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

2022-03-18乐任远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乐任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广东 肇庆 526238)

教学由“教”与“学”组成,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加之长期采用“灌输式”教法,导致学生会数学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升,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序开展。情境教学具有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生动形象等特征,将其合理科学应用于数学课堂,能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新的色彩,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之中,深刻了解、内化所学知识,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主动性

情境的建构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在课前基于对学生发展阶段的了解建构出多样化的情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陌生感,在学习中知识的转化效率也会相当可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只有高中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才能真正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与师生共同交流、学习,掌握知识精髓,提升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像以往费劲,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日后每一天的数学学习。

(二)强调数学形象性

高中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认为数学知识复杂、不易理解。情境教学具备鲜明的形象性,高中数学教师可通过创设直观画面情境,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数学环境,将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具体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同时,也能为接下来更深层次教学奠定基础。在情境创设时,由于课堂环境的限制性,教师无法做到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完全复刻,所以情境教学法就是对知识涉及内容情境的简单复刻。所以在情境建构时要做到符合教授知识特点,也要做到形象、生动具体。

(三)注重学生发展性

数学知识集逻辑性、抽象性特征于一体,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综合学习的发展。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简化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与感悟,促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凸显数学实践性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机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才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创设具有实践操作价值的情境,并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其中,启迪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高师生互动性

学习过程不单单只是教师的灌输,传统数学课堂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创设合理有效的互动模式才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要做的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互动,让教师在课堂之中更快地获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步。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学生主体性不强

实践得知,高中数学教师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时,学生们都很安静,当涉及有一定的情境创设时,学生们都很活跃,会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当情境创设结束后,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时,课堂又安静下来了。有时候在课中穿插点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由于教学时间紧凑,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这时教师会让学生停止讨论,由教师直接讲述传授。所以这样的情境教学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施情境教学时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情境创设不合理

一部分教师为了践行政策倡导的情境教学法,竟然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采取照猫画虎的方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的滥用极易形成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厌倦。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教师应当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而不是为奉行有关的教学政策而不思考后果地滥用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师缺乏对情境教学正确的认知下,情境的教学方法会一直影响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缺乏科学管控的数学情境教学方法,会影响情境式教学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运用。

(三)注重形式没有实效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会下意识地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实施情境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显得丰富多彩。但是,在数学课堂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在实施情境教学,然而实际上却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育模式,忽略了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是否能真正引发学生高度参与。比如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题目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但是由于时间短,课时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时间进行讨论,而是走一个讨论的形式,最后还是由教师讲解。所以,教师如果只在意情境教学的形式,而不注重实效,这样会大大降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历史情境

数学史为学生理解数学提供了重要一步。教师用历史趣事丰富数学枯燥的解题过程,扩展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象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体验数学文化,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可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陵寝中有一个由宝石点缀而成的三角形图案,共一百层,非常奢靡。数学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个图案中共有多少颗宝石吗?”本设计采用“附加式”融入数学史的方式,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显示泰姬陵中宝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层宝石的数量比上一层多一颗,构成等差数列,并提出问题: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等差数列的前100 项和,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将数学史纳入新课的导入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渴望继续探索,从而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导入情境

由于“首因效应”人们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判断事物,因此课堂导入作为开始环节应力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导入是没有固定模式和固定语言的,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各方面的客观因素设计,让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首先,导入内容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品味”,导入内容要有新鲜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导入方式要新颖,让学生眼前一亮,比如精美的PPT、用心制作的教具。最后,导入语言要丰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高中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如老师家拥有一大片果园,种满了樱桃树,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了,老师要送给同学们我家的樱桃,但是呀老师每天分给同学们的个数不同。我们一起思考如下问题:第1 天给每位同学2 个,第2 天给每位同学4 个,第3 天给每位同学8 个,第4 天给每位同学16 个,以此类推,大家想一下,第60 天老师应该给同学们每人多少个樱桃呢?”由于计算的数字会非常大,大家暂时计算不出来。这时,教师就可指导学生:第1 天给每位同学2 个,第2 天给每位同学4 个,第3 天给每位同学8 个,第4 天给每位同学16个,那么每天给每位同学的个数就是2 的天数次方,第60 天也是这样。这时再引领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很多。

(三)创设生活情境

进行数学建模的主体是受教育者,他们通过对所给情境的认真剖析,经过烦琐的“活动”建立适当的模型尝试解决,如果学生在今后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迅速利用已有模型快速解决。在这里教师设置的情境不能太过抽象,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否则不利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情境应是和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与内化。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应善于将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易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中存在的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是生活情境。另一种可以是数学情境,让学生在纸上描绘出三种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两种一个是从具体生活到数学的抽象表达,一个是由抽象的数学表达发现几何关系。教师不管选用哪种抽象方式都应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表述,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才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如在讲解“异面直线的概念”时,较好的方式是教师列举学生经常接触的一些实物然后建立联系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大概架构,这样学生就会轻松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或者在讲授“数列知识”导入时,就可以创设一个银行贷款还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作为一名高中生可以理解银行贷款还款的相关事宜,所以这个情境是恰当的。首先,教师给出贷款有多少、几年还清、月利率是多少,问学生每个月应还多少钱?然后,学生根据这些已知可以建立一个数列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建立模型的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出等式,最后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接着教师再将所给的那些数据变为字母,学生能够轻松进行列式计算得到最终的还款数学模型。这样有来龙去脉、有理有据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四)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设计的最重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成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无论教师采取何种形式的情境,问题探究在情境的运用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探究问题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所选素材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寻找能够在两者之间搭建起桥梁的问题。是否能够推动学生认识的转换,联结起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评判问题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另外,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难度之内,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也能增加情境的吸引力。

比如高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全等三角形概念向学生提问:“两个A4 纸的形状大小一样吗?同样的两个放在一起能完全重合吗?”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事物,接下来再提出问题“存不存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呢?又如何称呼说它们呢?”这时便可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数学是比较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且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提出恰当的问题对逻辑推理素养的提高十分重要。

四、高中数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无效”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但个别数学教师常为了创设而创设,导致情境教学价值并未有效发挥,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同以往一样。如有的数学教师设置的情境过于草率,简单的几句话就结束了,学生并未真正投身于学习状态之中,教师早已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之中,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节拍”,对所学知识也是模棱两可。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无效的。此外,也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于复杂,一环套一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很低,认为教师讲述的内容太难,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这种情境创设也属于无效,甚至还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作为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立足学生学情备课,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认知,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借助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产生积极、正面教学作用。

(二)情境创设要“适当”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要“适当”,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注重难易度,假设设置的难度过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继而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认为自身学习能力非常差,学习自信心逐渐减弱。其次在一节课之中情境创设的数量要适宜,过多的情境会让学生认为教学节奏很快,学习活动十分紧密,让学生产生一种疲惫之感。高中数学教师应合理设计,创设数量要控制得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学习,感受学习数学带来自身的愉悦感,顺利完成一节课教学目标。最后是情境前后要做好衔接,策划好各个环节,否则一节课的时间就会有所浪费。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与高中数学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也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一种新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立足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并获得相应的知识,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学的应用要避免形式化主义,对于不同的知识要点选择使用不同的创设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意识,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产生兴趣,实现知识传递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