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18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柔性班级班主任

谢 勇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店子九年制学校,甘肃 甘南 747502)

柔性管理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关爱,让学生在一个“有爱”的氛围中进行班级生活,但不等同于对学生进行溺爱,只是不主张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管理方式。初中生的处于青春期,如果管理模式过于刻板强硬,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抗”,这样不但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以柔性管理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是尤为关键的。只是目前,班主任对于柔性管理的实施质量并不理想,其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真正将“柔性”融入日常管理当中。所以,班主任要真正理解柔性管理的意义,再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实施。

一、思想翻转,拉近距离

班主任要明确班级当中针对的管理群体是学生,柔性管理针对的也是学生。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思想上要得到彻底地翻转,不要对学生“发号施令”,而是以一种柔性的角度管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某班主任在班级内实施柔性管理,想与学生拉近距离,制定了“一对一面谈”的策略,借此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也便于班主任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但班主任在面谈期间,仍然将自己作为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机会,美其名曰是面谈,到最后却成了“批判大会”,不仅没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也没有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只是针对学生的近期表现进行了批判性的总结,而得到的结果就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上都有些异常。这不但违背了柔性管理的原则,也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是班主任在思想上不明确,也没有对柔性管理进行正确的认知。

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基于学生的年龄特性,采取“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其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既能了解学生,拉近距离,也具有私密性,但班主任的面谈方式要完全贯彻柔性管理的方针。

第一,要切实了解学生近期来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动态,关怀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如果学生在学业上有所困惑,急于提升成绩,那么班主任要安抚学生,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思想越重,反而不得其法,班主任要进行有效的开导,从思想和心理对学生进行双重的降压和安抚,先让学生的心静下来,再从学习的根本上找寻原因,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不能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第二,要切实了解学生近期来的行为表现。学生都处于发育期,会做错事在所难免,一味批评不是解决办法,要找出原因进行了解,才能进行针对性地更正。比如,通过面谈,班主任了解到一名学生近期以来总是迟到早退,是因为家庭有特殊情况,并不是学生本身的问题,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班主任不但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家庭问题,也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课业问题。这名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学习上也更胜以往。正是因为班主任的关怀备至,柔性管理,让学生感受到了关爱,才会更加有信心、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才是柔性管理的正确运用方式。

二、以柔克刚,仁爱为本

在班主任管理当中,难免会出现过于“刚硬”的问题,但班主任要遵循柔性管理的原则,仁爱为本,以柔克刚。用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切实得到“爱”的渗透,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的初心,一切为了学生,以生为本,仁爱管理,是柔性管理实施的关键步骤。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柔性管理中,虽然要秉持仁爱为本,关爱学生的基础,但也要明白,关爱不是溺爱,要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思想和心理才是关键。这其中,班主任要遵循两个原则:“爱不失严”和“张弛有度”。第一,在“爱不失严”当中,班主任既要关爱学生,也要严格学生。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建设不同的“惩罚机制”,如果学生在班级内发生了口角,那么可以遵从“惩罚机制”的低级惩罚,两个人要共同站在一张凳子上,因为凳子的空间有限,那么二人只能抱在一起,以此作为“惩罚”。通过这样另类的方式,两名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和好如初,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再了解二人发生冲突的原因,进一步对二人进行教育。经过这样的“惩罚”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所有学生也都学会了克制,不会再一时冲动铸成错误。这样的方式看似“惩罚”,实则“柔性”。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班主任实施柔性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也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关爱,但不溺爱,才是真的爱不失严,以柔克刚。

第二,对学生的管理要张弛有度,要真正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心理和思想,进而对学生进行加强管理。比如,在一件案例中,某学生是班级乃至全校的“问题学生”,在班级内不爱学习,也影响其他学生,在班级外的风评也是不尽人意。尽管班主任对他严格管理,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样的案例,班主任既要遵从柔性管理的原则,也要张弛有度。要先从根本了解这名学生的过往,是他本性如此,还是外部原因。如果是本性如此,那么既要关爱学生,也要严以管教,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如果是外部原因,那么就要找出致使他变成这样的因素,要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进行彻底的改造,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对他的关爱,在他接受了班主任的柔性管理后,再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导。一味严格,而失去了“仁爱为本”的基础也是不可取的。因此,班主任在柔性管理中要张弛有度地实施柔性管理。

三、双管齐下,有效沟通

初中生处于重要的敏感期,班主任固然要遵守柔性管理的原则,给予学生最大的关怀。但班级之内的情况班主任尚且能够管理,但班级之外的情况班主任也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兼顾学生课上课下的所有情况,班主任与家长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家校互联的模式,双管齐下,为学生的初中阶段的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家校互联模式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从两个方面积极实施:增加家长的信任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加持。

第一,增加家长的信任度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环节。如果班主任与家长彼此都不够信任,那会对柔性管理的实施造成直接的影响。首先,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关于学生管理”的家长班务会,要将柔性管理的原则和重要性对家长进行渗透,柔性管理的实施不仅要体现在班级管理上,家庭管理同样需要柔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很大程度来源于原生家庭,无论班主任在班级如何运用柔性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疏导,如果在家庭当中对学生的柔性疏于运用,那么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通过这样的主题会议,让家长了解柔性管理在家庭当中的意义和目的,也以此增加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度,要让家长了解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只有这样也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向班主任“敞开心扉”,将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一些应对方法对班主任进行详细的诉说。班主任则要根据家长的反馈,再结合学生在班级内的情况,一起与家长商讨对策,将柔性管理进行到底。家长愿意配合,并且愿意相信班主任,才能将柔性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双管齐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第二,信息技术的有效加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互联工具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现代移动设备以及各自通信软件都有效地增加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效率。因此,班主任也要顺势潮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加持,打造与家长互联的专属课件。在课件平台上,班主任要定期发布关于家庭柔性管理的方法,随时让家长学习更多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同时在平台上,班主任要建立与每一位家长的私信平台,关于学生的最新动态都可以在私信平台上直接沟通,既有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保护了家长与学生的隐私。但要注意,平台只用于与家长互联沟通,班主任要合理把控尺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效率。

四、明确概念,以生为本

班主任在运用柔性管理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明确柔性的运用概念,贯彻“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柔性管理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是让班级学生在柔性政策的管理中得到心理和学习上的双重提升,这也是柔性管理的重要理念。教师要实施柔性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的角度进行正确的柔性管理,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柔性渗透,才能让柔性管理发挥其最大作用。

部分班主任在班级内进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班主任实施的柔性管理,并不适合学生,反而让柔性管理成了班级管理当中的一大漏洞。比如,在班级管理内,班主任为了展现“柔爱”原则,无论学生的大事小清,全部秉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不管学生发生的事情或大或小,或严重或轻微,班主任都采取“柔性”管理。表面上看确实为了学生展现了柔性管理的一面,实则这样的柔性管理对于初中生来说非但不能帮助学生,反而还会影响学生。这就是班主任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对柔性概念过于混淆,同时也并没有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基本方针。因此,针对柔性管理的概念,班主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切实的明确,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第一,柔爱讲原则。柔性管理虽然秉持着柔爱、宽容的理念,但不代表凡事不讲原则。比如,学生在班级内发生了较严重的事态,那么班主任首先要遵从柔爱原则,不要盲目对任何学生进行批评,要先从学生本人和周围学生那里了解事态的全部过程。针对在本事件当中责任过重的人进行严厉批评。但要注意批评不等于是羞辱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及自己的行为给班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学生知道在班级内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正确的,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行为的不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心理和思想。如果班主任对于事件的处理方式过于暴怒或者置之不理,这些都不能为学生带来实际的效益,也就不能称之为以生为本。对学生要柔爱也要讲原则,齐头并进才能发挥柔性管理的长处。

第二,柔爱讲道理。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在班级内会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但无论学生如何变化,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都要秉持正义,这样才能将柔性管理进行到底。比如,在班级内经常会有学生之间发生口角。作为班主任遵从柔性管理的基础上,也要对学生讲道理,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道理,才能让事件得到彻底地解决。如果在这其中,班主任对于柔性管理的概念解读偏颇,且自己本身也没有对学生循序善诱地讲道理,只会继续增加学生之间的矛盾,降低班级的管理实效。因此,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明确概念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五、民主管理,责任到人

柔性管理政策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能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推动民主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柔性管理面对的所有学生,并不是针对其中的某一位学生进行柔爱管理,这也是班主任需要明确的一点。在柔性管理的政策下,在班级内推行民主管理,责任到人,不仅是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也能提升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兴趣。只有全部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才能创设班级的良好氛围。

例如,在柔性管理政策融入之前,为了提升班级的管理实效。有些班主任也曾推出民主管理的班级策略,让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行管理,也就是说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管理者,这位小组管理人要针对小组内成员的生活、学习等进行全方面兼顾,按时做好小组总结报告上交班主任,班主任再根据情况加以评价。这样的民主管理看似是学生自己管理,但其实实效不大,无论小组内成员表现优秀或良好,教师只会直接寻找小组负责人。这样的管理模式反而不得其用。因此,在柔性管理的融合下,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做如下改善:

第一,改变管理模式。在民主管理中加入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柔爱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和管理。如果沿用之前的管理模式,学生只会“人人自危”,反而增加心理负担。因此,在柔性管理的融入下,班主任仍然可以采用小组模式推行民主管理,但小组负责人只是监督和辅助作用,最终的带领者还是班主任本人。

第二,责任到人。民主管理固然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管理兴趣,可以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但要注意,这其中的管理制度要责任到人。也就是说在小组负责人的管理范围内,如果有学生出现意外情况,班主任需要寻找的不是小组负责人,而是出现状况的学生本人。从学生本人那里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纠正和指导,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小组负责人,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在管理中,班主任仍然不可过于苛责学生,切实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回归到班级正轨上,融入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本人也成为管理中的一员,才能共创良好的班级氛围。因此,在柔性管理当中,推行民主管理,责任到人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也是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

六、结语

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明确和了解柔性管理对学生的意义和目的,柔性是温柔的关怀,但不是无止境的溺爱,班主任要做到爱不失严,张弛有度,坚持仁爱为本,也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联,才能让柔性管理具备有效性。

猜你喜欢

柔性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