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舜俞《庐山记》价值论析

2022-03-18赵慧萍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庐山史料

赵慧萍

(新疆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庐山记》产生于方志成熟定型的宋朝,是当时名士陈舜俞(1026-1076)谪监南康军盐酒税时撰写的一部山川之作。“庐山”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其云“余(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1]。古代明贤周景式、刘遗民、张野、王彪之等人也都曾撰写过《庐山记》,上述诸家的《庐山记》在散佚前可能对庐山山志的撰写产生过一定影响。历史上记载庐山的史料比较匮乏,陈舜俞的《庐山记》,作为为数不多的记录庐山的系统而全面的文献,其珍贵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清朝编修《四库全书》时,史部地理类山川之属只收录了七部著作。当时,三卷本的《庐山记》就位列其中,其价值就足以可见。《四库全书》对《庐山记》颇为重视的原因便在于“北宋地志,传世者稀。此书考据精核,尤非后来《庐山纪胜》诸书所及,虽经残阙,犹可宝贵,故特录而存之”[2]。古人也曾对陈舜俞《庐山志》有过极高的评价:“夫山水之志,始于唐李冲远《南岳小录》。若李归一《王屋山记》,杜光庭《青城山记》,多方士浮诞之言,惟宋陈圣(舜)俞《庐山记》最为精核”[3],可见,《庐山记》作为一部全面观照庐山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山志,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其价值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前人却未曾细究。笔者将在梳理陈舜俞《庐山记》版本及内容的基础上,详论其不同层面之价值。

一、《庐山记》的版本

《庐山记》的版本主要有三卷本和五卷本两个系统。三卷本中,主要版本有《永乐大典》本、纪晓岚家藏本、《四库全书》本及《守山阁丛书》本。其中,《永乐大典》本中,如今仅留存其引文两条。纪晓岚家藏本为三卷本的祖本。而《四库全书》本中,《庐山记》的底本就是纪晓岚家藏本。《守山阁丛书》本中,在史部收录了《庐山记》,卷前有《四库全书提要》之《庐山记》提要。五卷本《庐山记》中分为五卷八篇,五卷本有《吉石庵丛书》本和《庐山志副刊》本等。五卷本作为完本,比残卷三卷本多出许多内容,而三卷本虽为残卷,亦有自己独特之价值,如五卷本中时有阙文的文本与三卷本相比,其讹夺之处也不得不依据三卷本进行补正,极其珍贵。

二、《庐山记》的内容

三卷本的《庐山记》包括卷一《总序山篇》、卷二《序山北篇》、卷三《序山南篇》,以及附《庐山略记》一部。五卷本的《庐山记》作为一部完整的庐山山志,全书共分为五卷八篇。卷一分为《序山水篇》《序山北篇》,总述庐山历史与总貌;卷二为《序山南篇》,介绍康王谷、庵岩庄、绿野亭等胜地;卷三分为《山行易览篇》和《十八贤传》;卷四为《古人留题篇》,记录东晋至南唐之间的名家诗歌;卷五分为《古碑目篇》《古人题名篇》,记录庐山名碑碑题、撰书者刊刻年月、唐五代人题名等内容。

《庐山记》较为全面地记述了自东晋至北宋七百余年庐山历史与发生其间的文化、文学活动,也保存了丰富的碑记、诗文资料。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与庐山相关的史地资料较为匮乏,陈舜俞便前往实地踏察,对庐山及周围的山貌地情、文人轶事进行考证。《南康旧志》中有陈舜俞与刘凝之乘黄犊六十日游尽南北山水胜迹,著录《庐山记》的记载。《庐山记》中也记载有:“余始游庐山,问山中塔庙兴废及水石之名,无能为予言者。虽言之,往往袭谬失实。因取九江图经、前人杂录、稽之本史或亲至其处,考验铭志,参订耆老,作《庐山记》。”[4]41c可见其记述之详细,考证之缜密。作者实地考察,尤其是对碑石、历代名人题咏的搜集整理,对后世山川之作的撰写奠定了深厚基础。

三、五卷本《庐山记》的价值

(一)文献价值

1.诗歌校勘辑佚的文献之源

南唐时期,庐山作为文化中心,吸引诸多诗人前往。由此,《庐山记》中也披载了许多南唐诗人的作品,其在辑佚补失、校勘考证方面有着重要价值。陈尚君先生就曾指出“而北宋中期,陈舜俞以实地考察记录唐代庐山的遗迹,保存大量诗章,更为读唐人庐山诗所应知,其书存唐人佚诗之富庶,也可揭出”[5],而且陈氏也确实从五卷本《庐山记》中辑录出二十多首不见收于《全唐诗》及诸唐人别集的诗歌,将其收入《全唐诗补编》中。从文献校勘辑佚角度来看,《庐山记》的价值不可估量,如张毅夫《春暮寄东林寺行言上人》,全诗为十八句,陈尚君先生在旧辑《全唐诗续拾》中据钞本仅得十句,脱漏了“上人开梵夹”四句和“危磴随僧上”四句,据五卷本《庐山记》予以补齐。颜真卿有一首诗是《栗里》,《全唐诗》卷一五二、黄本骥的《颜鲁公文集》卷一二有所收录,题作为《咏陶渊明》,而五卷本《庐山记》中题作为《栗里》,且注为“未见全篇”,由此可知所录为片段,可审订后世文本之误,予以补失。五卷本《庐山记》中也存有贯休的佚诗。贯休有诗《题东林寺四首》,其一在其诗集《禅月集》中漏收,而在五卷本《庐山记》中有所收录。

2.职衔信息保存、纠误、补白之值

庐山坐落于古代南康、九江间,古代诸多地方官员都曾游览庐山,与此同时留下了大量的职衔信息。一些正史中的传记,对于有的官职在任或卸职的年代记录缺失或记录不详,而石刻上的绝大多数作者署款,则提供了准确时间,为研究者研究名人生平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庐山记》卷五《古碑目篇》和《古人题名篇》中,记载了大量与庐山有关人员的职衔信息,通过这些职衔信息,研究者不仅能够探究官员官职在特定时期的发展变化,也有益于进行保存、纠误、补阙官职信息,研究职官制度变化。例如在《序山南篇》中记述有:“光化中,希奉上人重修,江州刺史成纪侯李奉宗奏为永昌院。”[4]40b而在郁贤皓的《唐刺史考全编》中,就依据此句考证说明了光化年间(898-901)的江州刺史为李奉宗。[6]在《序山北篇》中记载了王崇文“百胜军节度使王崇文书”[4]29a,两《南唐书》[7-8〗中有传,王崇文任职的是虔州百胜军节度使,朱玉龙在《五代十国方镇年表》中据此考证出此书信写于保大二年至三年(944-945)[9]。

3.金石文献的保存之功

《庐山记》中收录了大量的石刻碑文资料,具有极高的“金石目”价值。其补充了史志中原始资料的缺失之处,保存了一些失传的文献,不仅为地方区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史料,还为研究庐山当地的史料提供了历史资料。

王象之《舆地记碑目》卷二中记载“陈令举《庐山记》五卷,碑刻记什,莫不毕载”[10]。陈舜俞卷五所记仅碑目、作者、立碑年月,虽无具体文字,但对后人庐山碑记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存历代名人题咏、石刻碑记做出了贡献。“峰半如有石室,中有文字……昔有好事者,往摹之仅百余言,今人无复至者”[4]30d,《庐山记》中记载了霄峰石室古字的情况,与《一统志》中所描述的石室极其深险,好事者只摹得百余字的情形相互印证,两则史料形成了互证。而关于石室古字的价值,明代郭子章就曾在《豫章诗话》中认为,石室六字开豫章万世文字之祖。《庐山记》中对于霄峰石室古字状貌的记载保存也有重要价值。两宋之际,庐山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残损,宋朝的部分摩崖题名、石碣碑刻等信息,都有赖于其山志而得到保存,极大地弥补了地方志、山志记载中关于庐山信息的缺失。

(二)史料价值

1.社会史料

《庐山记》中涉及到诸多社会史料。如《叙山北篇》在记叙白公草堂时,记载有“五代衰乱,复为兵火野烧之所毁。至道中,郡守孙考功追构之”[4]22c。由此则史料可知,唐末五代动乱对当时建筑物的损毁情况。再如《序山北篇》中有“显德六年,元宗赐田,使给诸庵岩,无田者,岁取其粮者二十六庵岩,南抵吴章山五里。”[4]18a则记载了南唐显德六年(959),南唐元宗赐田给诸庵岩无田者的情况。

2.地理景观史料

《庐山记》为庐山地理景观研究提供了史料索引,著录内容反映了当时庐山172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总序开篇,而后将地理景观在山南、山北的情况加以介绍,是对当时庐山地理历史及总貌的纪实性描述材料。如《序山北篇》中有:“道西有云庆庵,旧名云镜……云庆宝积皆在宝严之南。由云庆过宝严亦三里,宝严之东十五里,有下龙泉院”[4]18a,在较短的文字叙述中就点明了多个地理景点,可见其地理信息含量之大。各卷各篇中用大量的文字,对庐山历史沿革及人文地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世人了解庐山胜地景观的历史变迁大有益处,弥补了庐山史料之不足。

(三)文学价值

1.推进了独立完整的庐山游记文学的成熟

《庐山记》的出现,推进了庐山山记由单篇到系统著述的体例发展。东晋时期,出现了山水游记《庐山略记》,其后出现了张野的《庐山记》、刘遗民的《庐山记》、王彪之的《庐山赋序》、伏滔的《游庐山序》、周景式的《庐山记》和《石门涧记》等作品。陈舜俞五卷本《庐山记》的出现,完善了当时已经出现的记录庐山山水的片段,更加推进了独立完整的庐山游记文学的成熟。全书以宏大的体例规模对庐山的历史与总貌进行了描述。按陈氏精巧的构思,五卷本的《庐山记》,卷一总述庐山的历史沿革及总貌,卷二到卷四详述庐山名胜及与庐山相关的诗歌,卷五考据庐山碑记石刻。由于景物胜地较多,陈氏在剪裁布局上进行了区分,详略得当,其中合理严谨的结构布局,对后世进行山志撰写以很大启迪。

2.记录了文献保存之处

《庐山记》作为不可或缺的研究庐山历史文化的史料,其中记载了大量的文献保存之处,这对于我国典籍文化流传与继承具有较大益处。如《序山北篇》中有:“凡乾德中,所赐缘德手诏四道、宋齐丘书简八幅、晋王景遂书、百胜军节度使王崇文书,及道济所衣三事衲,并藏于广福”[4]29a。在陈舜俞游览庐山之时,看到了距己百年之前的手诏、书简等保存情况,并记录在书,便于后人查找。再如在《序山南篇》中,“元宗之徙南都也,至此院赏恋久之,故有烈祖、元宗、后主之画像,及元宗之旧榻藏焉”[4]34a。南唐元宗因军事压力到庐山游览访胜,因此留下了画像、旧榻等物品,在先禅院得以保留,被陈舜俞在卷三中记录了下来。

(四)旅游参考价值

1.介绍了庐山旅游路线

陈舜俞在庐山骑黄犊进行实地考察,援据典籍,搜集传闻,将其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成有着真情实感的专门山志。陈氏采取实录的书写方式对庐山诸景进行客观描述,描摹庐山风景力求真实。通览《庐山记》,陈氏先对庐山地理形势和历史文化进行概括,然后以游览路线为序对山中景观名胜展开具体介绍,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山中旅行游览。其中,陈氏就记载了两条北宋时的登山大路,一条是从山北至香炉峰,而后直下二十里到达栖贤谷;另外一条则是从庐山西麓至大林峰一带。元丰七年(1084),苏轼游访庐山时,将这部山志随身携带,当作路线指南,可见其旅游参考价值。

2.展现了庐山名胜古迹

《庐山记》中记载的景观,皆分布在山北、山南两地,山北有白公草堂、虎跑泉等胜地,山南有康王谷、白鹿洞等景观,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其中都蕴含着多样的旅游资源,且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详细记述了游览里程及周边景色。如:

由江州之南,出德化门五里,至延寿院,旧名罗溪壇。过延寿院五里,至石塘桥,有濂溪,周郎中之隐居,周名惇颐,字茂叔,道州人。仕官有才略……名曰濂溪。[4]17c

《庐山记》作为庐山地理景观的文学著录,既丰富了庐山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开拓了庐山的人文境界,又丰富而又立体的将庐山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在世人眼前。

四、结语

总之,《庐山记》体例宏大,内容清晰,以实录的形式著录了宋朝以前庐山的总貌及历史,作为珍贵的庐山研究史料,有诸多方面的价值。在庐山文献、文学等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或辑佚纠补,或与其他相关史料形成互证,在文献的传承和记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庐山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解放军守护天一阁史料辑注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五卷本)》出版
庐山 牯岭!Cooling!
《望庐山瀑布》
史料二则
做一次庐山客
毛泽东登庐山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李白 庐山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