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史观主体构成述论*
2022-03-18徐闩锁
徐闩锁 方 勇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党领导团结中华民族持续不断的伟大斗争史,也是一部无数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不懈奋斗史。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深刻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1]261。“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基础。”[2]党史观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还涉及如何立足和展示中华民族的今天、擘画和开创中华民族的明天。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富有原创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众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语、新观点和新论断。在研究、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进一步把握党的历史前进和发展规律,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正确认识党史、客观看待党史、科学评价党史、善于运用党史等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科学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党史的根本见解和观点,进一步为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方法启示和思想指南。“鉴往知来,向史而新。”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系统研究和学习贯彻习近平党史观的主要思想内容,深入挖掘其价值意蕴,对于我们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感悟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党史评价原则:实事求是、全面辩证地评价党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多元思潮对我国党史工作和任务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在网络虚拟空间上较为活跃的历史虚无主义,它作为一种目的明确的政治思潮,以“重新评价”“学术研究”及“史料钩沉”的借口和幌子,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上设立了众多的陷阱圈套,妄图否定党的历史,割裂源流,从根本上解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理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危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鉴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错误思潮的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全党全社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并强调要以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中央有关文件为依据,科学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党史人物、相关历史事件等重大问题,坚持论从史出、立论公允。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评析和述论党史的话语论断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史学理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丰富和发展,是一个充满科学性和创新性的党史评价原则。
(一)客观求实,实事求是地评价党史
“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表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党史问题、研究党史问题和解决党史问题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并在文中创造性地指明,“实事求是”其实质就是科学客观地研究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不注重运用这一方法去研究历史现状是极坏的作风[3]。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继承这一重要思想,还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出新的论述。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4]。进入历史新时期,“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运用于认识和评价党史等重大问题上不仅不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久弥新,散发出浓郁的真理气息。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59。而党史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也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一以贯之的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方法去深入研究、全面宣传和客观评价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5],党史研究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还要善于求“是”,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6],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更是深刻指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态度和立场,在评价和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全盘否定历史成绩。现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政治思潮的挑战,昭示着党史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不仅要深刻认识党史的鲜明特征,而且还要以历史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去分析和研究党的历史,旗帜鲜明地做到“五个揭示”,既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零碎分散的史实材料中甄别立论,准确把握历史的本质内涵,又可以富有逻辑地促使研究对象(重要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在不同时空和不同状态的语境下考察,得出总体评价,继而澄清、纠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以进一步固本清源,牢牢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二)全面辩证,科学整体地评价党史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党的历史是史实材料和人民群众构成的连续性变化,其发展趋势绝不是风平浪静、单向度的直线前进,而是一个跌宕起伏、曲折复杂、玉汝于成的过程[7],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具有重要关联性的党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此,关于此类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党史工作者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更应具备全面、辩证、历史的研究思维,把党史上的人和事置于具体的历史进程下进行研究,科学地考察历史发展的客观实在性和主观选择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8],既要正确认识党史国史的收获与成就,也要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中客观存在的失误和错误。一方面,习总书记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始终做到六个“不能”,并科学地总结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的历史结论[9]6;另一方面,关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问题,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既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10],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由此可见,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重大历史时期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实践,绝不是彼此否定,也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阶段性和连续性辩证统一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和党史工作者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直观深入地解剖这一历史,准确研究其演进过程中的历史规律,直面正视党的历史上的失败教训,抱着历史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分析其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修正错误[1]4。因此,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人物及事件的评析、论述的话语体系既蕴含着深厚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意蕴,又在这一学理的基础上鲜明地体现了全面辩证、科学整体的党史评价原则,推动了新时代党史工作的深入研究。
二、党史研究方法论:遵循唯物史观,坚持大历史观,在宏阔的历史纵深中研究党史
进入历史新时期,正确认识党史、客观看待党史、科学评价党史、善于运用党史等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已成为当前党史工作的中心任务。但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是研究党史的关键。对此,毛泽东同志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我们研究党史不能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11]。面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根本方法,站在新时代高度回望党的历史,富有创建性地指明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历史、实践和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并进一步强调新形势下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此为指导去进行党的历史研究和党的历史经验总结[12]。实际上,旗帜鲜明地揭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史工作的基础。只有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党的历史,对党的历史才能看得深、看得透、看得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党史研究要遵循唯物史观,践行人民立场
唯物史观又称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它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既是马克思主义奠基理论科学性的基本基石,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更是“吾党哲学的根据”[13]。什么是历史?对于这一问题,李大钊同志曾说,“发现历史的真谛是马克思,欲把历史和社会的概念界定得清清楚楚,就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述一述”[14]。而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和认知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党史工作者提供了根本方法和科学指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而我们有些同志有一个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不研究中国的特点。”[15]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继承这一重要思想,还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新论断,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和认识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16]。此外,习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多读点历史,在这基础之上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并进一步指出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既不能用当代的条件去衡量前人,也不能苛求只有后人能做到而前人做不到的功绩[1]57。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更是明确指出,开展任何党史研究活动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根本的思想方法并一以贯之,认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党史和科学评价党史等重大党史问题的学理基础。这科学客观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是正确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理论土壤和根本依据,旗帜鲜明地指明了只有坚持辩证和唯物的历史思维和科学方法,才能有效祛除党史研究方面一直存在的沉疴顽疾,才能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当下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只有学懂弄通做实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党史研究这块“压舱石”,才能为广大党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指明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启示。此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英雄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分野根本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的观点立场分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剧中人”,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始终把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检验党的全部活动的唯一尺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质上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创造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为人民谋利益福祉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是党的不懈奋斗史,还是新中国建设发展史、改革开放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回首这百年漫漫征途,历史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在困境中奋起而攻坚克难,不断跨越一座又一座的巍峨高山,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守初心、担使命,矢志不渝地坚持与人民同在,为人民而生,坚持人民群众是“本”、是“源”,扮演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角色;并虚心以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不断汲取营养,汇聚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饱含深情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群众的心,为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17]。这既鲜活生动地呈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具体贯彻,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创造史最本质特征的深刻解读,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厚植扎根于人民这座“江山”的生动诠释。总而言之,党史研究的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以此为基点,始终心怀敬畏与良知,砥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的习近平党史观。而这也正是中国特色史学理论生生不息、永葆旺盛生命力和活力的奥秘所系。
(二)党史研究要坚持长时段、宽视野的大历史观
历史是由史实和表征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但客观真实的历史书写和研究绝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积,也不是零碎分散的历史故事缝接,而是能够准确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带给人清晰明辨的宏观有机性认知。事实上,党的前进发展史是充满复杂曲折的过程,这也决定着研究这一历史最忌讳的是非理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并置于大历史观的视野下加以阐述并揭示意义。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到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论述中便能窥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研究方法论的箴言灼见。习近平总书记既科学客观地提出了蕴有历史思维方法的“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又深刻鲜明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具体的、客观的阶段性演进,系统地说明了厘清史实与阶段是进行党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同时,在客观看待和维护历史原真性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在史实与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贯通、宏观审视和微观实证的统一中实现深化党史研究。常言道,“风物长宜放眼量”,任何实践问题都是主观指导客观并见之于客观的问题,而党史研究工作也都是贯穿于“观”的问题。这也就要求和昭示广大党史研究者要切实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有时代意识和历史站位,放宽视野从中国历史长时段和世界发展潮流着眼,透过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历史表征深刻分析其内在演变机理,探究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进一步从新时代高度拓展和深化党史研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我们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历史观、大局观,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两者关系[18]。今天,中国共产党亦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研判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仔细梳理党的历史自身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前进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整体性原则,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性奋斗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既不割断历史,也不虚无历史,并提出因应的策略方法,增强党史工作的可预见性、原则性、规范性和创造性。概而言之,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只有沿着大历史观这一视野和方法,才能系统深入地发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继承性、一贯性及其丰厚的价值意蕴,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路和前路,才能在宏阔的历史纵深中理解党史、解读党史,才能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常说常新,不断培育党史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三、党史功能观: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在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历史是一门唯一的科学[19],既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也是将来对过去的真实反映,“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20]。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真实记录,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无穷的精神力量,也述说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是新时代最生动、最丰富、最有说服力的“百科全书”。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最真切、最宝贵、最直接的精神激励就是党自身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因此,我们党一贯注重学习党史,以发挥中共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用党的奋斗历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探索的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用党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尤其是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更是明确指出,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18]。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是资政鉴政的“明镜”和“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团结中华民族持续不断的伟大斗争史,系统回望和学习党的历史可以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丰富有益的经验启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富有创建性地做出深刻阐释,“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1]。因为历史不仅是一面“明镜”,还是资政鉴政的“教科书”。一个成功政党所具备的素质就是能够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和借鉴历史经验,并充分吸收和汲取历史智慧,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知识上的武装,以发挥党史资政的作用。而我们党在系统回望过去奋斗路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和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所蕴含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一步提高了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应对风险挑战和研判未来奋进方向的能力和智慧,不断推动党和国家的发展车轮在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中驰而不息、阔步前进。历史新时期,面对国内外愈加复杂的执政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9]6。实际上,这并非是回归原有的历史进程或停止现实前进的脚步回归历史本身,而是以现实的问题追问历史,以历史的经验审视当下,进一步通过学史观成败、明得失、知兴替,从历史中获得效益、受到启迪,进而纠正和防范思想认识误区。同时又立足于历史与现实两个视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适合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判断、布局和决策,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正所谓“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22],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来述说党史的功能价值和作用意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更深刻地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新的要求和劝诫。只有充分研究党史、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才能在长期深入的历史思考中不断地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事业;才能在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现在,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在继续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科学创造未来,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所蕴有资政鉴政功能作用的最新概括,是对党各个历史阶段的相关史学理论的再重申、再要求和再丰富。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养人育人的“营养剂”和“清醒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质上也是一部构筑时代精神谱系的发展史,系统回望和学习党的历史可以为我们党组织开展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鲜活的历史教材和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是新的时代潮流下培育时代新人最好的营养剂[23]。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既形象又科学地指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资政鉴政的“明镜”和“教科书”,还是养人育人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4],系统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过往总是接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令人备受鼓舞的英雄事迹,他们一心为公、勇于拼搏、不怕牺牲、忘我奉献……的精神情怀能够跨越时空、春风化雨地融进人们的血脉心田,浸润其灵魂根脉,源源不竭地给予人们昂扬奋进阔步前行的力量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25],要通过党史学习和教育获得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洗礼,在学思践悟中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因此,历史新时期只有“身临其境”地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走过,讲好真实的党史故事,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熔铸理想信念之魂和精神丰碑,见贤思齐,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砥砺革命意志,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认同;才能传承和延续红色基因,不会忘记我们从哪里走来,始终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凝心聚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之,新时代下坚持研究党史、学习党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正确认识、科学评价百年党史的时代新人,在重温党百年来艰苦卓绝和辉煌成就的奋斗历程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深刻反思失败与教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不断升华对党的认识,在历史中汲取和增强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实现历史自觉自信不断向前,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伟业而持续奋斗。
四、结语
习近平党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新时代面向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党史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新的历史时期下系统研究和述论习近平党史观的主体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加清晰宏观地明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灵魂精髓,进而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以深入开展党史研究、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历史自信自觉,进而坚决抵制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多元思潮。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党史观能够指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蕴含着丰富历史经验和价值启示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代进步潮流中获得启迪和教益,从而科学地联通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进一步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实现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在历史变局中开新局育新机,在把握正确的历史航向上推动党和国家在鉴往知来中走向更遥远和更光辉的未来,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璀璨而又绚丽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