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念整合与文化自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

2022-03-18高敏洪亚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尚高校教师

高敏 洪亚军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头。在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化等基本职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教师队伍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而言具有重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一批又一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劳朴实、品行端正的高校教师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我们所熟知的时代楷模黄大年老师,全国优秀教师于瑾老师、郑德荣老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桂卫华老师,他们挺起了高校教师的脊梁,树立起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标杆,引领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风尚,激励着大量的高校教师朝着敬业、卓越、奉献、担当的方向奋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人际交往的频率加快,交流方式的日新月异,个别教师师德师风失范的行为被暴露出来了,有些教师不思上进,以应付的心态教学;有些教师不聚焦主责主业,从事教师职业之外的事情;有些教师行为不检点,不注意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有些教师在学术科研上溜奸耍滑,不遵守学术规范和要求;有些教师社会责任感缺失,过分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等等。这些现象或问题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讲是高校师德师风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错误性的倾向和方向性的偏差。对于这些倾向和偏差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高校育人工作的价值方向和育人成效[1]。研究试图从信念和文化的视角去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倾向和偏差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系统地梳理可能存在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立足于信念整合和文化自觉,提出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成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高校师德师风失范的问题表现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高校教师群体更是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象牙塔阶段的大学,与社会的交流和接触较少,大学事务更多是在校园之内进行处理和完成的。随着大学不断走向社会的中心,在社会事务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的很多事务也自然而然纳入到社会民众视野之中。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对高校教师主体师德师风行为的密切关注和持续追踪。从目前来看,由于高校教师主要承担着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扮演着教师角色和社会主体角色,因而其师德师风失范问题的基本表现也是体现在履行教学任务时的表现,扮演教师角色时的缺位,表现教师行为时的越位,从事科学研究时的功利,以及在社会主体责任履行时的滞后等。这些或大或小的具体问题,都是目前社会关注比较密集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失范的表现。

(一)教学从业技能不强,存在应付性教学

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一名高校教师体现其育人导向的基本抓手。在高校教师实际的工作推进和落实过程中,自身教学从业技能不强,导致应付性教学的情况出现是高校师德师风失范最显性的一个体现。虽然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作为本科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价值面向。也有很多高校在推进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但不可避免的是,有相当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着明显的依赖思想和懒惰倾向,即在高校发展的大环境中,认为自己教学从业技能多少年来已经适应了本科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消化和运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事实上已经导致自身的从业技能已经与社会的需求、高校的要求、学生的诉求有较大差距。久而久之,因为教学从业技能的相对低下,在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过程中,出现应付性教学的情形,被动消极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标刚性地完成任务,注重教学任务的数量考量,而忽视了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出现明显的空心化,学生难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而真正获得有益的知识和能力,最终甚至使得本科教育教学陷入低水平的重复之中。

(二)教师身份定位不准,职业使命感缺乏

高校教师是一个多重身份合一的社会主体。就教育主体划分来说,高校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的行动主体;就发展主体划分而言,高校教师是自我发展的第一主体;就社会主体划分而言,高校教师是社会发展的参与主体。高校教师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定位准确与否,对于实现教书育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教师从身份的定位和组织的归属来说,是高校教书育人的行动主体。这样一种身份定位应该是高校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角色行为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则会出现高校教师在教师这个身份定位上出现偏差,相当部分仅仅把教师角色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手段,借助高校教师身份所关联的各种资源,将角色扮演的场所和角色行为的开展延伸到一些与高等教育、教书育人关联度不高的领域,为自我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去赚取更多的收入。这样一种教师身份的定位明显与主流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的要求有较大出入,势必会导致高校教师在履行其主责主业上出现明显的职业使命感缺乏,影响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实际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言谈行为不严,示范性作用弱化

高等教育向学生传递的从来都不仅仅只有知识和能力,还有良好的德行和高尚的人格。高校教师之所以令社会尊重和敬佩,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高尚师德。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严格按照高尚师德的标准和要求来行动,但是仍有少部分高校教师难以达到的基本的要求。这些教师疏于对自身言谈和行为的约束,以至于在言语上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造成中伤、迫害、限制,在行为上对学生造成误导、干扰、骚扰,实质上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或者冲击。当然,现实社会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高校教师侮辱、辱骂学生,骚扰、性侵学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也是有力地证明了真实、善良、美丽的高校校园之中存在着一些道德败坏、心理变态的“叫兽”。这些“叫兽”和教师的存在,其不良的言谈和行为,不仅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良好示范引领作用。

(四)学术科研工作不实,功利性研究明显

学术研究、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高校教师安身立命、形成影响的重要载体。高校大部分名师、专家、学者往往具有大学问和大成果。在高校中,学术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是衡量教师发展的一个突出指标。科研至上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也在部分高校中流行起来。面对外部的科研考评机制,立足自身微弱的科研能力,相当部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上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即功利性研究的道路,一方面是不坚持自己的学术科研方向,盲目随大流开展研究,不注重研究的深度和高度,仅仅重视研究的广度和效度,虽然短时间内出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的成果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着实有限;另一方面是对标高校科研考评体系,动用自己的各类资源、开展研究,甚至是出现寻找他人代写论文、代写课题,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道德失范的情况。功利性研究的导向也是目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失范的一个十分现实和严重的问题。

(五)教师道德境界不高,社会责任感不足

教师发展境界是对教师发展层次的评价和考量。大体上教师发展境界分为知识境界、教育境界和道德境界。知识境界,即教师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和自己的理解,具备完整准确系统讲授、传播该门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等载体的熟悉运用,包括教学方法、技巧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讲授该门专业知识,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境界,即高校教师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道德境界,即教师有远大的志向,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操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教师的道德境界不高,教书育人活动的开展仅仅停留在工作完成的浅显层面,停留在以此为谋生手段。高校教师在实际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体现出现的高尚道德有限,难以对学生形成积极正向正面的导向和引领。不仅如此,由于过分关注校园内的事务,过分注重自身物质利益的获得,导致部分教师对于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履行的缺失,即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高校教师通过自身高尚品格引领社会风尚和潮流的作用力在减弱。

二、高校师德师风失范的文化分析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失范的问题具有客观现实性和一定范围性。对于师德师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随着这一问题的广化和泛化而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研究和实践要么关注的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外部影响因素,即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和机制存在的问题,要么从个体原因来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内在影响因素。当然,这些研究和探索是有意义和价值。本研究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尤其从信念的分野和整合角度,对师德师风失范问题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从教师的信念认知和文化自觉出发,与主流的教师信念认知和文化自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教师出现师德师风问题的真正内在文化原因。

(一)失范教师经济文化与立德树人文化的分野

高校教师群体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主体,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活动主体。从劳动信念认知和市场经济文化自觉来看,教师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我的经济文化和高校立德树人文化出现了分野。作为高校教师个体,出现应付性教学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更多的考虑的是自身劳动付出和劳动报酬之间的一个对比问题,他们认为自身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或者超额的收入,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习得、强化新的教学从业技能,这是不经济的,因而会采取一种相对消极被动的态度,应付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事实上这样一种应付与目前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要求严重不符。高校教师个体经济亚文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文化之间的分野,是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师风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因。

(二)失范教师身份文化与契约精神文化的分野

高校教师通过与高校签订合同,或者长期聘用合同,或者短期劳务合同,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主体,成为大学生眼中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与其他职业身份不同,教师身份一经确定,便会固定下来,一日为师、终生为师,高校教师的身份亦是如此。劳动合同关系的签订,意味着高校主体与教师主体之间合作契约的达成,从理想化的状态来分析,高校教师要严格遵照契约精神文化,按照要求履职尽责,完成好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事实是出现了高校教师个体身份定位与契约精神要求之间的间隙,出现了教师身份文化与契约精神分化的分野。高校教师的身份文化聚焦于自我发展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聚焦教师的主责主业,导致教师出现了许多与教师身份不相一致的大量的非教学、科研活动,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工作态度不端正[4],出现了与契约精神文化相违背的行动选择,充分暴露的是教师对自我身份认知定位的偏差,对契约精神文化的淡化。

(三)失范教师行为文化与高尚师德文化的分野

言行雅正是对高校教师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活动最基本的要求。高校教师暴露出的言语上对学生的中伤、迫害、限制,行为上对学生的误导、干扰、骚扰,从本质上来讲上高校教师行为文化认知和自觉的败坏,难以坚持正确、积极、正面的教师角色,开展真善美教师行为。教师行为文化认知和自觉与高尚师德分化出现分野是高校教师经常性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的重要内在原因。简言之,即高校教师自认为是高知群体,在学生面前拥有绝对的学术权威和育人话语权,因而在行为认知和自觉方面出现了单方面的自以为是和固执己见,枉顾高校教师管理规章和制度、国家法律和法规,在错误的行为文化追求上越走越远,与高校和社会所倡导的高尚师德文化背道而驰,难以实现对自身行为文化失范的纠偏和改正。这样一种分野,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失范最直接的表现,也是高校教师行为亚文化与高尚师德主文化出现错位的内在体现。

(四)失范教师学术文化与认识哲学文化的分野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探讨,他认为学术活动的哲学呈现出两种明显的哲学导向,一种是政治论哲学,一种是认识论哲学,前者侧重学术活动的政治服务功能,而后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认知和发展的关注。两种不同的学术哲学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部分高校教师目前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出现功利性科研的内在文化原因,可以指引哲学来分析。这些高校教师的学术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政治论”哲学导向的文化,他们侧重学术活动为自己服务,因而在实际研究中出现采取相机策略应付考核和评价。而事实上,高校的学术研究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以“认识论”哲学导向的文化形态,高校教师从事学术研究从知识的自然生成、发展和作用等展开,从知识本身、本质的角度推动学术研究的落地,而不仅仅只是功利的从考核和评价的体系出发,进行有预设目的和学术企图的研究。这样一种学术文化势必会导致学术研究的功利性,引致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走向歧途,出现学术道德失范的等严重学术问题。

(五)失范教师道德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的分野

高校教师道德境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在实际过程中总有部分教师的实际发展境界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和水平。追求高尚的品格和人格是教师一生的追求。高校教师道德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的分野也是造成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师德师风失范风险的教师往往以个体本位为道德践履的文化标准,即从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角度进行道德标准的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开展,对自己职业发展有利的道德进行选择性的践履。这样一种道德践履文化是一种以个体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文化认知和自觉状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文化背道而行的势必会在无形中降低高校教师自我的道德践履标准和水平。一方面,由于失范教师的道德文化水平低下,难以形成对广大学生正面积极的示范和引领,另一方面,也会形成社会对广大高校教师的负面消极评价,不利于发挥高校教师群体在社会风尚中的突出作用。集体主义文化之下,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相应的系统之中以高尚的道德层次和水平,影响和带动一批有一批人,实现高校教学风气和社会发展风气的根本性改变。失范教师道德亚文化与集体主义主文化的分野,也就造成了教师自我道德文化践履的自我松懈。

三、整合和自觉: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号召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希望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文化来分析,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高校教师自我信念认知与文化自觉的亚文化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文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文化之间的内在分野。立足于建设良好的高校师德师风,持续为高校发展建设一支能力突出、素质优良、道德高尚的师资队伍,需要高校提升教师履职尽责的能力,坚定教师立德树人的信念,培植教师高尚师德的沃土,强化教师认识哲学的方向,凸显教师示范引领的作用,推动建立优良师德师风的文化,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升教师履职尽责的能力

高校要推动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强化高校教师学生引路人的职业定位和认知,通过提高教师履职尽责的能力,建立长效师德师风建设的教师自能机制。通过提高校教师能力扫描,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师待遇提高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参与教学从业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扭转目前高校教师应付教学的不利现状,强化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教师的扎实学识,创新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广大教师做好教学,做好教书育人。以教师良好的、积极的教学工作状态,形成强大的文化正能量,引导更多的教师以更加正确和明确的态度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克服教学不力,教学风气不佳的实际困难,为良好师德师风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个人与组织相统一:坚定教师立德树人的信念

高校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个体身份,也具有高校发展的组织身份。从教师的自我身份定位和高校教师管理的契约精神结合来看,高校要推动高校教师个人与组织对于身份定位文化的相统一,建立教师的自律机制。高校要引导广大教师对标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责主业。引导教师树立仁爱之心,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书育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身体力行,努力工作,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要求,高质量推进教书育人工作,严格执行高校人才培养政策与精神,将立德树人的信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行动之中,克服自身教师定位片面和偏差的问题,解决教师准入制度中的师德标准作用发挥不够问题[5],遵照契约精神,用心用力培养好每一位大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身份的同步认同和自我利益的同步获得,筑牢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自律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出实效。

(三)反思与纠偏相统一:培植教师高尚师德的沃土

教师行为文化与高尚师德分化的分野,在一定制度上与部分高校过于保护教师,过于保全声誉分不开。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最终伤害学生,伤及学校。因此,高校不仅要积极倡导高尚师德主文化,形成高尚师德文化的强大正能量,还要对已经出现的师德师风进行文化层面的深刻反思,把握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坐标[6]。同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以强而有力的他律机制确保师德师风问题不再出现。对出现的师德师风失范问题要敢于亮剑、勇于斗争,不给失范教师的行为文化形成以任何空间,抓小抓早,以铁腕政策处理可能的问题,扫除师德师风建设的障碍,净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氛围和环境,培植教师高尚师德的沃土,将高校教师的行为文化认知和自觉整合到高尚师德主文化上来看,引导广大教师锻炼高尚师德,形成追求高尚师德的良好文化氛围。

(四)自由与规范相统一:强化教师认识哲学的方向

学术自由是高校教师的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提和保障。在实际的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中,部分教师对“自由”的理解片面和偏颇,导致其在学术研究态度和表现上的出格,最终引发功利性科研和学术道德等问题。高校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机制,推动教师学术研究与规范相统一,积极倡导“认识论”的学术研究哲学,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认识哲学的方向,从知识的自然生成、发展和作用角度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同时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的要求强化自身的学术研究态度和表现,克服功利性科研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学术研究“政治论”哲学文化与“认识论”文化的统一,实现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指明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方向,排除或者化解可能存在的学术剽窃、造假等师德师风失范的现实问题。

(五)发展与服务相统一:凸显教师示范引领的作用

高校教师关注个体发展,追求个人利益,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支持的。高校教师出现的过度关注自身的发展与利益,执着于自我发展框架的构建与推进,则是与社会集体主义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相违背的。高校要致力于从集体主义文化的角度出发,着力提升高校教师发展的境界和层次,尤其要培养教师追求道德境界的最高标准,为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创造强大的氛围。这就需要高校要坚持发展与服务相统一,一方面要通过改善环境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加强宣传教师典型、榜样,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机制,更好的服务高校教师的道德境界发展,推动广大教师道德的不断臻于完美,凸显教师在学生群体和社会主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担当作为,更好地去履行社会责任,升华和强大教师主体在高校和社会中的光辉伟岸形象。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尚高校教师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