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的路径探索

2022-03-18王向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校企

王向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南 济源 459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教发规〔2021〕44号),都对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目的是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本文结合上级政策,立足济源产业优势、企业需求和学校实际,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进行了思考,提出产业学院建设的功能与定位、思路与原则、内容与任务、路径与步骤。

一、产业学院建设的功能与定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这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要立足育人、融合、创新的功能定位,可分为初级形态、高级形态两种形态。

(一)初级形态:多主体协同育人、多元化深度融合、多功能联动创新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实体

1.产业学院是一个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非独立法人机构

产业学院第一属性是学校,是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内设二级机构。只是这个二级机构的办学主体由学校一家拓展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家,是一个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办学机构,主要办学目标仍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产业学院是一个多元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

“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的特征和“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属性,决定了产业学院必须强化高校与地方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和融合,探索建立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推行多元办学主体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育才、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的管理体制,这是区别于传统二级学院的新型办学实体。

3.产业学院是一个多功能联动创新的产教融合平台

现代产业学院除了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外,还是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融为一体的多功能体,是一个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地方政府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人才资源、科技创新,学校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先进设备、前沿技术、师资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推进建设的25所鲲鹏产业学院、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立项建设的河南师范大学绿色水产养殖产业学院等23所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含6所大别山行动专项产业学院),均为此种模式。目前,此类产业学院最为普遍、最为可行,我们可借鉴其经验做法加快推进。

(二)高级形态: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拓宽企业参与途径,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3]

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探索改革,能够拓宽企业参与途径,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国内一些省份和一些公办高校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比如,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鲁教职字〔2020〕10号)、江西省教育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赣教规字〔2021〕15号),均支持政府、学校与企业等社会力量实施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办学,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一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二是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三是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技术服务中心等[4]。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沈阳东洋异型管有限公司以“引校入企”方式共建的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辊压产业学院,就是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5]。这种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是一种“小混合”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办学属性,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完善、产权结构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完善、收益分配难界定等普遍问题,尤其是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是限制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的最大瓶颈,可待国家政策法规更加完善后,再稳步推进。

二、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产业学院源起于产业、归根于育人、核心在共建。因此,建设产业学院要坚持根植产业,服务产业、以人为本,协同育人、共建共管,创新发展的思想。

(一)根植产业,服务产业

产业学院源起于产业,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要根植济源产业,服务济源产业。济源产业从“五小工业”萌芽起步,经过70年发展,形成了有色冶炼及深加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与此同时,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白银珠宝、文化旅游、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济源拥有超百亿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1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4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家、河南100强企业7家。济源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呼唤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两者相依相存、相辅相成。尤其是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以产兴城、依城促产[6],迫切需要建设以培养产业发展需要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产业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要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优势专业,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冶金产业学院、白银珠宝产业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学院、装备制造产业学院、电子信息产业学院、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文化旅游产业学院、食品化工产业学院、汽车产业学院、建筑产业学院、教育产业学院等,主动服务济源产业发展、工业转型、企业创新。

(二)以人为本,协同育人

产业学院归根于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2]。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要坚持以人为本,协同育人。学校要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企业育人才、围绕创新出成果,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不同业态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推进培养培训。产业学院只有能够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创新成果,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共建共管,创新发展

产业学院核心在共建,要创新共建模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互利共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产业学院要坚持开放办学思想,摒弃传统的“学校办学院”理念,打破校园的“围墙”界限,探索“校内”“校外”两个校区办学,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探索校企共建、校园共建、政校企共建、行校企共建、政校行企共建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7],推进“引企入校”“办校入园”“送教入企”等共建共管模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育才、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真正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8]。

1.“引企入校”模式

就是把行业协会、企业机构引入校园,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由学院提供宿舍、师资、教学资源等,企业提供实训车间、实训设备、师资等,共同培养人才。这是最常见、最可行的共建模式。

2.“办校入园”模式

就是与济源虎岭高新产业集聚区、玉川产业集聚区,乃至周边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合作,把学校办进集聚区(产业园),由集聚区(产业园)提供土地、实训车间、实训设备、师资等,学院提供宿舍、师资、教学资源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

3.“送教入企”模式

就是在若干大型龙头企业内部共建产业学院,把专业融入产业,把课堂搬进车间,由企业提供土地、实训车间、实训设备、师资、宿舍等,学院提供师资、教学资源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

三、产业学院建设的内容与任务

产业学院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地方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办学主体,亦涉及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建设产业学院重点要做好“八个一”工作。

(一)每个产业学院对接一个产业和一批企业

产业学院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和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和企业,没有产业和企业支持,产业学院就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水。每个产业学院都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瞄准济源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积极与济源产业链条中居主要地位或在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的龙头骨干企业对接,寻求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的利益结合点、共同点。企业发展的本质属性是逐利,学校育人的本质属性是公益,二者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发展目标存在差异[9],但又有共同利益,那就是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开展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的智库咨询和新型孵化器,以及河南省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激励、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抵免[10],等等,让企业看到共建产业学院的前景和优势,提高企业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每个产业学院打造一至两个核心专业群

办学校关键是办专业,产业学院要有与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的核心专业群。每个产业学院都要主动对标区域“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链、战略支柱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等高能级产业载体”的需要,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孕育交叉专业、打造核心专业等方式,建设一至两个服务产业能力强的高质量专业群,努力打造国家级一流专业或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三)每个产业学院探索一种符合专业群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核心是人才培养,产业学院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产业学院都要建立和推进多元办学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制度,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行企“多元”育人,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行业企业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共同研究制定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考核评价、平台建设、项目设计和师资建设等核心内容;按照“菜单式、项目化、开放型”的原则,共同建设一批“以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菜单式、项目化课程,构建通专融合、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将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全面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健全师生技能大赛制度,建立专业群课程审核、评估、动态调整机制;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职前学历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融通。

(四)每个产业学院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主体,产业学院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共有、“双师双能”的教师队伍。每个产业学院都要发挥产业学院各办学主体优势,通过“引、聘、请、培”等方式,政校行企共同组建符合产业学院菜单式、项目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和创新团队。一是“引”,引进产业发展引领者、行业协会专家、专业领军人才等专家学者,到学校或企业建立流动站和创新团队,通过混合编队、共做项目,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二是“聘”,聘请行业企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教学名师、非遗传承人等,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在学校或企业建立工作室,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行业企业专兼职教师人员中,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低于学校专职教师数量。三是“请”,邀请行业产业领域内专家,担任产业学院的顾问和特聘专家,积极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指导产业学院发展。四是“培”,校行企合作培育一批行业有权威、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建设“双带头人”(企业1名、学校1名);着力培养一批既能完成教育教学,又能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加强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国际研修、交流和科研合作,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五)每个产业学院组建一个产教融合专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产教联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抓手。产业学院要组建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专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每个产业学院都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联合产业学院其它办学主体的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产教融合专业联盟或专业类职业教育集团,要经常把企业聚集起来,组织产业发展论坛、创新驱动研讨等活动,增进交流合作,引领职业教育集团化、联盟式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对区域内没有成立而行业产业又需要的,争取民政部门支持,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宣传国家有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开展政策咨询、市场调研、规划编制、标准制定、资格审定等工作,维护行业产业企业合法权益,组织行业技术培训、技术竞赛,促进行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增强产业学院的影响力。

(六)每个产业学院成立一个产学研转创服务平台

服务发展是产业学院的重要职能,产业学院要承担起服务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的职能。每个产业学院都要聚焦产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河南砚艺研究中心、济源发展研究院、济源电子商务研究所、济水文化研究中心、孙思邈中医药研究所、济源冶金化工创新研究院、智能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及机电一体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功能,打造服务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创平台。继续加强服务产业企业的技术中心和创新平台建设,校企共建产业技术实验室、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中试和工程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加快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要把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完善学校科研后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作为项目和人才评价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围绕产业和企业申报课题,举办创新发展研讨会,编写专业教材,为产业学院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七)每个产业学院创新一种共建共管治理体制

产业学院作为多主体协同育人、多元化深度融合、多功能联动创新的组织形态,需要创新传统管理体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各产业学院可根据校企合作模式和共建模式,采取多种管理运行模式:一是“一个机构一块牌子”。产业学院与现有二级学院完全融合的,允许合作企业对产业学院进行冠名,以产业学院替代二级学院,校企进行全方位合作。二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产业学院覆盖现有二级学院部分专业的,产业学院与二级学院并行并用,校企通过共建企业冠名的产业班、订单班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

每个产业学院成立由校企双方(或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负责对产业学院办学过程中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理事会设立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3人,理事若干人。理事长由学校班子成员兼任,副理事长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人员等兼任。还可以聘任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的知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每个产业学院设院长1名,由产业学院所牵头的二级学院院长兼任,副院长若干名,其中至少一名副院长由企业方人员担任。产业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或校企合作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工作。

(八)每个产业学院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

多功能联动创新是产业学院的基本属性,产业学院要有支撑产学研创等功能的基本条件。学校要利用济源产教融合园区(学院新校区)建设契机,在保持规划设计整体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产业学院的特征特性,以及不同产业学院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实训、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不同需求,为每个产业学院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理实一体、产学研创融合的物理空间,为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如实施“办校入园”“送教入企”等共建共管模式,则需要产业集聚区(产业园)、企业提供具有理论教学、实训实习、科学研究等功能的物理空间。要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产业学院所服务的行业企业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统筹校内校外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动作高效的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基础,建设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转创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和培训基地,同时,在合作企业建设高水平校外实习实训、技术研发基地[11]。

四、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与步骤

(一)强化组织领导

1.统筹协调指导

产业学院建设坚持高校主导、行业企业参与模式。学校要成立产业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校企合作工作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它校领导任副组长。抽调专人成立办公室,统筹领导和协调指导产业学院建设工作。

2.落实主体责任

二级学院作为产业学院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接联系行业企业,开展签约、筹建、运行等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

1.完善支持政策

党政管理部门要研究国家产业学院政策,制定相关措施,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协调各方资源,扩大产业学院人权、事权、财权,激发产业学院主体办学活力[12]。

2.设立专项资金

学校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经费保障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重点用于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群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以及校企共建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校企联合开展的横向科研项目等。

3.加强人员保障

学校给每个产业学院所牵头的二级学院增加一名正科级编制和一名管理岗编制,专门负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对参与产业学院管理的企业方副院长等人员,按照工作参与性质和数量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

(三)强化建设管理

1.制定建设方案

学院层面要制定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计划、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对产业学院进行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产业学院所牵头的二级学院要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据产业发展,科学编制建设方案,明确总体定位、建设思路、建设内容、预期成效等,经学院批准后启动建设。

2.建设管理运行

产业学院所牵头的二级学院要积极寻找确定合作企业,协商确定共建条款,适时签订共建协议,举行挂牌仪式,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全面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适时对产业学院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推荐更高层次的建设立项。

3.绩效评价考核

建立产业学院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纳入学院年度考评体系,动态监测产业学院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建设进展和成效调整支持力度,对建设期满通过验收的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根据绩效进行奖补。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