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

2022-03-18崔建花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所学导图信息技术

崔建花

(瓜州县第二中学,甘肃 酒泉 736100)

在过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教学以教材为主,不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地位,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加之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压力倍增,学习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科学应用思维导图,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能大大激发学生活跃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是对传统“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引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学习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大大凸显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也会在绘制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尤其在知识复习阶段,死记硬背甚是枯燥,思维导图方式会大大增强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愉悦感与成功感。

(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将一节课教学主题置于最中心,通过用线条与画图的方式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一节课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通过关键词方式找到各个信息间的联系,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整合一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大脑受到反复式强化训练,还能加深记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实现良好教学目标。如在课下复习功课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课后复习效率。

(三)促进师生有效沟通

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辅助性作用。当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困难或不解之处,教师需要与学生展开沟通,并积极正面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营造了互动式课堂,拉进了师生关系,又在无形之中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增强知识记忆能力

科学研究显示,人的大脑主要由左脑与右脑组成。左脑主要负责数字、词汇、逻辑,右脑主要负责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通过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既能调动学生的右脑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继而增强学生知识记忆力。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其一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在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学习目标中,理解水平学习目标占了大多数。只有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与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才能将新知内化应用于实践之中。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应在把握知识间内外逻辑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二要遵循认知规律。学生在刚接触思维导图时会抱着强烈好奇心进行绘制,但由于对思维导图理解与把握程度不够,就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引领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学习,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一个有效提升。

(二)灵活性原则

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体现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得到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提升。其次,要结合实际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让不同教学手段发挥自身优势,让思维导图教学价值发挥于最大化。

(三)启发性原则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求索、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它的教学价值远不止这些。思维导图放射性树状实则模拟了大脑的思维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立足教学内容进行头脑风暴,不仅激活了学生新的思维,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将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二者完美结合。

(四)自主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

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从知识聆听者变为主动学习创造者;将教师置于教学辅助地位,从知识传输者变为引导者。这就说明了思维导图的应用要遵循自主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从学生角度分析,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设计,不能再完全依赖教师。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探究,等学生遇到困难并需要帮助时及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思路即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导图绘制中,教师再展开积极引导,不仅打破了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互动式课堂,还在无形中拉进了师生间关系,构建“亦师亦友”新型教学模式,可谓一举多得。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课程介绍环节,把握整体内容

一般情况下,在对某一单元正式教学前,教师会带领学生对本单元大体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多借助书本目录向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一单元内容联系在一起,引领学生进行大致分析,能让学生对一单元内容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自行建立知识初步框架,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将多个知识点有机结合,加深知识理解。

以《走进互联网世界》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网络世界展开,在正式教学前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学习认知,以小组为单元开展“头脑风暴”,立足“计算机、网络世界”这两个词语谈谈可以联想到哪些词,并进行记录与整理。经过各小组间的一番激烈讨论,鼓励各小组选取一个发言人进行回答,如有的学生说:“可以联想到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等。”还有的学生说:“可以联想到浏览器,通过浏览器观看各种新闻、电视剧、电影等。或者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平台与人沟通交流等。”教师通过将学生们所述关键词一一列举到黑板上,并有意识地整理成一个有条理的思维导图,既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又帮助学生们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实现一举多得。

(二)主题学习环节,帮助理清思路

信息技术教学趋向于通过主题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教师立足教学重难点布置一个主题作业让学生完成,锻炼学生理论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如用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或者用Word 制作电子杂志等。在完成这种实践性作业前,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素材为真正制作环节夯实基础。基于现实情况,多数学生搜集的素材杂乱无章,有文字形式的资料,也有大量的、单一性的图片资料。虽然搜集的资料较多,但实际可采用的内容并不多,还需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剔除不可用的素材,甚至在真正制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缺少所需素材的现象。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最终制作出的效果可能也不尽人意。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信息搜索和资源下载》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下载网页、图片以及文字信息的方法步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设计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内容制成一个PPT。以“(某城市)欢迎你”为例,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城市名称,然后再根据自身想法设计一个思维导图,最后再根据思维导图关键词寻找相关素材。如有的学生以“杭州”为例,从美景、美食、名人三大点出发搜集相关素材,美景主要以西湖为主,搜集有关西湖的相关图片与简介;美食主要以杭州熏鱼为主,可以搜集由来、制作过程等;名人主要以白居易与苏东坡为主,搜集名人与杭州间的关系。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再进行素材的搜集,学生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思路非常清晰,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实现良好教学目标。

(三)评价交流环节,促进科学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特征,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作品做的美观就可以能获得较高的评价。这种看法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只停留在是否好看,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所学知识应用程度以及创新程度等,不利于学生对自身与他人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在评价交流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确评价作品时应注意的内容,学生评价自身与他人作品会更科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乐于思考,在学完有关“制作Flash 动画”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确立主题开展Flash 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激发学生敢于创新、深入动画创作之激情。在学生们完成创作后,通过思维导图引发学生从作品的技术性、艺术性、思想性以及创造性对作品内容展开具体评价分析。以技术性方面来说,主要看作品内容中是否有掌握Flash 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方法;以艺术性方面来说,主要看整体的美观性,既要保证各种操作技术准确无误,又要讲究整体作品大气、色彩丰富;从思想性方面分析,优秀的Flash 动画作品,除了要展示自身技术之外,还要具有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让人能通过观看获得一定的启示;从创新性方面来说,主要看作品中体现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展开科学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自身作品展开深入了解的过程,也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四)课后作业环节,加深知识理解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通过设计合理、科学的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课上学习总体情况。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后作业以量大为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虽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成效,但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调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后作业环节,让学生立足教学重难点自由地创作,绘制独一无二的思维导图,是对传统课后作业设计的一种创新。

以《浏览器的基本操作》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设计思维导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复制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加上自身的想法、看法等。最后再根据设计的思维导图完成一系列操作,先启动浏览器,再输入自己想看的内容,如“毛泽东纪念馆”;浏览完相关内容之后,再把网页添加到收藏夹里;再整理收藏夹,新建“毛泽东”文件夹用来存放有关毛泽东的网页资料,再把刚收藏的网页移动到“毛泽东”文件夹之中;最后关闭浏览器。通过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并完成实践操作,不仅能让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检查与矫正,提升课后复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此外,还能让教师对学生课上所学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知识盲区或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实现良好教学目标。若是个别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单独指导;若是大家共通问题,教师则需要集中进行讲解,这样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重复,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

(五)知识复习环节,建构知识系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学生学会使用不同功能的软件,还需要学生记忆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假设学生不用心学习,很有可能出现知识点记忆混乱问题,导致所学知识无法迁移应用,学习效率低下。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知识复习环节,将零碎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提高知识记忆能力,增强复习效率。

以《计算机的安全管理》为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在学完本节课内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以本节课知识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并将各个分支进行细化。本节课关键词是计算机病毒,那么可延伸的分支主要包括特点、传播途径、对计算机的影响以及解决策略,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主要为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可激发性;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网络、软盘、U 盘等移动存储器;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主要有降低系统执行效率、部分文件被删除、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内资料等;解决策略主要有把好“病从口入”环节与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通过在复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将一节课重难点内容一一罗列出来,可让学生对冰冷的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理顺思维,为接下来《走进互联网世界》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善于借助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联想、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信息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日后更深层次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及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所学导图信息技术
烃思维导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非所学
非所学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