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解析

2022-03-18徐东华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体育

徐东华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曲中学,山东 日照 27680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作为初中阶段学生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且体育安全一直是家长、社会、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本身是为了加强学生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若教师没有做好安全准备工作,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近年来,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大问题:校领导没有重视体育设施的检查等工作,部分器材存在老化现象,这为学生体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教师没有较好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且对一些体育项目存在危险性的项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自身对安全教育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没有在课前做好自我准备活动,缺乏相关体育安全的常识。除此之外,教师没有掌握一些必备的应急措施,不具备应对意外事故的素养与能力,不能在学生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些问题常常导致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及学校应开展多元化的措施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运动环境,从而达到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初中体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其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生长,也需要配以有效的运动提高其身体素质。而体育课是学生常见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其安全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若学生及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突发安全问题,其可能会对学生接下来的生长发育造成阻碍。更重要的是,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其心理较脆弱,可能会因为体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心理阴影,从此一蹶不振。且学生若在体育运动中出现较大的身体安全问题,不仅给学生家长和家庭带来麻烦,还会追究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影响教师和学校的声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刑事纠纷,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及学校应该重视体育安全问题,尽可能地减少体育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这既是对保证学生身体安全的必要性,也是对教师及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必要措施。

二、初中体育安全问题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体育安全设备欠缺,完善体育安全设施

据了解,我国较多体育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体育环境及体育设备不完善而造成的,一方面是学校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体育设施的建设,如学生跑步的环境是水泥地、煤渣跑道等,这对学生的脚部会造成伤害,且学校没有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部分学校没有羽毛球及排球等室内场地。当遇到恶劣天气时,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是学校建设完工后疏忽了在使用后的管理,没有定期检查设备,部分机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历风雨的侵蚀,会出现螺丝松动、生锈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尽最大可能减少学生安全隐患,学校应加大在体育设施上的人力、物力投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定期排查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

学校可以加强体育场地的设施,加大对体育场地设备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门跑步用的塑胶跑道,学生若在水泥地板跑步,会对学生的膝盖和脚踝造成影响。学校还可以将羽毛球、排球、篮球等运动设置室内场地,以此降低室外恶劣天气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影响。学校还应购买高质量和合格的运动器材,避免购买廉价的器材,降低学生在使用器材时的安全隐患,以此保证学生的安全。对于学校缺少的器材,学校应及时进行补充及时添置,做到运动器材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学校要定期对体育设施和场地的检查和维修,请专业的人员检查学校运动器材设备,螺丝是否坚固、塑胶跑道是否渗入水等问题。其次,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前也要检查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是否有图钉、针等存在于教学场地,保证学生使用时的安全性。如果某些器材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好,或者带有一定的危险,学校有责任树立告示牌,禁止学生私自攀爬。只有学校发现体育设施中潜在的问题并完善体育设备和设施,才能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

(二)初中师资力量不足,强化教师安全意识

初中安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而目前在我国初中体育活动中,主要以大班授课为主,班内学生较多,教师较少,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安全,对学生管理的程度有限,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无人看管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教师,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没有足够的安全教育理念。因此,学校及教师本身要对将健康体育和安全教育渗透到生活中,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

学校可以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加强安全师资力量,毕竟安全无小事,学生的身体安全才是第一。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正式开展教学内容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充分的热身运动,使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被调动起来,同时着重引导学生对臂力和腿部的热身,这些关节易扭伤,应充分拉伸,通过对教师开展知识讲座,使教师认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除了开展知识讲座外,教师自身在体育课中不应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也不应仅仅注重学生训练的数量,教师应注重示范动作,对于有难度或有危险的体育项目应做好示范工作,确保学生在运用过程中的流程和步骤,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切实安全参与到体育项目中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受伤。在初中体育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师资力量,强化教师安全意识,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

(三)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目前,我国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仅有部分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和健康工作,大部分学校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来到学校,学业是第一,体育运动是第二,学校忽视了对安全教育的工作。除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外,学生本身也不够重视自身的安全,不听教师的指导,在进行体育课时带钥匙、手链等具有安全隐患的利器,同时对于教师教授的运动示范不进行模仿,没有按照流程进行运动,这都间接对学生自身的安全造成了隐患。因此,教师和学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如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强调学生的体育安全,使学生重视体育安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自觉做好防护;还可以设置安全教育课程,聘请教师来给学生讲述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体育课前不认真热身对身体的危害,还可以告知学生一些安全理论的常识。如,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刻喝水,会对肺造成不好影响;跑步前,应注重拉伸,做好准备活动,拉伸踝关节以及膝关节,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等知识。除了对学生开展知识讲座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教学氛围,通过在教室画黑板报、借助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安全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在体育活动中不注重安全教育的后果。

(四)掌握常见急救措施,及时有效应对意外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既需要任课教师可以及时应对突发的安全事故,还需要学校配有专门的医务室和校医解决问题。而我国部分学校的教师并不拥有专业的运动医学常识,不能熟练地对常见的体育安全事故进行处理,且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医务室,不能及时地为学生突发状况争取营救的时间。因此,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基础体育教学工作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基础医疗知识,如学生腿抽筋的处理方法、怎样及时止血、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出现胃疼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且学校应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配有专门的医务室面对学生突发的状况。

如一位学生在跑步时突然小腿抽筋,教师应首先确保其他同学不会因为这位学生突然摔倒而产生踩踏事件,注意疏散其他同学,保证其他同学有序进行体育跑步活动。其次,教师应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其采取措施,告知学生不要害怕,马上停止跑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没有抽筋的腿站在地上,使抽筋的腿用力蹬踹墙或地面,将腿蹬直后,抽筋自然停止。若还没有明显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用力按摩,揉搓抽筋部位的肌肉,使其停止抽筋。若在教师的努力下仍然无果,应立即叫来医务室人员采取措施。又如,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刮伤等突发问题导致学生某部位流血,教师也应利用专业知识及时解决,在安顿好其他学生的同时,引导受伤学生利用流动的水管冲洗伤口,若伤口仍流血不止,教师应带领学生立刻前往医务室进行包扎治疗,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总之,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难免突发受伤的情况,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状况,同时掌握基础的医疗解决措施,学校也应配备专业的医护工作人员,拥有基本的医护工具,以及时应对意外的来临。

(五)做好体育热身运动,减少安全问题出现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学生都缺少课外运动,其身体素质较差。而初中体育课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部分教师在热身运动环节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充分发挥热身运动的作用,无法激发出学生的身体潜能,也无法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易使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因为缺少体育热身运动而出现的伤害,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热身运动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学生应认真做好热身运动,降低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伤害的概率。

为了做好课前热身运动,教师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在热身运动中融入本节课有关的教学内容。如本节课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较大,教师可以有层次地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由简到易,先进行基础拉伸运动,使学生的身体机能活动起来,可以轮流使学生喊节拍做热身运动,调动学生做热身运动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可以增大运动量,让学生绕操场跑步,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高抬腿、俯卧撑、向上跳等运动,将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活动起来,减少正式授课中运动的伤害。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克服身体肌肉的僵硬,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为接下来的体育课堂学习做铺垫。

(六)实施因材施教方法,降低体育运动伤害

初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得部分学生做出了超出自己身体能力范围的运动,间接对其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身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体育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从而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教师在学生选择体育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如篮球、乒乓球、排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在运动中使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而同时也应注意,在进行小组对抗赛中时,教师也应叮嘱学生量力而行,切忌发生肢体上的冲突和不愉快的事情,减少学生之间发生纠纷;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使其选择一些运动强度低的运动,如体操、跳绳等运动,这对学生的运动强度要求较低,将会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的受伤。通过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运动。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能力不够的学生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降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的伤害,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是中学体育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给予重视,这既是保证学生身体安全的需要,也是学校和教师应肩负的责任。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入,避免学生出现因为设备老化等问题而出现安全问题,定期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进行维修和补充,排除器材中的安全隐患,组织教师与学生参与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任课教师也应提高安全意识,重视体育课堂的热身运动,还应在授课之前,全面评估体育课堂的教学场地安全系数,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上报学校,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且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教师应有足够的心理应对突发事件,掌握一定基本急救知识,做到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突发状况;学生自身也应重视体育安全问题,做到在体育课之中不带尖锐物品,不穿奇装异服,保护自己安全。相信在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一定会找准初中体育安全教育的定位,安全教育工作一定会在校园内有效开展,使学生们在校园内放心活动,促进体育安全管理的有效实现。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