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课程:赋能儿童学习力及心理健康发展

2022-03-18朱文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正念品格儿童

朱文丽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自卡巴金20世纪70年代开创正念减压疗法后,正念理念和方法逐渐蔓延全球,21世纪以来正念研究转向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1]与此呼应的是,美国课程新研制中心提出了全新的品格教育框架,指出正念是品格教育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2]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关注学生正念品格的培养以及正念水平的提升。课程是提升儿童正念水平的重要途径,故本文试图提出儿童正念课程开发的设想。

1 正念概述

1.1 要义:觉察与专注

目前研究界对正念的概念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界定。正念是一种品格特质还是过程[3],道德信念还是技术方法[4],专业疗法还是流行文化[5],尚有争议。卡巴金将正念定义为“有意识且不加评判地将注意指向当下经验而产生的意识状态”。[6]正念诸多定义聚焦于当下、觉察、不评判和专注。[7]总之,正念的概念既有多样化的界定,又聚焦于觉察、专注的核心要义。在教育领域中,正念当如何理解和应用?不妨聚焦觉察与专注的核心要义,将正念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品格,从而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学校教育之中。

1.2 迷思:突破冥想的藩篱

正念应是一种心理建构、生活方式。将正念引入学校教育时,需要注意不能将正念与冥想等同。冥想是实现正念的途径之一,但正念状态的获得并非只能通过冥想。只有将正念的理念渗入日常的生活,才能更好突破严肃的藩篱、促进学习和成长。因此,本文并非致力探讨正念中的哲学、科学意蕴与方法,而是提倡将正念效用与实际课程及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正念融入学习与生活,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乃至终身健康发展。

1.3 作用:赋能儿童发展

正念赋能儿童发展,主要包括心理与学业两方面。诸多实证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对于情绪的调节作用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8][9],增强个体主观幸福感[10]。学者Laundy开展为期八周的正念和复原力训练(TMR),证明正念训练可以减少儿童焦虑、愤怒和破坏性行为,从而增强心理韧性。[11]正念对学习的影响则涵盖认知、学业情绪以及学习参与等方面。在认知上,正念有助于改进整体认知功能,提高专注力、记忆力[12]。在学业情绪上,正念可以减少压力相关的自主神经激活[13],有助于缓解考试焦虑[14]。此外,研究表明正念可以通过促进儿童执行功能改进学习参与[15],对目标激发具有促进作用[16]。

2 儿童正念特色课程开发与设计

纵观国内外,哈佛、剑桥、普林斯顿等大学皆为学生开设正念课程,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能否开发一门特色正念课程?本文试图突破疗法视角,试图开发“儿童日常正念”特色课程,以作为学校选修课及特色课程建设的参考。

2.1 课程开发背景

2.1.1 品格教育和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21世纪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提出以“知识、技能、品格和元认知”的基础框架,且尤其强调品格的影响。知识与技能也许和未来职业不相匹配,惟品格有助于未来学生在各种职业中的良好表现与发展。[17]故正念作为品格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预见学生的品格、心理、学业之发展。

2.1.2 小学高段学生学情基础分析

小学高段年级(5-6年级)处于自我意识萌发并增强的时期,心理上处于“动荡”时期;认知上大脑机能迅速发展,注意力得到大幅提高。因此,正念教育及正念课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实施兼具必要性及可能性。

2.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脑的生理结构和正念概念及核心要义“专注力”;掌握正念的三大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呼吸在正念过程中的变化,提升感觉的敏锐度;通过正念使得心灵获得平静,自我调节得到优化;觉察自己的身体;使用正念记录表等记录和反馈正念学习的情况并作出调整;学会通过“正念日”的设置定期高度集中的正念练习。

表1:课程内容的专题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思维方式在学习和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认识正念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正念和专注的思维方式,养成定期乃至每日正念的习惯。

2.3 课程内容

正念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层次(表1):一为正念的概述知识,即什么是正念、正念的作用、正念与学生如何相关;二为正念的关键方法,包括呼吸正念、正念觉察、身体扫描;三为正念活动课,包括觉察、静坐、伸展、行走、饮食、聆听等正念活动;四为综合提升课,包括正念生活、反思分享和感恩正念,其中,正念生活指学生做出正念生活的初步规划,反思分享是在实施正念生活后的记录、分享与交流,而正念感恩则是情感的升华,学生在正念中感受爱、感恩等社会情感。

2.4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实施对象、课时计划、场所要求、教材选择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以下为本研究中的课程实施总体计划。

实施对象:小学5-6年级学生。该课程首先面向小学5-6年级进行方案设计,在试实施后可根据实施评价与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并参考已有成果与经验,根据其他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学情再进行逐步开发与推广。

课时计划:每课时采用“15+30”分钟模式,每周1课时,共12周。四个专题的课程内容拆分成12节内容后,呈螺旋式上升安排。每节课教师主导15分钟以内,而课堂后半段则以学生活动和练习为主,教师从旁合理引导。每周1课时的教学活动显然不足以达到教学效果,故而需要家校合作,给学生布置课后较为灵活的日常性正念练习任务并保持记录。

场所要求:根据学校情况选择,如活动教室、文化馆等。为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如正念呼吸时的盘坐、正念伸展等),需要一个宽敞整洁的专用教室,以提供足够且适宜的正念空间。若是学校有类似的教学环境,如文化馆、舞蹈教室等可加以利用。各节课可依据教学目标选择“1+N”场所,即专用教室和其他场地(如操场、公园)配合使用。

教材选择:以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自编《5-6年级儿童正念》校本教材;教师根据教学可自行补充特色的教学材料及教学资源。

教学策略:以具身学习、活动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正念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最终指向的是日常性正念技巧的习得与习惯的养成。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活动和体验。

2.5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正念学习评价(见表2)和正念教学评价。正念学习评价反馈学生正念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日常练习的频率和效果,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形成三角互证型评价,为教师提供改进正念课程与教学的依据,为家庭正念教育提供参考以及帮助学生自身反思提高。

表2:儿童正念学习评价表

3 讨论、建议与不足

3.1 正念作用:促进儿童认知、身心和社会性的发展

正念对儿童注意力提升、情绪平衡与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及学习能力提升等有显著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学者对于将正念引入学校及其对促进健康和幸福感的潜在影响的看法提出一定的争议[18],需要教育工作者理性看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反思并合理引导、改进。

3.2 正念教育:正念课程为依托的家校共育

正念课程将正念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学校课程,融入课程与教学之中,但正念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而是将正念教育渗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正念教育应以正念课程的依托和载体,运用正念方法进行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正念阅读、正念日记[19]、正念进食等。[20]教师需要将正念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秉持研究型教学的态度,把每一次正念课程当成行动研究的重要环节并在过程性评价中收集资料,进行反思和质性分析,不断改进课程。与此同时,在教育一致性的原则下,家长需与学校共同努力,拓展相关知识,注重亲子正念活动,保持自身平和与专注,帮助儿童正念品格的获得和正念水平的提升。

3.3 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基于正念的理论基础,将正念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提出了一门关于儿童正念课程开发的设想,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正念课程与教学的参考。受现实条件所限,研究仅在课程开发与设计层面提出构想,尚未落实到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有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细化、修正和完善。

猜你喜欢

正念品格儿童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留守儿童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