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探索

2022-03-18于丽霞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生活化作业

于丽霞

(新疆哈密市第七小学,新疆 哈密 839000)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会将重心放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上,导致学生解题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践行减量增效的观念,给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性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大量练习拔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失去快乐的童年。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着生活化的中心思想,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体系,引导学生透过数学了解现实生活,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提高学生参与课下学习的动机,促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改革。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多元化设计作业的意识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十分严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会花时间给学生设计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而是一味地给学生布置计算类型的作业,导致学生的课下学习生活十分单调,无法很好地在课下发挥出数学的教育价值。

(二)教师存在着“重量轻质”的问题

“双减”政策实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教师没有效率意识,为了确保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企图通过让学生大量进行练习的手段巩固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虽然教师认识到了减少学生作业量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用更加少量的作业实现学生课下的高效学习存在着理解不足的情况,需要展开更多的实践探索。

(三)家庭作业设计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书面作业仍然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更加喜爱的一种作业设计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作业却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无法满足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导致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同时也无法认识到作业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另外,由于作业设计集中在了书面作业上,而书面作业的答案往往都是固定的,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出现了严重的趋同性,“死方法”往往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但是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却无法受到教师的理解,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课后作业的期待,对学到的知识也无法实现灵活性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强制性高,自主性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忽视学生的自主性,用强硬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导致学生最终虽然完成了作业,但是对其中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却无法真正地实现吸收,导致了教育质量低下的情况。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结合数学知识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尽可能布置分层形式的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真正地实现减量增效。

二、“双减”政策下基于生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策

(一)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作业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也是一种延伸课堂价值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作业设计目的意识,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能力、数学应用等多个能力入手进行作业的具体设计,用科学的目标引导作业的合理设计。

2.科学性原则

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业内容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标对每一节教学内容的要求保持一致性;其次,作业的内容设计要适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科学的探索,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提升;最后,作业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部分学生出现“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问题。

3.发展性原则

身为教师,目光必须望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在一堂课上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好“质”和“量”之间的关系,在保障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扩展学生体验维度

首先,教师可以以“做中学”作为思想,设计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积累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让静态的数学教育走向动态的生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为:在家里面找几个没用的小棍子,试着自己做出来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再找到一根棍子,看看能不能将这根棍子加在平行四边形上,使平行四边形不再自由地活动。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讲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性质形成更加深刻地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设计作业,让数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更加强调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降低学生对教师以及教材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可以从“知行合一”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应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去。比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李叔叔正在为选择哪种通讯套餐而感到苦恼,他从移动业务中心了解到现在一共有两种套餐可以选择,第一种是月租是18 元,每分钟的通话费用是0.2 元,另一种是没有月租的,但是每分钟的通话费用是0.3 元,那么假设李叔叔每个月的通话时长是180分钟,他选择哪种套餐比较好呢?如果他每个月的通话时间是300 分钟,选择哪一种方案比较好?这样的作业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成为数学知识的学习者,更能成为数学知识的实践者。

最后,教师要建立整合优化的意识,给学生布置综合化的作业。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每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也要巧妙地利用数学的连续性设计作业,赋予家庭作业更多的创新性。例如,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自觉性,因此,笔者开始让学生每周完成一份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经历、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收获的成长等各种信息记录到数学日记上,从而让学生用发现的目光学习数学,更有助于将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生活化设计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从完成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增强作业形式的生活性。小学生的自觉性是很薄弱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反而不利于提升作业完成质量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作业当中渗透合作的思想,用更加多元化的作业主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且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成员进行抽签,抽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课下要共同完成的作业,主题包括“小学生的身高”“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等等,学生要从主题出发,设计合理的调查活动,一起在课下进行实践探索,在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乐趣。

其次,教师也可以从作业完成多元化的方式增添作业的生活内涵。很多教师习惯于给学生布置书面形式的作业,导致学生在提起数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数字和计算,无法感应到数学更深层次的魅力。对此,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鼓励学生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观察家里面存在着的各种圆柱形的物品,试着使用卷尺等测量这些物品,并且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看看和自己的预期是不是一样的?这样的作业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不仅可以使用卷尺测量,还可以使用水、沙子等测量,从而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并且通过让学生将实际结果和自己设想的结果进行对比,能够实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学生的课下学习增添乐趣。

最后,教师要应用作业完成水平多元化的思想。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追求多元化的理念,给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数学作业大致上可以分成模仿型的作业以及探究型的作业两种。模仿型的作业是指让学生根据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进行解决方法的迁移,探究型的作业则是对课堂的一种扩展。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入手,给学生布置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完成维度不同的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能力和素养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

(四)分层布置家庭作业,满足学生真实差异需求

以生活为核心的作业必须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和兴趣参与到作业完成中来。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会出现一定的分层现象,再加上学生喜欢的解题方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原因,在整体素养上更是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分层的思想,给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重心的作业,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选作业内容的方式实现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的内容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索,在生活实践中收集真实的数据,并且将数据整理成扇形统计图。这样的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将探索的方向进行扩展,了解更加深层次的信息,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只在表面现象上进行探索,获得自己需要的数据,从而让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其次,教师要对作业完成的要求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不同的,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当进行适当分层,而不是一味地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过程中,笔者按照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并且对作业的难度也进行了分层,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完成练习题:某家商店要出售一批玩偶,一个小时就卖出去了160 个,正好占了总玩偶数量的五分之二,那么一共有多少个玩偶?对于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需要解决练习题:中国一共有660 个城市,其中有大概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着一定的缺水问题,在这些有缺水问题的城市中,又有五分之一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缺水的情况,那么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一共有多少个?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学生解决问题: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原来有较多的图书储存,但是后来被一些学生借走了百分之四十,为了补充图数量,图书管理员又从外面购入了240 本图书,这240 本图书正好是原来图书储存量的四分之一,那么被学生借走的图书有多少本?这样,通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降低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恐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开展多元化作业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成功体验

一个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应用效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也应当采取生活化、多元化的评价对策,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情况,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中。

首先,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在过去的作业评价中,教师一般会使用对号或者错号的方式评价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功利心理,过于追求作业的准确性。对此,教师要积极做出改变,善于使用表情、对话、小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间评价手段的应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充足的机会,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正确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抽象是阻碍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因素,也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对传统的作业设计思路进行反思,探索基于生活的新型作业设计道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课下探索环境,从而使学生的课下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作业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协同并进。

猜你喜欢

双减生活化作业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