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2-03-18沈文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运动身体素质

沈文丽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面对高校学生肥胖率升高、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趋势,高校体育课程的运动训练和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运动训练意识,以及校内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师业务水平等影响因素,改善体育运动课程教育、提高学生运动训练效果,设置科学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项目、教学执行流程,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监督管理,从而有效保证体育运动训练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训练学习质量[1]。

1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涉及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高校体育课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

高校体育课程、体育训练活动的经费来源,通常由地方财政、校内行政部门拨款,为不同体育项目设施采购、教学活动开展等提供资金支持[2]。其中高校体育教育部门下拨的大部分财政资金,往往被用于校内体育场的建设,以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标枪、铁饼、跳绳等运动器材的采购,通过多种体育运动场地、运动器材设施的采购与建设,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训练的环境。

1.2 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观意识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教育中,学生本身的体育训练主观意识、学习积极性,会对最终的体育运动训练结果产生巨大影响[3]。高校部分体育专业学生,日常运动训练意识更强,也更加渴望通过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跳高等运动项目的实践,取得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但那些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则往往缺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意识,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本专业的课程学习之中,忽视体育课程学习、基本体育运动项目训练,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1.3 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及敬业精神

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主体,对开展体育运动训练活动、训练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大多数体育课程教师、体育教练,通常是由高校从校外招聘或聘请的专职教师,或者将部分优秀的体育毕业生留校任职,这些教师在体育专业能力、教育水平方面参差不齐,但都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

1.4 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运动训练方法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其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频率、训练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其中刚进入高校新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优于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也更高[4]。从不同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来看,肥胖体型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差,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参与主动性较差,投入的时间也更少,不愿意开展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训练。

2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开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训练课程财力资金有限,软硬件投入不足

不同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通常是依托本校提供的资金,对体育运动场地、体育训练器材进行购置更新,以及引入网络化的体育教育内容,对学生作出系统的体育运动训练培养。由于高校内部财力资金有限,往往校内管理部门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计算机实训室、生化实验室等专业教室建设,留给体育运动场地、训练器材建设的资金不多,导致体育训练课程教育的软件、硬件更新较慢。

2.2 体育训练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业务水平低

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教练本身的业务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训练教育的效果。但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训练课程中,往往难以聘请到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多数教师只是根据上级分配的教学任务、考试要求,向学生讲解每节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训练内容,教师本身体育教学的业务水平低。另外,高校体育训练课的课时安排少、教学流程设置不合理,也限制了学生体育运动训练项目、训练活动的进行。

2.3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体育训练技巧不足

高校大学生自身的肥胖程度、身体素质,对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面对跳高、跳远、标枪投掷、铅球投掷等竞技项目时,那些身体过于肥胖或身材矮小的学生,一般很难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体育项目训练的规定动作。另外,部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不高,在跑步、跳高、跳远、球类运动中的姿势不准确,缺乏身体肌肉的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动收缩训练,由此导致体育运动训练最终的效果较差,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自信心。

3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提升的创新对策研究

3.1 加大体育运动财政支持、硬件设施更新的力度

首先学校需拓展体育运动的项目资金来源,从多种渠道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将财政资金用于校内体育场的建设,以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标枪、铁饼、跳绳等运动器材的采购,或者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专业技能训练、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机会。其次,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体育项目训练需求,合理配置规划训练场地、体育训练器材设施,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意愿、体育运动能力。

3.2 加强专业体育训练师资、教练业务水平培养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师资队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运动项目实施、教育教学水平,因而在综合性体育运动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先要制定体育课上岗培训、外聘教练的规章制度,根据现有体育师资的年龄分布、教学经验,进行校内教育人员的不定期职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体育实践技能的培训。

之后由体育课程教育的教师为主导,设置每节课的体育训练项目,带领学生进行跑步、跳高、跳远、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5-6],考核每名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强度、训练指标的达标率,尽可能提升体育运动课程的训练效果。

3.3 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技巧

根据不同学生身体的肥胖程度、体质水平,设置慢跑、长跑、体操等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加强体育专业、其他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逐步提高其参与体育活动时的身体适应能力、专业动作实践活动能力,培养运动员坚定的体育训练意志、熟练的体育运动技能。此外,针对学生参与体育项目训练的技巧缺乏问题,选择合适的交叉训练法、变换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层次化、多项目的循序渐进教育,指导学生掌握肌肉伸缩、关节活动等的技巧,达到专业课程规定的体育运动训练效果。

4 结语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训练活动的组织中,校内管理部门要为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提供相关财政资金、训练硬件设备的支持。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场地范围、运动训练量,组织相应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执行流程,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力量、速度与耐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完成体育运动项目和训练任务,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训练需求。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运动身体素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