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

2022-03-18陈燕芬贝梦星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龄高效性双减

陈燕芬,贝梦星

(韩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效性课堂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目标达成度很高,完成教学任务效果较好的课堂。“双减”政策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法、走访咨询法、调查问卷法对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小学师生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以期探究新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实现路径

一、“双减”政策下课堂高效性教师层面的调查分析

教师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共回收313份有效问卷,包括小学教师154份,中学教师159份。此问卷搜集了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对课堂高效性的关注度、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对教师而言,高效性课堂主要受教师自然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及管理方法、与学生的配合、课前课后的准备等方面影响。

本调查中,教师教龄分为五个等级,教龄为10-20年的最多,占44.73%,其次为5-10年教龄的占25.88%,20-30年教龄的占14.38%,五年以下教龄的占10.22%,最少的是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占4.79%。从教龄上反映出,当下教师主力军是偏年轻的教师,他们能较好适应新政策,更易接受并适应课堂变化。

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教师课堂使用的是板书结合PPT模式,占79.23%,而仅使用板书或PPT的分别占14.7%和5.75%,不使用板书和PPT的仅占0.32%。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充分使用教学设备,这给创新的高效课堂提供较好的基础。

在教学风格上,绝大多数教师自评课堂气氛轻松幽默、富有趣味,占比达84.03%,而认为自己课堂枯燥无味的仅占15.97%。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师巧妙地运用鼓励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幽默语言,使讲堂变得生动形象、风趣诙谐、幽默睿智,更有利于创造一种使学生放松的学习气氛。

对于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有50.8%的教师会较多去了解,31.31%的教师则会经常去了解。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安排”时间,64.86%的教师给予了5-10分钟时间,17.57%的教师给予了10-20分钟,12.14%的教师给予的时间少于5分钟,而课堂自主安排超过20分钟的则仅有3.51%,没有安排自主学习时间的仅有1.92%。

“双减”政策出台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53.04%教师认为一部分学生变得爱提问、能够主动学习了,42.81%的人认为大部分学生变得更爱学习且乐于研究,而仅4.15%的教师认为班级学风并没有改变,甚至有少数学生因此变得厌倦学习。关于打造高效性课堂的信息,62.94%的教师会偶尔去了解,34.5%的人会经常去了解相关信息,但也有2.56 %的人从不关注此类信息。

在调查高效课堂存在的阻力方面,超过半数(69.01%)教师认为教学条件不足,有时无法展开教学,且课时有限,任务重,难以设计出有效方案,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23.96%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可供参考的教案,自身缺乏创设意识和有效的理论指导也是困难之一;少部分教师(15.97%)反映新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负担加重;83.3%的教师认为课堂管理不足;82.76%的教师认为自身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普遍认为有效的方案、教学素材及相关可参考教案的缺少是高效课堂发展的主要阻力。此外,教师的创新意识以及学校对教师在“双减”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指导和培训缺乏亦是抑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日常教学中,教师较注重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这为高效性课堂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仍不够多,学生课堂自主时间的分配俨然成为我们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认为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仍有小部分教师认为起到了负面作用。这也说明,“双减”政策出台后,即使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表明该种教学模式仍需有改进之处。对于素材来源,大部分教师选择在互联网寻找资源,其次是从教材、参考书选取和与同事探讨。从以上情况可看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素材尚不完备,教师更多依托不同方式进行素材的寻找。

关于理想中的高效课堂,74.44%的教师认为其主要特征为“学生在每一时间段都有事情要做”;83.07%认为应该“能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解疑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认为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且有安全的心情环境”的占77.32%;仅有3.19%的教师将“讲授清晰流畅”作为高效课堂的特征。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教师更看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与方法的学习,其次再考虑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测验以及教学流畅等问题。这也说明,如何创新高效课堂主要方向仍是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对教师而言就是把握好每节课的分分秒秒,让学生在短暂时间内吸收知识,并充分将其学以致用。因此,高效课堂的对象不仅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使其学有所成,让教育发挥有价值的意义。

二、“双减”政策下课堂高效性学生层面的反馈分析

学生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共回收643份有效问卷,包括中小学生264份,中学生 379份。此问卷搜集了学生对“双减”政策下高效课堂的态度,在课堂上接收信息的程度,以及学习效率等情况。对学生而言,高效性课堂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堂高效性的理解程度、学生本身态度方面和学生参与课堂程度三个方面。

在学生对课堂高效性的理解程度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67%的学生表示“很熟悉”,有86.47%的学生表示“知道”,有8.86%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课堂高效性的理解程度比较高,然而还有少部分学生不知道课堂高效性的存在,因而有关高效性课堂的相关内容仍有待普及。

在学生本身态度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04%的学生表示“原来的学习模式学习效果好”,有88.96%的学生表示“现在的学习模式学习效果好”,有7%的学生表示“两种学习模式都行”。学生本身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高效性,因此分析学生的态度对于研究打造高效性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现阶段对教师授课的认可程度比较高,认为自己思维能够跟得上教师授课速度,教师的授课模式符合自己心中预想的课堂,且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喜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在学生参与课堂程度方面,结果显示有67.5%的人表示喜欢情景交融、幽默风趣的课堂,有30.48%的人表示喜欢有创意性的、可自主学习的课堂,有2.02%的人表示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频率或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高,教师更能够顺利开展课程,课堂便更高效。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配合程度是因人而异的,现如今许多学生喜欢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模式,更愿意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给自己思考并可以自由发挥的课堂。

三、“双减”政策对课堂高效性带来的影响

“双减”两大核心思想即为“校内提升”和“校外减负”。此政策的提出,无疑让教学回归本质,回归课堂,让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主课堂回归学校,也让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之上,寻找真正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机构的逐渐减少以及课堂作业的精准布置,使得教育更加倾向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无疑是更大考验;对于学生来说,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能更好地锻炼身体、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下高效课堂应发生如下改变:

1.课堂高效性表现在“自主”学习上

课堂要实现高效,其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师,反复讲解的知识点和重点学生总是会遗忘,这样的体会非常多。原因何在?因为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过程,就像缺少了动力的汽车,永远不会奔向胜利的彼岸。实现自主学习,需要采取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体验自主发展,让学生参与备课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让学生内驱力“自燃”等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的目标还体现在课堂教学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与我们提倡的“生本”理念是如出一辙。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课堂高效性表现在互助合作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落实合作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较佳途径。为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可以采取把教材当作导火索,生生互踢“连环球”、“交”后再教、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让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在“有无”转换中发散学生思维、巧用“思维漏洞”、基于自己不同起点解决自己的问题等让课堂进入真正互动状态的策略,进而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

3.高效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纵观我们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其背后都有许多因素,但学生缺乏兴趣不爱学习以及因为教师的课讲得太枯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何把课堂变成快乐的学堂,让评价像游戏一样有趣,让课堂像故事一样美妙?加强课堂“四园建设”、用“形式”去落实“方式”、思维陷阱引发酝酿效应、用心灵温暖心灵、走出情境的误区、变学习任务为“礼物”等教学策略,也许可以让学生拥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拥有舒心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拥有积极、乐观和期待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创新和成功的愉悦。

传统教学往往忽视教学中的情感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自己的责任。其实不然,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情感问题,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自主、快乐地成长。

4.高效课堂需从教师自身做起。

首先,思想转变——不做“讲师”做“导师”。要想做学生的“导师”,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舍得放手,科学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备更高的素质,能够高效地驾驭课堂。就讲授环节来说,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少讲,这必然要求教师以少胜多,要言简意赅,重点放在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思之粗浅、感之不深之处,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能讲在点子上”“如何教会学生自己提炼”等问题,需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加压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无论什么先进的理论,离开了教学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此,学习诸多名师的先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5.高效课堂通过课后总结实现

对教师而言,课后总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课后总结,明确课堂目标,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反映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情况,以此来做更好的规划。对于作业的布置,应告别“题海”,量身定制,分层实施,不再追求“量”,而是要有“质”的保证,体现“少而精”,达到有效作业的目的。作业设计要多种多样,如综合性练习设计、小组合作式练习设计、自主参与的创造性作业设计等。对学生而言,课后习题是为了加强听课效果而设置的,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巩固新接受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锻炼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部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检测、主动观察、自主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质的飞跃都有巨大帮助。

猜你喜欢

教龄高效性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