教师从业经验和实践能力有限,武汉地区高职物流管理整体科研能力较弱。每年湖北省教育厅的课题申报中,物流管理专业立项较少,而国家级别的课题在武汉市物流管理专业中还没有出现。通过对知网论文质量和数量分析,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湖北交通职业学院几所院校的整体科研能力较强。

(五)就业与区域经济存在一定脱节

根据统计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毕业生有45%留在武汉,大部分去了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留在武汉的同学只有一半从事物流相关的行业,转行的学生比较多,这与武汉市大力提倡的百万大学生留汉是不相符的。所以武汉地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从武汉的经济发展出发,积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

(六)产教融合创新性不足

开门办专业,主动联系区域内企业成了武汉地区高职院校领导的共识。武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在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方面获得了不少益处,但是企业参与专业发展还不够深入,譬如企业对学生技能评价的参与性不够,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相对简单,由于有些岗位需要特殊培训,耗时耗力,学生无法从事技能复杂的工作。

三、协调发展武汉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议

(一)多渠道特色招生

在院校招生简章中改变过去招生常用的仓储、运输等宣传文案和图片,多增加一些智能物流的宣传,改变学生和家长对物流行业的固有印象。在招生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新的宣传媒介,如公众号、抖音号等,发动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资源进行新媒体营销,给学生和家长展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新的面貌。可以多联系武汉地区著名的物流企业,在招生过程中可以校企联合展开宣传,通过就业这个亮点来吸引学生的报考,物流企业也为未来毕业生就业进行初步的宣讲,对企业来说也是资源的节约。在武汉疫情阶段,应急物流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利器之一,九州通等物流公司对武汉贡献巨大,通过宣传这些事迹,树立榜样人物,培养学生从事物流行业的热忱。近几年医学类专业报考火爆也与舆论对医疗从业者大力正面宣传相关。

(二)建立武汉地区高职物流管理教师互聘制度

为了缓解部分学校师资紧张和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可以尝试教师互聘制度,2005年11月,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的14所高校试行教师互聘。此举有效缓解了高校扩张带来的师资压力,也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宏观办学效益[4]。在武汉地区实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互聘,不仅能让优质的物流教育资源共享,尤其是那些相对比较专业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更应该实施名师共享计划,如国际物流报关、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化等课程,如果武汉地区采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互聘,不同风格的教师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促进高校间不同教学思想、方法的交流。在建立教师互聘制度方面要有制度跟进,尤其是校级之间的协调,如教师的上课时间、教师酬金的发放标准、教师课程效果的考核等。

(三)建立实践教学共享制度

物流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实验室主要受场地、学校资金的投入、建设的标准和项目影响;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外的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受校外企业与学校的关系的维护以及熟人关系影响较大。由于学校之间的情况不一样,部分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很落后,为了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个问题,可以和师资共享一样,部分学校的实训室一样可以共享,尤其是相隔比较近的学校可以统一建设实训室,一方面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设备的运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该由湖北省教育部门出面,建设统一的省级物流管理专业公共实训基地,统一接受武汉各个高职学院学生的分批、分时的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对挂牌的企业,政府部门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5]。

(四)培养学科和科研带头人

物流科研发展是很多高职院校发展内涵和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实力重要的评价点。教师科研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将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实践,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而且可以积极和物流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的合作,提升教师社会服务水平,同时增加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很多学校缺乏物流管理专业的领军人,尤其是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培养带头人成了很多学校的当务之急。如何选拔、遴选、培养带头人必须有一整套的政策支持。一般说来主要有公开招聘、校内选拔和聘用制。公开招聘通过优惠方式从其他地区引入,尤其是那些具有实践技能和学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校内选拔必须重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以上两种方式存在问题,可以选择其他学校优秀的、退休的、尚有余力的教授,武汉地区重点高校密集,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学校选聘教授来指导,短时间过渡,在过渡期内培养接班人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6]。

(五)紧密根据区域经济培养人才

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区域特点,武汉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要根据武汉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来制定合理的人才方案以及打通为武汉地区物流行业服务的就业通道。一方面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积极和充分地对武汉物流市场进行调研,尤其是武汉地区物流岗位的分布和急需的人才规格,譬如武汉物流行业急需的港口航运物流人才和供应链管理人才,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增加类似的课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甚至可以申报相关的新专业[7]。其次要建立好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利用湖北物流教育协会的重要带头人作用,共建校企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学校享受企业资源。最后要积极团结武汉地区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友资源,他们在武汉地区物流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好多校友身居企业高管职位,有着良好的人脉和企业资源,通过他们的引导,进一步带动专业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合作。

(六)创新产教融合方式

除了继续传统的产教融合方式外,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应该尝试创新产教融合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核心岗位技能,可以将企业课程前置,也就是在校园内完成。譬如讲授企业信息系统操作和管理,在共享经济和移动互联时代,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建设线上物流专业课程,共享平台教学,学生在教室可以观看企业生产过程,学校可以给企业员工分配平台账号,企业员工在企业可以观看校园课堂教学直播,提升员工理论知识的储备。企业也应该参与课程的评价,将学生在企业实习表现作为课程的重要评价点。还可以将部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让企业精神深入学生内心,培养他们坚定的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

一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实践技能。学生物流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教学活动的目标。武汉地区物流管理专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抱团取暖,相互学习。在总结过去经验和分析未来形势的基础上,积极在当今的高职发展热点领域,如在深化产教融合、“三教改革”、课程思政、“1+X”证书培考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猜你喜欢

武汉实训物流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