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赓续
2022-03-18牟文凤尹雪雪顾训宝
牟文凤,尹雪雪,顾训宝
冀东文史研究
论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赓续
牟文凤,尹雪雪,顾训宝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和理论实践家。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培育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强调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观、永久奋斗的实践观,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习近平
“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1]187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的国家,青春的民族,是李大钊同志的一贯主张。青年是人类社会中最有思想、最有生气的前进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力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重温并深入学习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紧密联系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推动我国青年教育思想与实践发展到新高度、新阶段,促使当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倡扬奋斗青春之觉悟,促使新时代青年迸发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于国于党于民族于青年都有重要意义。
一、使命观:教育青年树立“护佑中华”的责任担当意识
青年精神和血气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中,李大钊明确阐明青年应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使命,青年应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国家自重、为人民自勉,是故“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1]167。“盖青年者,国家之魂。”[1]170李大钊认为,旧民族能否复活、青春之中华能否创造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青年一辈的觉醒,青年一辈要清醒地认识到青春中华是为自己而创建的,以国家复兴为使命,是任何一个青年不可逃避的责任。所以在民族危难之际、在青春中华的微弱曙光的召引下,要以有精神、有血气、有魄力、有胆识的青年为主力军,以其生命之朝气,挽救民族于危难,从而促成青春中华之创造。在《青春》中,李大钊以满腔革命热情,激励青年为复兴中华民族而觉醒,他教导青年要以中立不倚之精神,勇当复兴中华之中流砥柱。他鼓励青年立鸿鹄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进,一要“冲决过去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始终保持理性克制,以成就青春之我;二要“脱绝浮世虚伪之机械生活”,培养坚毅、独立之品格,以成就特立独行之我,从而自觉融入创造“青春中华”的革命潮流之中[1]191。可见,李大钊对青年的关怀和希望殷切,重视青年的使命观教育,使其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革命一代,肩负青春中华之创造的神圣使命,是时代赋予的厚望、是国家寄予的担当、是人民交予的期望。
时代呼唤有担当的青年,勇做时代先锋是中国青年的使命所在。可以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夙愿和殷切期盼,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明确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明确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明确当代中国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鼓励青年培养“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3],使青年在新时代中国的广阔天地里绽放青春之光芒,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深情寄语和殷切嘱托。以青年之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励新时代青年自觉肩负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重任,使李大钊青年使命观在当代中国绽放出新的光彩,是习近平对李大钊的鲜明人民立场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李大钊坚守初心、为民造福的革命立场的充分认同。总之,“新时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3],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历练,在“护佑中华”的责任担当中成长,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从而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政治观:教育青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以自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杰出代表人物。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三部分,并主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去考察马克思的社会主义[4]18。他认为,救亡图存的运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帝国主义的压迫也不可能瞬间消失,必须要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也就是说,青年要承担创造青春中华之使命,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此,他以《晨报》《新青年》等为阵地,积极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以高校为阵地,开设《唯物史观研究》和《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青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等,积极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教导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之中,早日救国民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在不断学习中成就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中华。同时,李大钊还号召青年要勇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在革命实践中实践真理,真正做到热爱真理、实现青春之自由。可以说,李大钊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指导革命实践,成为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教育的最早开拓者。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勾勒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5]。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3]他认为,青年是标志时代发展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政治观决定了祖国的发展方向、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呼应。李大钊强调:“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4]35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恒发展的,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就必须教导青年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政治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积极倡导和践行的。习近平强调,要教育青年“找准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6]8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融入学习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潮流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与巨大真理威力,不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之,新时代青年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骨干力量,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发展,深入学习和挖掘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强化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并为之持续发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人生观:教育青年秉持“乐天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
“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1]167-168李大钊认为,青春时期是人生中最珍贵、最灿烂的年华,必须重视青年人的人生观教育。李大钊教导青年要直面旧中国的现状,直面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了创建“青春中华”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口号,激励青年要树立积极求乐的人生观。在《青春》中,他激励青年要“背黑暗而向光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之国家、之民族、之人类、之地球、之宇宙,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明确人生的方向[1]192。
李大钊教育青年要秉持“乐天努力”的积极人生姿态,在革命运动中明确人生方向,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敢于流血牺牲。因此,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中,他教导青年要在寂寞的方面活动,要在痛苦的方面活动,要在黑暗的方面活动,而不是专在热闹、欢乐、光明的方面活动[7]317-321。避苦求乐,是人性使然;追求光明,是人之理性,但是,青年要在坚韧耐苦的生活中努力奋进,坚信只要光明永不灭绝,黑暗终究会消散。李大钊反对消极的、怀古的、厌世的人生观,他认为美好的新生活终会到来,任何想逃避旧生活的心态都是不切实际的,必须予以重视。但是,李大钊并没有完全否决那些因无法面对罪恶、黑暗、污秽的旧生活而自杀的青年人,反而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并且深表遗憾。他认为,卑微并无法改变社会现状,既然无法选择生活的时代,那就以坦白清明的光明去照耀黑暗。李大钊深刻剖析了旧中国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深刻性的人生观教育思想,为青年积极参加革命实践、实现人生理想指明了实践方向。
青年的人生观教育是实现当代中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促使其培育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其人生与祖国发展同行、与历史发展同向。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实现人生理想,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8]172-174。他认为,珍惜青春、不负韶华的关键是教育青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内在素养,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和认识水平,从而帮助青年在努力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为中华之崛起努力奋斗。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以过硬本领应对人生挫折,是青年秉持“乐观努力”积极人生姿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坚持与创新。总之,青年阶段是思想、认识、行为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教育青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乐天努力的奋斗姿态应对生活中的荆棘、坎坷,永不气馁、不断奋起,才能使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方向,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如意,在逆境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为时代发展建功立业。
四、价值观:教育青年坚守“舍我其谁”的奉献人生准则
“其人之应其本分而发挥其天能与否,努力与否,精进与否。”[1]301李大钊劝诫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是否有益于国家富强、是否有益于民族振兴、是否有益于人民幸福作为衡量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尺,将个人成长成才之路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紧密相连。他认为,青年应坚持“福益于其群”的价值观,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在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李大钊认为,青年要担负起民族复兴之使命,必须把握“现在”、珍惜“今”之青春年华。在《“今”》中,他指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7]191李大钊教导青年切勿虚掷青春年华,要以“今日之我”成就“白首之我”,用“现在之努力”夺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从而创造青春中华的美好明天。创造青春中华的青年,是中国的青年,也是世界的青年。在《“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中,李大钊主张青年“拿世界的生活作家庭的生活”,“承认爱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教导青年为创造物心两面改造、灵肉一致改造的少年中国而努力[4]13。他教导青年认清自己在国家乃至世界发展潮流中的主体地位,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以“小我”成就“大国”,积极参与到改造旧中国、影响全世界的革命运动中去,在努力奋斗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完成青春中华之构建,是李大钊价值观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值得当代中国青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181习近平认为,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黄金时期,抓好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养成,是实现社会快速转型、国家繁荣富强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出培育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诉求与价值意蕴,为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价值资源。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8]172教导青年自觉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价值认知扭曲、思想认识模糊、价值选择错位等弊端的正确决策。同时,习近平呼吁青年要善于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养分,坚定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使命担当,以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个人修养,促进青年自觉形成坚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日常行为准则,不断强化自身的品德修养。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青春的本质在于努力奋斗。习近平激励广大青年要勇敢引领时代发展,始终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青春之力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华丽篇章,使青春中国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明确习近平对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定位,才能促使青年群体自觉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3],在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进程中彰显人生价值。
五、爱国主义观:教育青年厚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中华之国家,待亡之国家也;中华之民族,衰老之民族也。”[1]166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艰难时刻,李大钊以其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创造青春之中华的伟大革命之中,坚决抵制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力求以全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筑起保卫危难中国的坚固屏障。在《警告全国父老书》中,李大钊向国人敲响了一记“吾中国之待亡也久矣”[1]111的亡国灭种的强烈警钟。他穷其毕生之力探求救亡图存的良策,号召全国父老要各尽其力,勇于承担创造青春中华的重任,力求形成“举国一致,众志成城”[1]119的美好局面。李大钊认为,青年之于国家就像青春之于人,青年始终是国家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保证,因此,必须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观教育。正如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中所言:“是故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1]167他认为,青春中华能否创造成功关键就在于当代青年的觉醒与否,只有培育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引导其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强大使命,国家才能逐渐摆脱落后挨打的危难局面。此外,他在《隐忧篇》中向青年传递了“撼此大难,肩此巨艰,斯固未可以简易视之”[1]1的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在《大哀篇》中向青年传递了“吾惟哀吾民而已矣”[1]12的体恤百姓的爱民情怀。
李大钊用38年短暂的生命实践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当代中国青年谱写出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历史警钟长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居安思危意识,以“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去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在建设中国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正是中国人民坚韧不屈、奋起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8]3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昨天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民族今天的正确解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明天的美好期盼。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3]他认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也是人之为人、在祖国安身立命的本分。但是,爱国不是片面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是爱祖国、爱家庭、爱人民的高度统一,体现的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教导青年,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9]354,要坚持“听党话、跟党走”[3],始终胸怀忧国忧民的浩然之气、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爱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真情实意的努力付出。革命年代的青年为拯救民族于危难可以流血牺牲,和平年代的中国青年更要真情投入,以一生的顽强拼搏实践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使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青年心中高高飘扬。
六、实践观:教育青年保持“知识阶级”的永久奋斗觉悟
李大钊始终奔走在革命运动的前线,勇担时代重任、勇于奋斗牺牲,他用自己自觉的革命实践诠释了“奋斗”二字,形成了他对于青年的实践教育思想,教育广大青年要永远保持“知识阶级”的永久奋斗觉悟。在《奋斗之青年》中,李大钊通过讲述霍列士不以童年家庭的不幸而自怨自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大新闻社长的故事,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惟当奋其慷慨悲壮之精神,以建宏伟盛大之事业”[1]196的强烈号召。他鼓励青年要独立奋斗,不要吝啬自己的热情,要“努力去作人的活动”[7]317,以寻求有成就的人生。在奋斗的方式上,李大钊教育青年要在劳动中实现人生理想。他认为,青年如果选择拒绝劳动,选择消遣生活,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浪费宝贵人生;青年如果选择尊重劳动,脚踏实地,就会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实现人生价值。在奋斗的方向上,李大钊教育青年要深入农村基层。他鼓励青年要向底层群众灌输现代文明思想,使他们自觉“要求解放、陈说苦痛、脱去愚暗”[7]305,开拓青年志士活动的新天地,以求改变当时农村黑暗的境况。此外,李大钊也非常注重青年革命运动的实践价值,促使青年在爱国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奋勇前进,坚决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为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汇聚起青年的磅礴力量。他是亲自领导青年爱国运动的典范。
“努力呵!猛进呵!我们亲爱的青年!”[7]321李大钊的实践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青年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3]习近平认为,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青年勇做时代先锋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接续奋斗、战胜苦难的光辉历史,是当代中国青年不可舍弃的光荣传统,青年要延续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用奋斗扬起人生理想的前进风帆,用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奋斗的道路上,习近平教导青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8]21。要做真正的“强者”,有不畏惧挫折的勇气,在荆棘丛生的青春年华中永葆不断奋起、永不气馁的决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鼓励青年“在基层社会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和才干”[5],用奋斗扬起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总之,习近平的“砥砺奋斗”实践教育思想是与李大钊的实践教育理论一脉相承的,是新时代青年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重要品质,也只有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促使当代中国青年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活力。
[1]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习近平.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5(1).
[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4]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J].思想教育研究,2018(8):3-9.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
[7]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On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nnotation of Li Dazhao's Youth Education Thought
MOU Wen-feng, YIN Xue-xue, GU Xun-bao
(School of Marxism,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Li Dazhao is not only a pioneer of Chinese communism, but also a great Marxist. Besides, he is an outstanding revolutionary educator and theoretical practitioner in China. He educates young people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hat’s more, he emphasizes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 patriotism and the practice view of permanent struggle. These important expositions have provided the basic guidance for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youth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i Dazhao; the youth; educational thought; Xi Jinping
G41
A
1009-9115(2022)01-0001-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1.00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KS024)
2021-05-24
2021-12-17
牟文凤(1995-),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郭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