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基础研究的艺术学科
——关于民族美术回答王姝静、兰岚的几个问题

2022-03-18

关键词:艺术家民族技能

陈 平

学生的问题:

陈老师晚上好,因课程需要,同时自身也一直有着疑问,对于自己所在的民族美术专业,我们都缺乏应有的认识,您能给我们讲讲吗?另外,对于大一的新生在校学习,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与帮助吗?我们民族美术专业未来就业、创业或者择业的方向会是怎么样呢?谢谢老师。(王姝静、兰岚)

1984 年,威廉·鲁宾(William Rubin)在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了一个名为“‘原始主义’:部落与现代的亲和”("Primitivism"in 20th Century Art:Affinity of the Tribal and the Modern)的展览,试图揭示非洲部落艺术对现代艺术与艺术家的影响。将部落的原生艺术作品与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保罗·克利(Paul Klee)、阿尔贝托·贾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亨利·摩尔(Henry Moore)等艺术家的现代作品并列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展览在当时轰动了整个纽约这座城市,它一时成为每个纽约人不停谈论的热点话题,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艺术批评家的关注,并出现了不少相关议题的专著。其实早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就有越来越多来自其他地区的土著社会的物件被博物学家带回欧洲,并在巴黎、柏林、伦敦、牛津、安特卫普、圣彼得堡等多地兴办各类民族志专题博物馆,将之收藏起来进行展示。当时的前卫艺术家都会经常去这些民族志博物馆欣赏土著(尤其是非洲土著)的原生物件与作品,为这些物件与作品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尤其是被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所震撼。这些艺术家也渐渐开始自己进行收藏。我们从当时留下来的许多照片中可以看到,在布拉克或毕加索的工作室里都摆放着非洲面具或太平洋岛民的雕塑,以供他们借鉴作为创作的灵感。非洲土著对人的面部进行不同角度的表现,这对于后来的立体主义艺术家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这场展览,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原始艺术”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影响关系。欧洲的现代主义艺术家都被这些“原生态”的东西所吸引,并受之启发。在今天的各种艺术展览上,我们也会看到许多来自东南亚地区和非裔等少族裔的艺术家频频亮相,西方主流文化的关注点更多地转向非主流文化的艺术家,以丰富、增加其主流文化的可能。而民族美术正是关注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以寻求民族部落艺术、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与更多的可能。

民族美术作为一个纯艺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实用性艺术学科,但它是实用艺术发展的基石之一。其意义有如科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并不具有实际性的功能意义,然其因专注所产生的基础性知识,不断探索新领域、开辟新方向、努力寻找原创的精神,赋予未来的是极大的可能,因为我们是一群“乌托邦”的理想存在!民族美术专业是一门具有综合性、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专业,目的在于重新唤起现代人的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和艺术意识,并以此去从事艺术工作,重新诠释民族艺术中的本土方法、材料和技术,也即是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新的潮流。课程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去学习如何构建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一个基于民族学传统理念的不断更新的模式。民族美术所设置的研究性课程,其意义即在此。教学设置的目的是希望民族美术专业的学生不只是技术的操纵者,而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积累、富有艺术表现能力的思想者。我们的“艺术”探索并不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这种专注于探索的过程会给我们积累大量解决未来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思维,“艺术”所体现的“实践性”与“探索性”,让我们更具可能,它会引导我们开辟出多种引发自身进步的途径。这样的艺术基础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新知识,会逐渐形成自我的思考,构建自我的认知体系,是未来职业生涯所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源动力。

在西方,艺术与设计学科的教育样式与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并没有有别于其他学科,其艺术教育的实践主要基于“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两点,并在这之间进行反复探索、分解、再加以调合。现在的教育应重视思维观念的提升,需要对过去那种一味注重纯技巧训练的艺术教育样式进行修正。对求学的学生个体而言,艺术首先应该还是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再去寻求技巧的自我完善、对艺术形式语言的选择,进而实现审美意识的提升。一个人的职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会有不可预知的变化,学会思考才能应对步入社会时涌现的各种新问题的挑战。

作为纯艺术专业的学生,我对之的建议是:

1.注意加重自己的阅读量。特别是要刻意养成自己的学术阅读习惯。作为一个大学生,阅读不再仅仅是小说、散文等那种躺在床头休闲、愉悦性的阅读,这个不是严格意义的学习,只是文艺女生的“小布尔乔亚”。学习是要刻意去阅读那些学科类的专业书籍或者相关专业书籍(“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①,所以我们得去“刻意”而为之),即严肃性阅读,包括哲学、人类学、社会学。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形成自我的思考。如果不能确定如何进行阅读,建议采用“主题性阅读”的方式,一个时期里专注于一个主题去阅读,比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哲学家,或者一个艺术流派、哲学流派,(这种选择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带着疑问去阅读,“他为什么会成为如此优秀的艺术家(哲学家)?” “是什么样的经历促进了他的成长?”……对其进行系统研究,阅读相关的书籍与信息。包括艺术家、哲学家自己的著作,他人有关这个艺术家、哲学家的著作,通过阅读了解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弄清其思想的渊源,继承了谁的思想,同时也要知道他的思想对艺术(哲学)发展的意义。这样的思想溯源,会让阅读的文献渐渐形成一幅知识地图,有意识地建立一个研究领域的文献谱系,这样会得以逐渐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比学习他们的表现技法更具意义。当关注了贾科梅蒂,在了解其作品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存在主义,接触到了存在主义,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也便自然出现了;而一旦关注英国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了解其过程中,在文献资料的阅读中,会不可避免地遇上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德勒兹针对培根绘画而写了《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见到了萨特,也便可能见到德勒兹;见到了德勒兹也便自然见到了萨特。至此,也就“殊途同归”,携手步入“后现代主义”这座文化中心。“后现代主义”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一个时代变革的孵化场。

任何事物(包括大师)的出现,都是在一定的环境里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而出现的,绝不会横空出世出现一个大师,大师往往是成群结队在不同领域里出现的集大成者。萨特相对于贾科梅蒂、德勒兹相对于培根,他们之间并非是相互的注脚,而是因为同处于一个时代里,他们以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形式针对社会问题予以了关注。我们通过了解其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哲学思潮、艺术思潮与生产力发展,可以发现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因为他们对时代发展的敏感度超越了他人。学生时代,需要一个偶像存在,这时这位“他者”即是你的一所大学,其对你的意义,也许远远超过你所在的这座物理性的大学。

2.在校期间注意扩展自己的视野。这包括艺术的视野、人文的视野。要去借助网络、美术馆、图书馆,多与他人的交流,多去关注学校以外的艺术、人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形成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格局,千万别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认知里。有了大的视野也便有了大的格局,格局会在未来极大地影响自身的发展。当我们懂得容忍不一样的观点时,我们才懂得研究现实的存在。艺术的发展本就是跟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的艺术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形式,艺术家的表现与关注是一个综合集群的存在,其涉及的方面很广泛,需要借助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多关注一些年轻艺术家,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艺术表现形式,这对你们更有意义。因为,艺术在不同的时代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过去的艺术能帮助你们具有艺术的素养,但更多的实际问题还是在当下。对民族美术作考古性的研究并非仅仅是为了将之寄存在博物馆里以供游客猎奇观赏,而更是为了使之一个在现代文明中,仍然是保持着活力的一个生命有机体。“保存和提高标志着生命的原本一体的基本特征。生命之本质包含着生长欲望,即提高。生命的任何保存都服务于生命的提高。任何一种生命,如果一味地自限于单纯的保存那么它就衰败了。譬如,生存空间的保障对生命体来说从来就不是目的,而只是生命提高的手段。反过来讲,得到提高的生命又增加了生命以前对空间扩张的需要。”“所以,生命体乃是一个由提高和保存这两个基本特征联结起来的产物,即‘生命的复合构成物’。”[1]

3.在校期间注意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应该是个更为开放的话题,在这里,可以尽早确定一个民族美术专业的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是个丰富的宝库,里面充满了无数的可能,确定一个自己的兴趣点,一个方向,让自己在校期间,持之以恒地专注于这个方向进行研究。技能即是在这个方向的研究进程中形成的,每个专业技能也包括借助的材料媒介、艺术语言与表达形式。在民族美术里,技能相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研究方向而言,是有差异的,因为技能是伴随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比如说,你可以喜欢刺绣,那么你在研究苗族艺术时,你的关注点就是苗绣,苗绣的针法、工艺,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苗绣的图案成了其民族历史和传说的载体,故其图案包罗生活中的一切,色彩也极具特色,这些都要加以研究体验。你在研究藏族时,关注点就是藏绣,藏绣与唐卡、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藏绣根据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地区差异等可分为安多藏绣等多种派系,这些也都去弄清楚,还有其最具特色的堆绣。同时,你还要了解“苏绣”“湘绣”“蜀绣”,特别是苏州的“苏绣”,因为“苏绣”让你占“地利”之便,你的所有技能训练都是围绕这个研究来展开的。又比如当你以社会学的视野进入民族文化的研究,这时所应具有的技能往往更为广泛,田野考察中记录所需要的交流能力、写作能力;拍摄纪录片所需要的摄影技术,编辑技术;对文献资料的搜索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相关的不同学科知识,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考古学、建筑学……(当然,这里所说的许多能力,在刺绣的研究中同样必须具备),不同的方向,所需的技能是不同的,而这些技能的掌握,许多需要自己去设法学习、掌握,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要知道老师也有“短板”,在你研究的领域里有可能是“无知”的。每一个人均有自己认知的缺陷,不用完全或者过度依赖教师,要有意识去突破老师已知的领域,寻找老师与自己均未知的“大陆”。其实作为教师,更希望在课堂里看到的是新的东西,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样也便能给予自己一些启发,教学相长(好的教学,本应如此)。一旦在教师的帮助下,确立了方向,这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将之放下,要“望月忽指”,眼里只是月亮,那里有“嫦娥”,要忽视掉老师的手指,自个建立一个“登月计划”,去见“嫦娥”。登月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支撑,而这些技术在很大的成分上需要你自己去寻找,自己去经历、攻克。在寻找、经历与攻克的过程中,许多技能就慢慢形成,而这样形成的技能也更为可靠、牢固。技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载体,不是目的。民族美术所具有的可能远远大于其他实用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导你进行自我意识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跟随老师后面的被动学习。

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今天,这已经是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个人,艺术是其必然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缺乏艺术的鉴赏力,不具有艺术的审美意识,这是存在者的不足。艺术其实更多的就是这种精神,拥有好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且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持续“专注”的思考与研究,哪怕将来从事的是其他的工作,然其在具有审美趣味的基础上,都会是极具可能的极佳个体。当我们在学校里潜下心来,孜孜于本专业的学习,逐渐建构了自我的认知体系与思维方法,以及广阔的艺术素养,那么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就业便不会再是焦虑的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结合自己的兴趣喜好进行选择,或者是进而思考如何创造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天地!

注释

①原话是:“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出自美国电影《天气预报员》的台词。

猜你喜欢

艺术家民族技能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小小艺术家
劳动技能up up!
小小艺术家
多元民族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