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发挥问题探析
——兼评《“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理论与实务》
2022-03-18胡耀东
胡耀东
(皖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31)
在大学规模与质量发展进程中,大学图书馆功能发挥的状况,值得包括馆员、领导者、研究者等各类主体关注思考。 大学图书馆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关系到大学图书馆的一般业务,更是关系到大学图书馆自身内在价值,关系到大学立德树人任务与目标达成等长远而重大的问题。 对此,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陈光华先生新著《“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理论与实务》(以下简称陈著)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一、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发挥之状况简析暨陈著背景与特点概论
在中国大学发展历程中,“双一流”这个词是具有新时代特色的。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论上来说无疑是重要且必要的。 对“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研究自然是很有意义的。 陈著绝非意在赶“双一流”的时髦,而是实事求是对当今大学图书馆理论与实务做了较为全面的检视,不只述其功、论其得,还揭其弊、指其失,并频频现新思、献良策,又透过图书馆,表达出对当今大学之道的思索。
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不在于其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 同理,大学图书馆的品位与功能,亦不决定于其楼宇装备以及管理软件的升级换代,而应在于其功能发挥程度与效果。然而,就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看,却显得有所偏颇。 有学者指出,当代图书馆学的研究被现象描述层面的技术传统覆盖,因而在发展中出现了理论描述的空洞和信息技术的强势这两种“病”[1]。 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图书馆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 经对国内多家图书馆学相关学术期刊近年选题指南或实际刊发论文的观察分析, 发现关于大学图书馆的研究,其侧重点在于关注相关资源开发、技术、服务及管理系统,而较少涉及教育问题。 现实中重技术与服务而轻教育的问题较为明显。 这些表现都反映了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 尽管在理论乃至实践中,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未能引起足够关注,但无论从理论、制度或是实践需求看,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都是值得探讨、应该受到重视的。
在此背景下,陈著则在相对全面论述大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时,较好地兼顾了大学图书馆服务与教育功能, 全面周严而不乏新颖独特之处,且新意与亮点突出。
陈著先描述了大学图书馆总体演变发展历程,展示了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继而先后聚焦我国大学图书馆的本质与功能、 任务与组织、党建与人力资源和制度,乃至于“型”式和资源等,做了多角度深层次探究阐发,每一层面的研究力图反映相关理论前沿与实践进展。
作品显示了作者在理论上的深邃思考,对实践过程的深切关怀。 陈著诸多观点论述,丰富了图书馆学理论,对大学图书馆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或指导价值。 例如,陈著对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与任务及其实现途径的阐述,立足现实,直面问题,见解明确,对策可贵。 其论并非泛泛而谈,字里行间体现着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事业心, 较强的政治意识。 陈著论及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及其有待加强之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全面思考;体现了作者将图书馆业务与党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思考的自觉,用党的理论方针指导引领图书馆工作的主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政治意识强,政治站位高;体现了对党中央“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贯彻;同时,打破了以往同类论著有意无意对党组织作用的淡化忽视,避而不谈的氛围,时代感鲜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理论之不足,又可为同仁在制度完善及工作实践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二、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之路径思考暨陈著部分论述的内涵解读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应得以进一步发挥,相应条件与路径初步思考如下:在大学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中,对教育功能及其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探讨论证,有更多涉猎及成果;图书馆学与教育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融合, 受到更多重视;在涉及大学图书馆各层级制度的制订修订时,须充分估计制度的时代要求、 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务必高度重视科学性和先进性,充分考虑、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体现理论前沿与政策导向,充分估计预期效应,力图对大学图书馆理论与实务发挥正确引领作用;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等读者活动或馆读互动,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教育价值、教育目标;馆员素质建设中,重视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及教育教学素养提升。 想必这也是符合陈著意旨的。
通读陈著全书后,我们还可以分别从作者对相关理论、制度、具体实践等几个维度的考察去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也可以从大学图书馆研究之主体、客体、活动等几个方面去发现著作展示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状态以及作者的真知灼见。
首先,对理论、制度等维度的考察中传达的部分思想观点。 就理论研究与总结而言,陈著在对大量文献的旁征博引中,清晰地梳理了图书馆学的前期成果,深度涉及了思想、文献、服务、教育等关键词,娓娓道来,翔实而能提其要。 在论及“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图书馆功能优化时,提炼出“必须思考”的三大类课题,其一即是“突出自主教育功能”,[2]P86-87 并进而指出,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首要任务便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大力引领全民阅读,促进大学校园阅读在地方文化繁荣和全民素质提升中的作用[2]P90。著作明确指出,“当代大学图书馆事业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构成,应该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P119,体现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 认识境界若此,应会是大学图书馆新的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得以发挥、新时代大学之道得以坚持的基本保障。
就制度研究与梳理来看,陈著对古今图书馆相关的“法”“章程”“条例”“规程”等多予关注,重点探究了历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揭示了其对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的界定及其产生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出制度内容对相应理论与实践发展确实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著作中特别点出,2015 版《规程》对大学图书馆教书育人作用进行强化[2]P67。 读者可以从中领会到,新时代的相关制度为强化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意图——这可看成是对以往该功能弱化的纠偏举措。 当然,陈著更是对大学图书馆内部制度进行了探究,并在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制度的原则重构之建议中,强调人本精神,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并称其为“制度的灵魂”。[2]P230 其实这也深化了对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的认识, 因为人的价值与尊严恰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终极目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对主体、客体等方面研究中反映的部分见解建议。 所谓主体,这里主要包含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含馆长)、读者、图书馆研究者(大多数时候也是前三类之一) 等几类人以及相应的组织、部门。 陈著的大部分内容涉及这几类主体,对其现状与问题做了较有深度的分析, 也表达了对组织问题、主体素养、馆读矛盾等的隐忧与对策。 比如,其中指出,大学图书馆党组织核心作用有待更充分发挥, 馆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应受到重视与调适,管理者对馆员队伍建设予以加强以及对馆员发展关怀多用心用情等[2]P73-300。
所谓客体,此处主要指馆舍(物理空间和文化环境)、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和制度系统)、资源。 在课程论观点看,可以说这些算隐性课程范畴,都与教育息息相关,自然应受到重视,其作用应当充分发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资源建设受管理者忽视、资源整合的合理性与及时性不够等问题不少见。 陈著对客体的此类描述中,是带有深厚感情的,尤其是教育责任感和政治意识。 这一点,当与其对主体的论述联系起来看。
另外,对实践活动的列举评述中体现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相对于理论的实践,与相对于主客体的活动,往往是合一的,所以合并略述。 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或“读书节”主题策划设计,具体活动的组织过程, 应当受到更严肃认真对待,应视作特殊的重要的课程,也当像一般课程那样贯彻“课程思政”理念。
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或文献, 若只有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自然产生教育效果。 要想让大学图书馆较好地发挥教育功能,资源必须经过优化及较好运用。 资源优化的标准,则必须源于对教育的正向作用、对时代进步的有益性的深度理解。 大学图书馆管理建设与使用时,若轻视、忽视或无视教育功能而谈技术与服务,则无异于舍本逐末、自甘降格。
大学图书馆的一切管理、服务工作,务必努力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只是在具体现实中,难免因制度问题、馆员问题或馆读矛盾等而消解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之道”的彰显。 这些也可以从陈著中寻得支持。
近几年, 有些大学图书馆在推动传统经典文化、红色文化、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典著作研读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书创作活动,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甚至形成了品牌项目。 此为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强化的表现。 但就全国范围看,类似活动范围与规模尚嫌不大,影响力有待提升。 对此,陈著也表达了热切关注和良好期望。
对实践活动中大学图书馆党建引领工作的重视与阐发,应算是陈著政治意识的体现,也是对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课题以及大学立德树人任务的呼应,体现教育观念的深化。
三、习近平关于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9 年9 月28 日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可谓情真意切,言近旨远。 该信虽非专论图书馆学的著作,但实已明确涉及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及其发挥的指导思想与途径,且对图书馆工作者寄予厚望,论断深刻,内涵丰富,值得图书馆工作者乃至相关管理者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如是,则必将对进一步办好用好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信中涉及图书馆性质的判断以及对国图的希望,也值得大学图书馆工作者学思践悟,让大学图书馆在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时代新人培养过程中,产生更鲜明更重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件正文第三部分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3]。 而大学图书馆则是高校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高校师生心灵、为师生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图书馆工作实践所印证。 而这里的“滋养心灵”“培育文化自信” 恰恰是新时代教育目标之重要维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健全人格的核心指标,是教育的要义,实际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的教育职责,是新时代大学之道的重要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部门,大学图书馆自然也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3]。 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中,这一要求必须彰显, 而不可被泛泛而谈的 “技术”和“服务”所掩盖或替代。 相反,以这一要求为重点的教育功能,应被前置、重视、落实。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图书馆功能认识上,应当视教育功能为核心与灵魂。 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教育功能的有效而充分发挥,才是新时代大学之道得以遵循与展示的条件,是大学图书馆景观中亮点乃至灵魂。
在陈著蕴涵的总体思想和具体章节字里行间中,明确可见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图书馆教育功能的论述相契合之处,前文分述已基本反映,兹不多言。 更丰富内涵,如对馆员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法治素养、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等的论述见解,读者读之思之自可体会。 相比于物质与技术条件,这些才是更好发挥大学图书馆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从而更好弘扬大学之道的更为根本更有价值的力量。 反过来看,这样也应该是大学图书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更有价值的理由与依据。
结 语
《国际图联趋势报告》在以全球化的视野诠释图书馆未来发展之路方面开展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也蕴含着深刻的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4]。 而陈著实际也在对大学图书馆理论与实务的深度研究中,表露了对大学图书馆发展之路,乃至于新时代大学之道的深刻反思。 我国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理应在发挥教育功能上有更大作为, 从而为大学读者滋养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为大学培育我国发展所需要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