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语文课时作业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2-03-18田桂华
田桂华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与批改都是一大难点,很容易在实践中出现作业总量过大、作业难度过高、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热情等问题,不但难以发挥作业本身对教学优化和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大力推动和实施“双减”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作业压力,让教育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同时使作业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助力现代教育的良好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双减”政策及其对小学语文课时作业布置的影响
(一) “双减”政策的出台
“双减”政策是国家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 《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 《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 等。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积极出台了相关的措施,开展了相应行动,推动“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实施。“双减”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课业之外,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双减”政策的落实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成长,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留出更多发现和培养自身兴趣的时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双减”政策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双减”让学生所面临的课业、学习压力明显减轻,避免了过度的学习负担给学生思想造成负面影响,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家长交流,参与亲子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 “双减”政策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巨大。从语文课时作业的布置层面看,“双减”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作业总量减少。“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而作业总量减少正是其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实施“双减”政策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以及其他学科的作业布置情况,适当调整作业总量,进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其二,作业质量提升。作业总量的减少,实际上能够为作业质量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教师将原本的精力花费在更少的作业布置上,自然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作业设计上,而非一股脑地布置大量作业,进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合适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作业总分量减少,意味着他们不用为了完成任务而草草、敷衍完成作业,而是利用多出来的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其三,增强作业的个性化。在大量作业充斥学生课后时间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往往像“一锅粥乱炖”,采取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大量作业。而基于“双减”政策的语文作业布置,则能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对作业本身进行思考,进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作业,以高度契合学生的作业需求,助力语文教学的优化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时作业的优化策略
(一) 增强作业趣味性
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不仅仅存在作业总量多的问题,还有作业趣味性不足的问题。而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往往是他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而枯燥、乏味、单调的课时作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热情,也就不能充分感受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满足感,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故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对语文课时作业的总量进行适当调整,还需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作业并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满足,真正做到将学生的作业负担转变为作业兴趣。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爱好,让作业成为满足学生好奇心,契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作业的认知和感受。否则的话,即便作业总量减少,学生依旧会认为语文课时作业只是枯燥乏味、被迫完成的任务,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动力与热情。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与课时作业联系起来,合理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能够大幅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走月亮》 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上附带的作业外,还布置了更具趣味性的作业。教师让学生回家后,在晚上观察月亮,并将自己看到的月亮画下来,比一比谁画的月亮最像真实的月亮。这种作业无疑更具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回家后纷纷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在观察月亮的过程中对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句子,课文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 丰富作业形式
在布置语文课时作业时,教师应当积极丰富作业形式,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防止学生在长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也能根据作业内容优选最合适的形式,进而保障作业的有效性。“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总量有所减少,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时间用来细致地理解作业内容与内涵,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而设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充分利用“双减”政策提供的良好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作业体验以及丰厚的收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极为关键。而且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中,教师可以为作业赋予更多内涵,进而推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语文课时作业成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常见的作业形式包括体验式作业、探索式作业、合作式作业、问题式作业、任务式作业、情境式作业、家庭生活式作业、社会生活式作业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 这篇课文时,教师布置了探究式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探究各种基于自然界动植物的特点而发明的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完成探究,如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询问家长、查阅教辅资料、阅读课外书籍、查询网络信息等。通过探究式作业,学生不但能够对课文内涵与思想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在探究过程中强化科学精神、探索意识,这对于他们的终身成长及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 把握作业难度
长期以来,作业难度的把控都是小学语文课时作业布置的难点之一。如果作业难度过小,那么往往缺乏足够的思考、探索、应用价值,不利于学生巩固基础、拓展思维;如果作业难度过大,那么仅凭小学生自身很难顺利完成作业,甚至可能导致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多且作业总量大,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只能根据教学大纲以及班上学生的平均水平,采取设置统一难度的方式布置作业,自然会导致部分学生觉得作业难度过大,而部分学生觉得作业难度过小。在“双减”政策下,作业总量明显减少,使得教师能够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具体情况,进而对作业难度进行合理控制。采取分层方法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根据学生语文基础、课时学习情况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设置不同梯级难度的作业。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学生都在难度适中的作业中顺利完成任务,同时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语文素养,感受完成作业的趣味和成就感。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 这篇古诗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将他们分为低、中、高三个层级。针对低层级学生,以教材课后作业为基础,适当补充作业并让学生弄清楚整首诗的寓意。针对中层级学生,以教材课后作业为基础,适当补充作业并引导学生探究整首诗简明语言和丰富内涵的内在联系,感受敏锐的感性与睿智的理性交织之美。针对高层级学生,以教材课后作业为基础,围绕苏轼的人生经历探究“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层次含义。
(四) 探索个性化作业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思想、认知、性格、情感体验、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意味着只有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性地设置个性化作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正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实施方向,故而在小学语文课时作业的布置中需要围绕其展开有效探索。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在各方面的不同,进而在实践中科学布置个性化作业。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语文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考量并面向不同学生布置独具个性的作业,是优化作业功能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 这篇课文时,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了以下个性化作业:1.喜欢读书的你,何不找找与“大海”“日出”有关的文章来读读。2.喜欢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日出的感受。3.喜欢朗读的你,不妨大声朗读《海上日出》 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语言帮助其他同学充分感受海上日出之美。4.喜欢观察的你,不妨在家中观察日出前后景色的变化。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作业,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充分感受语文作业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
(五) 规范强化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很容易被教师忽略。一来是因为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投入全部精力对所有学生的大量作业进行有效批改;二来是因为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只关注对错,没有考虑学生为什么会出错,更没有思考作业布置是否合适;三来是因为教师对作业的作用挖掘不到位,没有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作业批改结果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支持。
教师应结合分层作业,在收到作业后,首先对作业分层整理,这样能很快了解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的基础性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纠正知识性错误,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等生的理解性作业更多的应关注典型性问题,以了解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对于班级内高层级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进行拓展引导,鼓励学生延伸课外阅读,以开阔视野,增强语文素养。《小英雄雨来》 一文的拓展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为“你还了解哪些像雨来一样的小英雄”,当有同学回答“王二小、小兵张嘎、海娃”等人物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一读相关书籍,看一看相关影片,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规范强化作业批改。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并且在批改作业时应当做到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进行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时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需要在“双减”政策下得到全面改进。教师需要对“双减”政策进行全面研究、深入剖析,在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正确领会政策要义的基础上,弄清楚“双减”政策对作业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尽量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助力语文教学的优化,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