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2-03-18田晓玲黄克强
田晓玲,黄克强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企合作育人的全过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高职院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挑战,也是高职院校提质培优的现实要求。
一、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行顶层设计,强调一定要发挥校企双元主体育人作用,将“三全育人”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形成育人合力、拓展育人载体、实施育人保障,构建起“三全育人”立体场域。由此,高职教育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必须校企双元协同发力。
(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高职院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精技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键一环。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树立品牌形象,增强高职院校软实力。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加强校企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思想、精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2]。
(三)学生树立职业信念的必然要求
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三大核心之一,良好的职业信念应具有爱岗、敬业、忠诚、奉献、乐观、开放、合作等精神。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企业参与度不高,学生缺乏对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深刻体会,对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没有真实感受。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有企业参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
二、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强
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等。思政教师存在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专业课教师缺乏一定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在“课程思政”上存在短板;高职院校辅导员多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专业与合作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不多、创新不够。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校企合作、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认识不一,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校企培养模式时存在针对性不强、应对乏力的问题[3]。当学生到企业实习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时间、空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主要由企业导师承担起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企业导师虽然专业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却有所欠缺,导致企业实习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这对校企合作下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二)校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深
合作企业往往更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思想教育,部分企业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共担教育管理之责、不能协同发力和实现良性互动,将会出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企业入校也大大增加了高职学生与社会和企业的接触机会,社会上多元价值观念和一些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职学生,使高校思想政治环境变得愈发复杂[4]。校企协同育人缺少顶层设计,企业所承担的思政育人职责未能明确,不仅达不到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还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丰富
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授,方式相对单一,有效载体不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企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现象。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企业教师多以讲授专业实践技能为主,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等思想教育内容往往很少涉及,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利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校企协同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团队
校企协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理论硬、专业素质强的校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是完善相关制度。通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待遇、遴选企业兼职教师等制度,增强广大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校企互训、交流座谈等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育人能力,逐渐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断增强育人效果。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员间的协同。加强“大思政”队伍共建,要做到信息共享、能力互补、育人互动,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校企共建、协同发展、素质拓展和工作能力方面有所体现。要实现校企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和工作全过程。
(二)发挥企业育人功能,推进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对行业、岗位和职业的认知度、接受度和信任度,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的准入审核。结合行业背景、专业对口等因素,通过企业资质审核、实地考察,将有思想、有规模、有文化、有情怀的“四有”企业纳入校企合作单位,在校企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使校企合作单位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5]。
校企合作要充分发挥企业实践育人作用。一方面,把企业兼职教师请进校园,通过讲授企业管理课、专业课,组织开展专业实训等校内教学任务,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养成职业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企业,通过体验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让高职学生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践岗位中解决岗位具体问题和面临的思想问题,逐步将合作企业打造为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发挥企业实践育人的作用和效能。
(三)创新思政育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1.发挥党建育人功能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和企业党建互通共建,充分发挥党建政治育人功能和组织育人功能。校企双方通过实施综合量化考核,围绕学生党员教育发展主线,完善教育大学习链,开展分层递进式教育培养,使学生将“四史教育”与企业创业史结合起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实现质的飞跃。
2.开展“三大工程”实现育人功能
融合企业育人元素,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共同开展“青春有礼、青春竞技、青春逐梦”三大工程。“青春有礼,从我做起”工程是提高学生修养和品德的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利用一个文明大讲堂,开展生活有礼、学习有礼、活动有礼、职场有礼的讲座和比赛等文明修身类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做到明礼仪、重修身、守规矩、塑形象、靓青春。“青春竞技,助力就业”工程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职业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组建以党员、校内外教师为指导教师的专业团队,创建专业兴趣特长小组、专业协会、创客空间三个创新组织,搭建专业、就业、创业三个赛事平台,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在专业竞技类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青春逐梦,成就自我”工程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理想信念教育工程。结合专业特色,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党课、团课、学生“一学一做”“听我讲、大家辩”“一节一活动”“一假一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成长,不断锤炼学生品德修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青春有礼、青春竞技、青春逐梦”三大工程以文明修身、技能提升、思想引领为育人主线,相互联系,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循环递进,形成校企共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