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报刊发刊词特点论析

2022-03-18贾一凡雷家军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报刊理想信念民众

贾一凡,雷家军

(浙江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一、引言

发刊词是刊登在报刊创刊号上用以表明报刊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和要求等内容的文章,是报刊创办的宣言和先导,对读者认识和接受报刊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报刊发刊词以其特有的理论内涵、精神风貌和思想力量,推动了中国革命理论的传播和革命道路的探索,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和时代性色彩,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一条重要的红色文化脉络。

二、坚持革命理论引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

坚持革命理论引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是红色报刊发刊词的重要内涵。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所创立的最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充满了理性的光辉,彰显了真理的力量。马克思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出版自己的报刊,他把这看作是“工人阶级有觉悟的组织迅速发展的最好证明”[1]。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共早期领导人创办了一批用来宣传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红色报刊,而红色报刊的发刊词常常以高度凝练和鲜活的内容和形式,把革命理论引领作为神圣使命,推动着革命者理想信念的提升,促使革命者将理想信念建立在坚定、系统的理论基础上,让革命理论与革命信仰不断统一。在革命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代表着广大民众共同诉求的理想信念是红色报刊的灵魂,指引报刊向前发展,为人民所接受,并且推动红色报刊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就要加强对红色报刊革命理论的引领,使其成为党发动革命运动最有力的武器。《劳动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在其发刊词中说道:“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2]365该刊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从现状、地位、困境等方面对工人阶级做了相关分析,为他们指明出路,为共产党人学习马列著作、提升理论修养提供了有益指导。中国共产党通过红色报刊发刊词这种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较好地向工农群众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客观上加强了对广大群众革命理论的宣传和引领。同时,也提升了宣传者自己的理论水平。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定程度。以党报为核心的红色报刊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党的思想上的领导者,系统发挥理论的真理。这些革命理论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丰富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知识的宝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其思想理论的先进性,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报刊和发刊词始终关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为之后更加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任务做准备。

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集中反映。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理想信念能够为现实活动提供源泉和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毕生追求。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共产主义:“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3]686红色报刊发刊词将共产主义称为人类最美好的制度设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和最高纲领。发刊词在宣传中坚持这一特点,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并将它传递给广大群众。正是在这一理想信念的锤炼下,中国革命史上出现了一批批具有坚强革命品格和高尚革命情操的革命者。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实践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红色报刊发刊词正是以这个方向为指引,始终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前进。创刊于1920 年11 月的《共产党》月刊,真实地反映了党在筹建时期的情况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理论和认知。其发刊词中写到要实现把广大劳苦人民从奴隶境遇中解救出来,就“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3]366。红色报刊及其发刊词通过在无产阶级中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广大群众逐渐知晓无产阶级革命的道理和革命赋予人民的历史使命,唤醒了群众的思想觉悟,赋予了他们革命的希望和力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批中国共产党人怀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救国救民志向,憧憬共产主义、崇尚相信科学、认同人民声音、热爱历史传统、相信人类未来。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始终坚持着这份理想信念。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到,该刊的任务就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的中国共产党”[3]602。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来说,充满希望的未来更有宣传力量,而共产主义承担了人们心中的这份希望,报刊作为理论的前沿阵地更是肩负着把这一信念传播给广大群众的重任,因而,不可避免地在众多发刊词中都有所体现,这是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也是红色报刊能集中最有才能最有信仰的宣传力量在自己的报纸上的原因。

理想信念的坚定,是因为理论知识的正确和先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才能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这些发刊词在内容上始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快速、有力、坚定地推进了理想信念的产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有力、彻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更加鲜活,让理论和信念在实践中相互推动、相互发展。

三、坚持推进革命运动,奋力唤醒民众自觉

坚持推进革命运动,奋力唤醒民众自觉是红色报刊发刊词的基本特征。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共产党人逐渐意识到要实现民族革命运动的成功就必须在推进革命运动中唤醒广大群众的自觉,号召他们广泛参与革命运动。红色报刊特有的可以超越自身群体利益的高远理想,使得其能够成为推进革命运动的先导,这一远大理想所具有的纯洁性和广泛代表性是唤醒民众自觉的有力武器。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红色报刊发刊词都紧紧围绕推进革命运动的主题。注重革命运动的实践探索,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强调:“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533发刊词亦遵循这一原则,在其内容中积极分析社会的具体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探索中不断推进革命运动。

《向导》周报在发刊词中谈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人、学生、新闻记者、工商业家及政党等群体,都应该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宗教信仰等自由,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但是,就实际而言,这些权利都被统治者无情地剥夺了。因此,要争取到这几项‘生活必需的自由,断然要有誓死必争的决心’[2]371,开展革命斗争运动。”发刊词面向广泛读者,触及直接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议题,因而号召民众觉醒并推动革命斗争这一特点是贯穿红色报刊宣传与报道主线的关键性节点。

《红色中华》发刊词指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向广大劳苦群众介绍革命斗争和革命运动的情况,帮助工农群众更好地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而且还要采取“斗争的方法”,使自己成为“扩大苏维埃运动的勇敢的战士”[2]395。最终通过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斗争来推翻反动派的统治,最终实现全国胜利。《红色中华》明确表明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其主要任务是要发挥中央苏维埃政府对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并全力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发刊词坚持推进革命运动的特点也为党开展革命事业起到宣传和促进作用,赋予了共产党人争当前锋、勇打头阵的职责。同时,革命运动的不断推进也使得无产阶级拥有改造旧世界,翻身做主人的决心和勇气。《中国农民》的发刊词中首先指明中国农民正在遭受帝国主义、国内军阀和地主恶霸的三重压迫,要求得解放,实现国家的自由和平等就要发动农民运动,推行国民革命,并且要向农民阶级招手,为他们提供指导。发刊词始终坚持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革命发展、革命制胜的基本规律和成功经验。

唤醒民众革命自觉是贯穿于中国革命始终的思想解放问题。民众对革命方向的深刻把握有助于推动党的革命事业。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提到,在世界革命呼声高涨,人类解放运动猛进的时代,一部分国民已经开始觉醒,在革命意识的指引下关注世界形势,采取新的方法,看待问题的立场和方法都有所改观。他以宗教改革为切入点,指出了在各个方面如何解放思想,提到要向强权者实行“呼号革命”,用“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2]361来呼吁民众破除封建迷信,寻求真理,在最艰苦的斗争中也要保持微笑,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工作。

以党报党刊为核心的红色报刊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唤醒群众自觉性是其首要的社会责任。《新青年》季刊发刊词宣称,该刊将以“与中国社会思想以正确的指导,与中国平民以智识的武器”[2]373为职责,积极承担教育群众、唤醒群众的责任,不断激发民众革命情绪,并加之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而为改造社会而努力。《红旗日报》发刊词指出该刊的主旨就是要将一切革命斗争中的策略问题更迅速地传达给广大群众,发挥报刊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建立自己的革命报纸,宣传革命理论,唤醒被统治阶级的新闻报纸所欺骗的群众。上述这些发刊词通过发布号召以期得到读者的积极响应,并进而达到唤醒民众自觉的现实效果。

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4]红色报刊直接向读者发出号召以唤醒民众自觉、推动革命运动的行为,正是列宁这一办报思想的具体落实。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报党刊的正确主张的同时,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强调红色报刊要成为党推动工作的有力助手,其发刊词也以不同的社会环境为背景,根据形势要求不断号召广大民众投入党的事业,为党的革命、建设事业凝聚了重要力量。

红色报刊发刊词坚持推进革命运动,奋力唤醒民众自觉的特点反映了报刊与人民群众和实际运动的紧密结合,指导和推动了实际运动的开展。这些红色报刊的发刊词还为我们展现了共产党人办报始终遵循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坚持以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努力做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决心。

四、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广大民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础与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广大民众是红色报刊及其发刊词的本质特点,二者统一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革命事业中。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广大民众既是党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对红色报刊来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将服务广大民众贯彻落实,红色报刊及其发刊词在创刊之初就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服务民众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红色报刊发刊词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1927 年出版的党的理论性刊物《布尔塞维克》在其发刊词中指出,背叛革命、背弃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已经失去民心,“今后中国的革命运动,也只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够肩负起领导的责任”[2]383。《红旗日报》在其发刊词《我们的任务》中强调报刊不仅要及时报道政治事件的变化,而且还要充当中国共产党的发言人,“本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同时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必然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喉舌”[2]388,发表共产党对革命各个问题的观点与主张。这些发刊词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充分认识到新闻报刊在舆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党对报刊事业的统一领导。

在《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谈话中,毛泽东“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任务,从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反复强调坚持报刊党性原则的重要性”[5]。不断增强报刊的党性原则,也就是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毛泽东还特别强调党要管好党报,要加强对报纸工作的领导,让报刊事业可以充分依靠我们这个先进而伟大的组织,发挥报纸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推动作用。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革命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力表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红色报刊坚持报纸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办报路线和方针,发展了党报群众性的品格。

报刊要做到服务广大民众就要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报,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定话语体系、理论架构、逻辑层次等用人民群众熟知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人民的要求为标准,实现由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的转换。《宣传问题决议案》指出:“我们的鼓动应当使群众了解,要使极落后的工人苦力都能懂得,才能有力,所以应当用极通俗的言语文字。”[7]毛泽东在《中国工人》月刊的发刊词中写到该刊要团结一切革命的人民,用通俗的语言将道理解释给群众听,“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3]728。这些红色报刊号召群众共同办报,并不断增强报刊的通俗性和可读性,便于读者阅读、发表评论,使之真正做到为广大群众服务。

强调党的领导、服务广大群众要求报刊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要坚持二者相统一,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引、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宣传党的路线、理论和政策。五四运动以来,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呼吁下,红色报刊及其发刊词充分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始终坚持从党和人民的立场说话,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发刊词搭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桥梁,推动了坚持党的领导和服务广大民众内在的统一和紧密地结合,贯彻了全党办报,全民办报的新闻宣传理念。

五、结语

红色报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实现民族自由解放伟大目标的利器。尽管有些方面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它一直在党的先进思想培育下茁壮成长。坚持革命理论引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持推动革命运动,奋力唤醒民众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广大民众是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报刊发刊词所具有的特点。三者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联,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共同构成了红色报刊发刊词的特点维度。红色报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具有理论性、思想性、党性、群众性等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物。红色报刊的研究对于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理论宣传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猜你喜欢

报刊理想信念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