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他山之石”
2022-03-18杨闻宇
杨闻宇
李世民所选用的骨干人物,是凌烟阁上的24位功臣。一位史学家说得好:“论用兵制敌,没有谁能超过李靖;论辨析是非,没有人能强于魏徵;论解危救难,首推敬德。”可这三位,俱是从唐王朝刀口下侥幸存活下来的“他山之石”。
唐王朝草创之际,强敌林立,在相继攻克一系列营垒之后,李世民“喜于克敌得俊”。他目光深邃,抱负远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战云倥偬之际,就在思谋着日后的壮大与发展。
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的属将,降唐后,与之同伙者又叛唐而去,唐之诸将疑及敬德,将其囚禁并打算除掉,被李世民解救。救下来不久,在敌营悍将单雄信突袭李世民的紧要时刻,敬德枪挑单雄信于马下;“玄武门之变”,李元吉用弓弦套住李世民的脖颈,敬德雷吼而至,一箭射翻了李元吉。政变成功,敬德排名第四,他很不服气,御宴时挥拳泄愤,几乎打瞎了从旁规劝的李道宗的一只眼睛。后来,李世民问敬德:“听人说你要谋反,这是怎么回事?”敬德道:“我跟你出生入死,侥幸还活着,现在身上留下的唯有伤疤。你现在大业已定,就怀疑我吗?”说着解衣摔地,亮出伤疤。李世民面对伤疤而流泪,连忙劝解:“快穿上衣服吧。我正是不怀疑你,才好意提醒的。”
李靖作为隋朝将领,发觉李渊行将反隋而向朝廷告密,被李渊捉拿而问斩,李世民为之求情,使李靖得以保全性命。在李家兄弟反目后,李世民私下向李靖借兵,李靖却断然回绝。而今李世民坐上龙椅,面对背恩的李靖,当怎么处置呢?外患袭扰,威胁严峻,李世民借重李靖;李靖凯旋还朝,便立即交还兵权。功高必赏,李世民拜李靖为相。李靖上殿恭谨,以年高多病为由要求退休。李世民批准了其辞职申请,可过去不到半个月,吐谷浑又进犯凉州,李世民让李靖再次挂帅出征,只用了半年时间,攻灭吐谷浑。对李靖斟酌入微,默契于怀,可谓君主对臣下的体贴、爱惜,更体现了李世民精明、稳妥的用人之道。
至于魏徵,他先投反隋的元宝藏,后随瓦岗寨的李密归顺李渊,不久因被俘效命于窦建德,窦建德失败后,为太子李建成效力。眼见秦王府蒸蒸日上,威胁到太子的地位,魏徵“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及早干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召徵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徵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正是这样一个凛然、镇静的文士,让李世民为之敛容,“擢拜谏议大夫”。魏徵前后进谏二百余事,君臣博弈形同水火,有时与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对魏徵而言,步步都踏着刀刃。李世民曾对魏徵这样表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也足为良工耳。”
这是个非常精妙的比喻。良工与石材,切磋过程中是互为因果的。始初从政时的魏徵、李靖、敬德,也是一尊尊粗糙的巨璞,他们在李世民的手里被雕琢、磨砺,才以卓异的形象留名于青史。古人云: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这些亦智亦勇的“他山之石”,能被李世民珍惜,也证实了李世民不寻常的襟怀与气度。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臣也是舟与水的关系。贞观盛世者,众之所积也,李世民吸取前朝教训,聚合了一大批智者、能臣,群策群力,才在历史长河中划出了一道亮丽灼目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