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传统文化对新时期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2-03-18刘海龙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传统思想

刘海龙

(甘肃敦煌市孟家桥中学,甘肃 敦煌 736200)

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种种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成长成才,所以学校教育尤为重要。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实现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

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财富,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的璀璨星河。中华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举措尤为重要。素质教育使中国教育几十年“重分数”的教育风气得以转变,身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明确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效方法的探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利用传统文化展开对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教师方面

1.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想要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传统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的质量,直接受到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学水平的影响。因此,学校更应该重视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以此有效推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进步。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更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聘请专业的传统文化宣传工作者对教师进行培训,加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自己接受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2.加强传统文化课程设置

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接受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设传统文化课程。首先,学生在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以及学习方案时,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学体系中增设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高尚的品质,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时机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祖先的事迹以及精神,通过给学生讲解祖先的光荣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通过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判断形成是非观,成为有素质、有德行的有为青年;通过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播放“感动中国”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了解众多的感人事迹,树立为祖国奉献的意识。

3.创新学科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变化和改进,将传统文化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传统文化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现代数学知识形成的艰难历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描写亲情的文章进行拓展,激发学生要尊重父母、孝敬长辈的精神。例如在平常的学校生活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之间要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等等。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4.创建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学生正是通过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够实现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学生所处的环境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会逐渐发展成为适应环境的结果。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校园环境的风格和设计对学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积极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更加向上、奋进,还能够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因此,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校园建设中,并利用相关的宣传和环境影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学校各个部门要做好校园文化宣传的设计以及组织工作,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彩多样,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教师应该在相应的节日或者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参观敬老院、参与社会实践、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衣捐物、陪孤寡老人谈笑风生,通过一系列奉献爱心的举动不断深化思想道德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才艺比拼,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艺表演中展现自我,提升自信;学校运动会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地竞争当中打破身体极限,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学校校史展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展览学校的名人事迹以及学长学姐的优秀事件,使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而骄傲,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向学长看齐。

5.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学校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开展校园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例如,敦煌市是甘肃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敦煌石窟和敦煌壁画名扬天下,也是甘肃省的“四大绿洲”之一。所以,本校借助特殊的地理位置特点,举办了以“敦化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月中通过礼仪实践、古诗词朗诵、敦煌文化演讲比赛等等活动,在充满文化气息以及敦煌特点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另外,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在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敦煌优秀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剪纸、雕塑、陶艺等等活动,在为校园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增光异彩,使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艺术素养,进而培养学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学生方面

1.加强爱国教育,提升爱国意识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刻在中国人民脑海中最深沉的情感。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中学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好好学习,更要重视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日常学习以外增设一些思想教育活动,以思想教育为重点,以爱国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爱国教育。为学生讲述爱国人物的典型事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传统文化的专业宣传工作者进行宣讲,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明确先烈做出的伟大牺牲,体会平安生活的来之不易。

2.加强“诚”教育,提升诚信意识

“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在做着不平凡的事,甚至还会为社会、为人民甘愿奉献一生。在思想教育上,教师可以不给学生讲解多么厉害的人物,只需引导学生将眼光放在身边人身上,就能够使学生明白平凡即伟大的意义。中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教师更应该加强平凡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以诚实为基础,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例如,在中学阶段,教师要时刻给学生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诚信才是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中都会举步维艰。由于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接触的人大多是学生和教师,身边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明灯,就应当提前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好班会为学生列举古今诚信案例,让学生明确诚信的可贵和失信的可怕,帮助学生自查自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过传统文化的洗礼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

3.加强“助”教育,提高协作意识

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并不是指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是要让学生能够从教师教授的知识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用所学的道理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友善”作为中国传统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也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好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在交往成长中树立友善意识。所以,教师要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到“待人友善,和谐相处”。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先利人后利己”的良好品质。

4.加强“礼”教育,规范学生言行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所在。“礼”在规范人们言行、打造和谐社会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学阶段的思想教育也是学生学“礼”的最佳时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而“尊老爱幼”的社会文化秩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打上“知礼”的烙印,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各种交际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与班主任之间、与校领导之间以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之间的交际活动,均需要学生有一个谦恭有礼的态度习惯。最常见的见面“打招呼”,却能完全体现出一名学生的礼貌程度,也能看出教师的思想教育是否到位。随着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而其中的礼节素养首当其冲。学生拥有一定的礼节素养,不仅可以自由应对各种场合的社交活动,还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内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礼”文化融入教育内容当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拥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5.加强“仁”教育,促使学生向善

“仁”的含义由于涉及范围广,在定义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孔子对于“仁”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解释,也成了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理念。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只要让学生做到“与人为善”,便达到了“仁”的教育意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而对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相对激进,有些时候并不能冷静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导致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教师对班级的正常管理。面对这种情形,教师更要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以已经发生过的案例为例,引导学生们进行评价,明确是非对错。“仁”文化的普及是教师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项工作,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最深远的,没有“与人为善”的概念,学生就无法约束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走弯路,既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与教师也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特点,利用各种活动将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和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