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治国平天下之道
2022-03-18南宋吕祖谦
[南宋]朱 熹 吕祖谦
明道先生尝言于神宗曰: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易》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审也。惟陛下稽先圣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尧舜之道备于己,反身而诚之,推之以及四海,则万世幸甚。
伊川先生曰:当世之务,所尤先者有三。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今虽纳嘉谋,陈善算,非君志先立,其能听而用之乎?君欲用之,非责任宰辅,其孰承而行之乎?君相协心,非贤者任职,其能施于天下乎?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
(原文据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近思录》)
【译文】
程颢曾对宋神宗说:能得天理之正道,又能尽人伦关系之极致的,是尧舜之道;运用自己私心,而假借仁义之名而仅得仁义之偏的,是春秋五霸们所行的事。王道平直就像磨刀石,它以人之常情为本,从礼义出发,行王道就像在大路上行走,再没有曲折;霸者的路却是崎岖的,辗转于曲折的小路中,而最终都无法和他同入尧舜之道。所以诚心诚意地行王道就成王道,假借着王道的美名而威霸天下就成霸道了。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只在审察起初一念之差而已,这就是《易经》上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最初的一念之差不可不审察啊。希望陛下您考察古代圣王之言,考察人事之理,明白尧舜之道本具备于自身,然后反身求己而诚其心,推广其道而行于天下,那就是天下万世的幸福了。
程颐说:当世之事,特别应该优先做好的有三项,第一是立志,第二是责任,第三是求贤。尽管有人献上好的谋略,陈述好的计划,如果君主不先立志,能听从并采纳吗?君主想采纳,而不责成专任于宰辅大臣,那谁来接受去执行呢?国君宰相同心协力,没有贤者在下任职,那么能够推广于天下吗?这三项是治国根本,至于具体临事裁断,那只是具体应用。这三者之中,又以立志为根本。所谓立志,就是至诚一心,以实行圣人之道为己任,以圣人之垂训为必定可信,以先王之治法为必定可行,不被近世的规则习俗束缚,不被众说纷纭所迷惑,而坚定地以使天下达到上古三代之治为目的。
【简析】
《近思录》为南宋理学领袖人物朱熹与吕祖谦合编,编订这本书的目的,朱熹说:“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即认为理解北宋四子乃是理解儒家六经的入门阶梯,希望他们合编的《近思录》可以作为理解北宋四子的入门读物。正因如此,《近思录》中的语录可谓无一不精,都值得反复体味。南宋以后的700多年中,《近思录》长盛不衰,一直都是一部对所有儒家知识分子影响很大的子学著作,在儒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此次所选两则在《近思录》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中分列二、三,可见朱熹、吕祖谦对二程兄弟的这些治国之道非常重视。第一则认为国君应该诚心诚意以仁政治天下,不可私心假借仁义之名而行霸道,重点强调君王在初始用心就应该符合天理之正,否则便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这样才可望实现以德服人的王道。第二则是程颐代替其父向宋英宗进言的奏疏,认为治国根本有三:第一是国君先立效法圣王之志,第二是国君对宰辅大臣责其事专其任,第三是国君、宰辅同心协力,又任贤使能。程颐所谓“以立志为本”与其兄程颢的“诚心而王”强调君王心术纯正的用意完全相同,但在实践层面又增加了“责任”与“求贤”两点,对于谋求治道的历代君臣而言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