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清四王文人山水画对雍正墨彩瓷器装饰的影响*

2022-03-18祝依霞

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四王墨彩山石

祝依霞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清初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以山水画为主的“四王”继承发展着宋元前人的文人山水画精神,总体倾向于摹古,绘画风格较统一。他们的山水画得到了一批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喜爱,在当时很受欢迎。一种仿水墨画作装饰纹样的瓷器,后人称为墨彩,是雍正时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由于雍正珐琅墨彩山水瓷画在笔法上与“四王”文人山水画颇为相似,皆挥洒肆意。而“四王”又作为引领清初山水画的主流,对雍正时期新品种珐琅墨彩山水瓷装饰风格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本文试从清初“四王”文人画的绘画理念、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与装饰题材等方面,具体探讨研究清初“四王”文人画对清雍正墨彩瓷装饰的影响。

1 绘画理念与艺术风格对雍正墨彩装饰的影响

“清初四王”是清初最为著名的山水画家群体之一,他们的绘画思想主旨是“复古”。他们的复古绘画思想主要受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绘画思想的影响,但有意识将董其昌禅学意味的风格修正,形成符合自身笔墨发展需求的集大成风格。所以在他们的山水画笔墨中可以见到不同古代名家的绘画风格,但同时又兼备他们自身笔墨秀润、笔力深厚的艺术特征。因为“清初四王”在雍正时期备受推崇,墨彩山水瓷的装饰风格自然而然就受到了“清初四王”绘画理念的影响。

1.1 摹古

清初“四王”的绘画倾力于摹古,他们的绘画思想追求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气韵格调,达到了古山水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因此,墨彩山水瓷上常出现似“四王”所仿各大名家的笔墨笔法。在雍正墨彩山水瓷画中,“四王”笔法表现清晰可见,皆神韵秀逸,古意沉郁。如图1、图2所示,其中不论是构图还是笔法几乎别无二致,图中都是近处小山丘微微隆起,古木傲然挺立,屋舍三两掩映其中。两者整体画面皆疏密有致,近实远虚,空间层次感明晰。

图1 王原祁 仿古山水图册之二

图2 墨彩山水木纹笔筒图

1.2 程式化

“清初四王”的绘画艺术风格影响还体现在程式化方面,这种程式化体现在构图、笔法等各个方面。而雍正墨彩山水瓷画的程式化表现也很明显,特别是程式化的构图模式。可能是因为瓷器的构图面积较小,不具备表现壮阔山水画的构图基础,所以清雍正墨彩经常截取“四王”山水画的一部分出现,或只是模仿局部山石树木的画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出两者高度的相似性。

两者的程式化构图方式基本一致,不论是树木、山石的画面位置还是画面后方山脉的起伏。如“四王”的扇面山水画面构图往往从画面前景的一角画起,近景小坡隆起,前坡上绘有几株树木,画面向后推移,可以看到中间穿插水流、楼台、山石等各种景致,远景山脉起伏延伸,让人隐约可见连绵的远山。这种从近处一角延伸到山顶,直至朦胧远山的构图方式,在雍正墨彩山水瓷画中基本也常遵循这种构图模式,由一角山脉逐步向后推移,中间穿插溪水、房屋、树木等各种景致,在瓷器上形成一种绵延深远的感觉。

2 绘画技法对雍正墨彩瓷器装饰的影响

在清初“四王”的绘画用笔上,王时敏用笔苍秀沉郁,平淡自如。王鉴其画善用中锋尖笔,以披麻皴解索皴画山石,皴法细密,墨色浓润清逸、秀润清朗。他的青绿山水成就最为突出,通常将赵孟頫的青绿与黄公望的浅绛运用在一起,烘染得法,研丽融洽。王原祁作画笔力苍健,尝自夸“笔有金刚杵”,他的线条朴拙,在“四王”中独具一格。王原祁还开创了一种“渴墨干笔”层层积染的绘画技法,以淡墨作山石,干笔反复皴擦,很好表现山石的质感。清初“四王”作为当时画坛的“画苑正统”,其绘画技法自然对当时墨彩山水的装饰技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2.1 用笔技法

山水画的画法较复杂,皴法是山石画法中变化较多运用最广泛的表现方法。如王鉴常用线皴中的披麻皴、解索皴技法绘山水。而王翚作画常以干、湿互用的笔触细笔皴擦,让人在雄浑的天地中感受到山水的清润之感。从清雍正墨彩上看,四人的绘画技法似乎都有迹可循。从图3、图4可以看出山石、树木、房屋的用笔极其相似,山石、树木的皴擦手法几近一致。图3为王鉴的山水,以方折之笔勾画山石轮廓并略加皴擦,这样的表现方法使得山石切面更显坚硬,立体感十足。图4为清雍正款仿木纹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同样用方折之笔来展现丘壑的立体,并以淡墨渲染山石暗面及繁茂树木,画面中树石房屋具有写生自然之景的生动。从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墨彩瓷上的山水画与清初“四王”的用笔技法极其相似,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3 王鉴《溪亭山色图》局部

图4 清雍正款仿木纹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

2.2 设色技法

“四王”的山水设色方面兼融入了黄公望的浅绛法。如图5“四王”王时敏的《仿古山水图册之八》中,在披麻皴和浅绛法的技法基础上施以淡绿色。在块面交接处,用细密短皴点苔,让颜色看起来更加丰富,色墨兼施,设色清新淡雅。再以松软的淡墨勾勒山石轮廓,并在青绿渲染的山石底部加入赭色,画面秀润清朗,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在图6清雍正虎丘山水碗中可以看出碗身墨彩绘山水图同样以青绿色设色,给人意象清雅,皴染分明的感觉。亭楼三两掩映其中,山顶上的寺院佛塔在云雾间依稀可见。近处冈峦起伏,青峰翠岭,连绵起伏,给人以清新秀润之感。这一设色手法用在莹润如玉的瓷器上,淡雅的青绿色与墨色的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图5 王时敏《仿古山水图之八》

3 装饰题材对雍正墨彩山水装饰影响

“四王”的山水画题材多摹古前人的自然山水,他们的山水画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四王”文人山水画借鉴到墨彩瓷上,使得雍正墨彩也颇具文人画艺术气韵,在洁白光泽的瓷上诠释出如文人画山水般的笔墨情趣,更展现出如水墨画般的意境。“四王”山水摹古各大名家名作,则装饰题材也种类繁多,也丰富了雍正墨彩山水瓷的装饰题材。“四王”多以山水楼阁,高山流水为主,另还有亭榭楼台,平沙远水等多种题材。而墨彩瓷上的装饰题材深受着“四王”文人画题材的影响,多以山石、树木、房屋或湖边一景等题材出现。

3.1 山水楼阁

山水楼阁常大篇幅见于“四王”山水画中,当时的文人多寄情于山水中,所以这类表现壮阔自然山水的题材很常见。如墨彩山水瓷一般描绘的画面都是整体构景繁密,近处楼阁与山石树木的笔法描绘相得益彰,远处丘壑纵横,给人一种意境深幽的感觉。“四王”山水中喜欢将近处楼阁山石的皴擦渲染细致,远处的山虚化飘渺,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可见两者之间在构图、布局及意境上高度的相似性。

3.2 湖中小景

湖中小景多次出现在“四王”的山水画中,他们笔下描绘的大多是湖边一角,旁边绘有一叶扁舟或一间简陋茅屋,给人一种平静舒适的状态。“四王”在描绘这类题材绘画时不只是对江边自然一景的简单呈现,更注重的是表达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如在王鉴《仿古山水图册之三》中所绘制的独钓之景,画面中心一名垂钓者悠然坐立于小船之中,旁侧湖面平静无波,以及布满苔点的岩石与繁密的芦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内心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容易引起当时文人士大夫共鸣。而清代雍正年间墨彩山水人物盖碗中也有类似的表现题材,装饰画面中还有岸边休息小亭,除垂钓小船与岸旁礁石的细致刻画,中间与上部分留白,呈现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画面,这与王鉴所绘制的画面心境上有较大的相通。

综上所述,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清初“四王”对清雍正墨彩陶瓷装饰的影响极为深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墨彩山水瓷装饰的发展。“四王”作为一个群体代表着一个时期,他们把宋、元、明各大名家的技法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各自独特的笔墨形式,所以“四王”在中国山水绘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和地位。清初“四王”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对雍正墨彩瓷装饰与技法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及影响。本文从清初“四王”文人画的绘画理念、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与装饰题材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见清雍正墨彩陶瓷的装饰深受其影响。

猜你喜欢

四王墨彩山石
墨彩交辉写精神——张福有人物画解析
雷运华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北海水彩精品展
试论清初“四王”之仿古
论清初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的异同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