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措施探究
2022-03-18赵义廷
文/赵义廷
(青岛市即墨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
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点分析
1.1 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实验室领导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实验室形象的有力措施。实验室领导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有利于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因此,实验室领导应发挥带头作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应主动扮演先行者角色,解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新形势下,实验室领导应全面部署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当建设进入关键环节时,实验室领导应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室领导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效配置资源,同时需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1.2 建立完善的制度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因此,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另外,管理部门还需要扩大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覆盖面,并且细化及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考核制度。
1.3 全员参与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管理部门还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完成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大部分员工袖手旁观。因此,员工的参与程度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管理部门应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建设参与意识。在具体要求下,管理部门需要深入分析质量控制方法,营造全员参与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氛围。
2.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2.1 实验室重业务,忽视质量管理
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只重视检测与科研工作,却忽视了质量管理工作。他们认为拥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是极为必要的,而不需要关注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2.2 质量管理体系与检测工作脱节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根据相关文件与流程来开展管理工作,而是凭个人直觉和经验来开展管理工作。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工作不仅缺乏指导,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
2.3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督工作效果不理想
目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考核标准不完善、评价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考核评价的重要性,造成认真工作的员工与不认真工作的员工享受同等待遇。监督人员往往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能全面落实监督责任。另外,一些监督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导致监督工作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质量较低等问题。
2.4 思想认识上存在差距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领导没有充分认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不能有效协调体系运行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导致传统管理模式严重僵化。另外,部分单位领导没有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导致管理评审工作浮于表面,实验室质量体系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市场变化。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既没有积极改进管理措施,也没有将体系运行和现代实验室制度相结合,从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验室制度改革产生矛盾。
3.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改进措施
3.1 增强员工参与意识
想要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管理部门必须增强员工参与意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基层员工具有决定性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验室各个科室工作人员的重视与配合密不可分。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宣传工作,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动参与各项工作。
3.2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是极为必要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平台,从而为实验室文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所有文件需要交由专门的电子文件管理部门归档)。另外,管理部门应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标准物质信息上传到信息化系统中,便利工作人员查询物质信息,从而保证标准物质管理的便利性。
3.3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监督工作
管理部门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中,质量监督人员需要根据工作流程与相关标准,加强员工考核,并且对质量检测的薄弱环节予以重点关注,从而保证监督的高效性。
3.4 建立评价体系
想要满足环境监测发展需求,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评估工作。管理部门应利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考核、效果考核两个方面的内容。评价体系的目标是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评价体系,优化管理机制,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5 加强质量监督
3.5.1 优化质量监督流程
首先,管理部门需要制订实验室质量监督计划,例如监督内容和监督频率等。其次,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质量监督计划,严格实施质量监督,详细记录监督检查结果。再次,管理部门还需要归纳整理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反馈,并且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并且指定责任人跟踪确认整改措施实施情况及整改效果。最后,管理部门需要做好记录工作和存档工作,并且根据监督结果,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机制。
3.5.2 明确质量监督内容
实验室质量监督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员培训是否有效,检验检测人员操作是否熟练;②仪器设备是否完整齐全、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维护记录是否真实、全面、细致、完整;③环境条件、设施条件是否符合检测标准;④标准物质储存是否符合相关要求;⑤样品的管理、储存、流转是否严格按照样品管理程序执行;⑥检测原始记录是否完整,报告编制是否科学、合理。
3.6 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明确管理评审工作目标
最高管理者拥有一定的权力,例如制定政策、给予员工一定的权限、为员工提供资源等。管理人员应积极利用手中的权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在新形势下,最高管理者不仅需要高度重视管理评审工作,还需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当出现管理层意见不一致时,最高管理者需要及时加以协调。最高管理者应广泛采纳意见,不能搞一言堂,同时应明确管理评审工作的目标和方针。
3.7 完善措施,提高体系运行水平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人员和职员都需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条例。管理部门需要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另外,管理部门还应严格开展管理评审工作,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例如修改质量体系文件,使其与实验室实际情况相适应。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时间约为三个月。
4.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另外,管理部门还应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实验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