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身份建构的个案分析

2022-03-18张德敬李甜云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授身份交际

张德敬,李甜云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学院,德宏 芒市 678400)

一、引言

身份与话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话语是身份的具体反映,身份影响、制约或塑造话语[1]。随着身份研究的兴起,教师身份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身份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方面主要关注社会环境对教师身份的影响,微观方面主要以会话分析的方式分析教师身份的建构。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与环境共同组成的强有力的互动情景,是一种有系统的教育形态,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2]。在这一组织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主要通过话语形式实现课堂的管理和知识的传授,以达到教育目标。教师话语在传达知识、维持课堂的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动态构建教师的多元身份。Richards 的研究证明了教师身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如果教师选择了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就有可能像日常谈话那样进行平等交流[3]。兰良平、韩刚对中国课堂中师生交流片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教师的身份在专制和权威之间切换[4]。徐敏、陈新仁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主要建构博学型教师、权威型教师、亲和型教师和同伴型教师的语用身份[5]。

上述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语境下确实在建构着不同的身份,但国内将教师课堂话语与身份建构相结合的研究却很少。对于更加注重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高中课堂来说,此类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以一节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教师如何建构不同身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建构主义身份观及陈新仁所提出的语用身份论,将身份看做是动态、在线和实时建构的,这种建构体现了交际者对特定语境因素的顺应,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6]。

交际的过程是交际者进行身份选择和身份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身份观认为,身份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交际者在具体的情境下会选择特定的身份,并通过与身份相适应的话语来达到交际目的。Tracy 认为,交际者会通过人称指示、言语行为、对互动结构的掌控、直接程度等话语方式构建身份[7]。这就是说,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际关系下,会根据不同的谈话内容和谈话目的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身份。

三、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身份建构个案分析

本研究试图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究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多元身份的建构,并尝试探讨各种身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身份转换发生的原因。该教师教龄6 年,为云南省德宏地区某县级高中的一名英语教师,工作认真,积极好学,对教学拥有较大的热情。在征得该教师的同意后,对其一节课进行全程录音,随后对录音进行转写、分析。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该教师在课堂中有意无意地构建着不同身份、不同类型的教师角色。这种动态的构建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身份

本研究中的语料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属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关。教师在师生对话中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话轮,学生表达的机会很少,只是对教师的提问做出被动的附和与响应。如教学片段(1):

T:好,我们看一下语法填空,大家看一下,它给的题型里边有几种类型?

Ss:两种。

T:哪两种?对,一种是给词的题,一种是不给词的题,不给词的题,我们叫它纯空格题,就是直接一个格子,叫纯空格题,然后呢,还有另外一种是给词的题,给词的题呢,大家看一下,括号里给的词,它会给哪些词呢?

Ss:名词、代词。

T:比如说61 题,给的是名词,对吧?Kilometer,what is the meaning of kilometer?

Ss:千米。

T:千米,yes.

以上片段是师生对话中的一个典型片段(T 指教师,Ss 指学生),教师在话轮占有时间和话轮长短上都远远超学生。教师主要以自我陈述的方式传达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参与课堂和知识建构的行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凸显了“主导”和“知识传授”两种特质身份,这反映了教师教学背后的理念和原则。

(二)共同学习者身份

共同学习者的身份是对“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身份”的缓和与调节。这种身份的建构丰富了教师的多元形象,降低了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徐敏、陈新仁在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身份建构的研究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通过谈论个人兴趣、爱好、情感、经历等私人话题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盟关系,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5]53。本研究中,教师主要通过称呼语的使用和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难题的方式塑造了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以下面的教学片段(2)为例:

T:Ok,good morning,everyone,sit down please.

刚才我们讨论了ABC 三篇阅读理解,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ABC 三篇,看一下,没有问题,我们就PASS。

“我们”的使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虽然本节课中教师讲解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身份界限非常分明,但教师依然使用了“我们”“讨论”这样的表达,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心,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表达学习困难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愿意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意识。我们再以教学片段(3)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T:好,我们来看一下,时态怎么判断呢?

Ss:上下文。

T:对,根据上下文,咱们就挑挑整篇文章什么时态,然后就来判断。或者它有很明显的标志词,比如说,yesterday,用什么时态?

Ss+T:过去。

T:in the future.

Ss+T:将来时。

教师没有使用“你们”,而是通过称呼语“我们”“咱们”的使用塑造了自己与学生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难题的形象,建构了师生共同学习者的身份。“我们”和“咱们”的使用模糊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界限,将自己引入对方所处的某种情景,以这种虚拟的“共同处境”拉近交谈双方的距离,增加亲密感,从而有助于说话者有效地实现其言语交际的目的[8]。

(三)学生适当行为维护者身份

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行为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而不是管理。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理想的课堂环境下进行教学,即学生能够保持安静,保持注意力集中。但在现实中,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有的是纪律方面,有的是学习方法方面,这个时候,老师一般都会及时制止。以教学片段(4)为例:

T:这个是给名词的情况,那如果提示词为形容词,试卷上哪一题有形容词?63 题中的Extreme,这个就是形容词,那我们来看,给形容词的时候怎么变?来,看着这个,不要讲小话。如果句中有表示比较的词,than,than 是什么的标志?

Ss+T:比较级。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突然发出“看着这个,不要讲小话”的指令来维护课堂环境,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讲小话这一现象的出现打破了学生的默认身份,威胁到了教师的默认身份,破坏了正常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教师的默认身份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默认身份认真听讲者,默认的课堂环境是安静有序,当这一默认身份和环境受到挑战时,教师就会调用其它身份来维护当前的课堂环境。下面的教学片段(5)展现了类似的情况:

T:对,这个就是属于代词,那我们来看,给代词怎么分析?抬头,讲完再抄。如果做宾语,那就用宾格,就像试卷上的这一题,做宾格的是哪一个?

Ss:him.

上面的语料中,教师通过“抬头,讲完再抄”纠正了学生的不当行为,维持了学生应该专心听讲的默认情景。片段(4)和(5)都体现了语用身份的情景敏感性。虽然整体的物质环境没有变化,但学生不当行为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默认身份(认真听讲者)和默认的课堂环境(安静有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调用了学生适当行为维护者这一语用身份和资源,实现了教学、学生、课堂环境三者的默认状况。

(四)知识点准确把握者身份

在本案例研究中,教师多次有意凸显了自己“知识点准确把握者”的身份。在讲解练习题的时候,强调自己之前已经讲过并总结过类似的知识点。高中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总结,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学片段(6):

T:搞懂吗?就是在判断作非谓语的时候,它的类型有点多,有六种。我们之前讲的是三种,对不对?然后简单的,它又列出了这两种,它给的,我们没有讲过的是这种,我们没有总结下来,但其实是讲过的。就是介词后面要加ing,像一些固定的动词后面也要用ing,然后固定的,像decide、refuse 后面要用什么?

Ss+T:不定式。

T:搞懂吗?其实和我们讲的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没把它整理,另外这三点,2、5、6 没有整理过来。接着,还有一种,大家看一下,接着,看看有没有动词,没有的话,就做谓语,有的话,就做非谓语。

片段(6)中,教师通过“但其实是讲过的”和“其实和我们讲的是一样的”来强调此类知识点之前已被提及过,塑造了自己“知识点准确把握者”的身份,树立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性。研究者再以教学片段(7)来说明这一问题:

T:好,那填谓语动词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之前讲的、我们背的。考虑什么?

Ss+T:时态、语态、单复数。

T:好,我们来看一下,你看,时态怎么判断呢?

片段(7)中,教师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同样有意识地突出了该类习题是“我们之前讲的、我们背的”,一方面试图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另一方面凸显了教师在预测知识点方面的能力,塑造了教师能引导学生走向考试胜利的形象。

四、课堂环境下教师四种身份的关系

本研究中,教师的默认身份是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严师如父,老师便是师父,拥有绝对的权威。因此,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本研究中,教师的默认身份是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构建这种身份最明显的策略是对话轮绝对掌控,导致学生几乎没有参与课堂、表达观点的机会。这种默认身份经常会给学生留下一种刻板、严肃的印象。如果将默认身份看作教师身份的原始状态,那么,默认身份和“共同学习者身份”及“知识点准确预测者”身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首先,“共同学习者身份”及“知识点准确预测者”身份不能被看作原始身份的变异身份,因为“共同学习者身份”及“知识点准确预测者”身份的呈现依然被限定在“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身份之内,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知识传授者这一身份。因此,二者只能看作是对“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身份的附加或者加强。教师在扮演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身份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特意强调共同学习者身份和知识点准确预测者身份。具体来讲,当教师希望学生紧跟自己的思路时,会淡化自己的权威身份,通过使用“我们”“咱们”等称呼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设一种与学生共同解决难题、共同思考的情景。当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表现出疑惑或者茫然时,教师会强调“其实都是之前讲过的”,以帮助学生回忆并联系之前所学,降低畏难和焦虑情绪,同时也建构了教师“知识点准确预测者”的身份。“学生适当行为维护者身份”则可视为默认身份的变异身份。因为教师在维护学生适当行为的时候,完全偏离了知识传授者这一默认身份,所讲所说与知识传授毫无关系。这一变异身份的特点是语气较为强烈,命令学生停止不当行为,将注意力转移至学习上。

五、导致教师身份变化的因素分析

课堂可以隐喻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四个重要因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环境相互影响并有效互动。其中,教师和学生是生态主体,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联系起来[9]。教师所构建身份的变化与师生之间心理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密切。默认的“主导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身份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因此,这一身份也将教师定位在一种地位高于学生的情景之中,使师生保持了一定的心理距离。“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教师多种课堂身份中与学生心理距离最近的一种身份。“学生适当行为维护者”身份是为了批评、命令学生而构建的身份,在此种身份情境下,教师与学生事实上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此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最远。“知识点准确预测者”这一身份所构建的师生关系则位于前二者之间。

教师身份动态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的默认身份受到了威胁,即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如聊天、不注意听讲时,教师的主动地位受到了威胁,主导身份受到了挑战,这时,教师即会暂时转向“学生适当行为维护者”的身份,以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维护自己的主导者身份。二是教师会根据知识难易度的层次变化转换自己的身份,以提高课堂效率。当遇到难题时,教师会转向“共同学习者身份”,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知识的讲解。当学生对之前已经讲过的知识点没有反应的时候,教师则会转向“知识点准确预测者身份”,唤起学生的回忆、降低学生的焦虑。

猜你喜欢

传授身份交际
情景交际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传授技艺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