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2-03-18刘文婷黄秋红林文炜
刘文婷,黄秋红,林文炜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六科,广东 江门 529000)
焦虑症是临床精神科的常见病,是指以持续性及广泛性焦虑为主要特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外焦虑也是一种共病症状,其临床识别率及专科治疗率偏低[1]。焦虑症患者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情绪,一些患者还可出现胸闷、头晕、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出汗等躯体症状。此病患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2]。老年人是焦虑症的高发群体。有效地减轻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负性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3]。结合相关的文献报道及我院目前的条件,本研究拟通过对老年焦虑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放松训练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CID-10)中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4];年龄为60~80岁;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本研究;入院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的评分≥14分;病程为6个月~5年;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器质性脑病、精神分裂症、强迫障碍、癫痫、帕金森病或双相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合并有恶性肿瘤;病历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2例、28例;其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62岁,均值为(68.9±6.7)岁。在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1例、29例;其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61岁,均值为(68.8±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积极的抗焦虑治疗(使用的药物为艾司唑仑片)及常规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放松训练,方法是:1)认知行为干预。与患者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了解其病因,对其身心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后为其布置作业。(1)指导患者填写焦虑日记表,正确记录自己身体的不适感和情绪反应,并在0~100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数值来反映自己焦虑的程度。0表示患者无焦虑感,100表示患者有严重的焦虑感。为患者设置行为检查表,让其认真检查自己的行为。在进行行为检查时同样让患者在0~100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数值来反映自己焦虑的程度。(2)每次与患者谈话后,指导其记录谈话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或记录对治疗意见的思考、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剖析等。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评价,肯定自己的进步并完善不足。(3)帮助患者识别认知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告知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可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而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又会给原来的错误认知观念提供证据,使其更加巩固。(4)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不断向其强化正确的认知,进一步巩固新建的认知模式。指导患者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学会的认知模式运用到各种产生焦虑的事件和情境中,尝试将这些新的认知模式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患者观察、记录引发焦虑的情景、事件和伴随的认知方式、躯体反应及情绪变化等,并通过持续的认知行为干预阻断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将其转换成合理的认知模式。2)放松训练。以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和专科护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和意象训练。(1)肌肉放松训练。为患者营造光线柔和、安静整洁的环境,指导其穿宽松的衣裤,仰卧于床上,闭上眼睛。为其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音量为50~60 dB、节奏为60~80拍/min(这一节奏与人体的正常心率接近),使其全身肌肉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护士用低沉、轻柔、愉快的指示语引导患者从双手开始进行放松训练,让其在吸气的同时握紧双拳(维持5 s),在呼气的同时放松双拳(维持5 s)。然后采用类似的方法依次放松其前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及下肢,每次放松一组肌群(时间为30 s左右),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10~20 min。(2)呼吸放松训练。先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让其将两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用鼻缓慢深吸气后保持静息状态,维持3~5 s后再缓慢呼气,这样反复训练几次后就能达到让患者初步放松的目的。之后再通过护士的指导语让患者放松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并让其逐一体验身体沉重、温暖与轻松的感觉。每天训练3~4次,每次训练10~15 min。(3)意象训练。为患者营造光线柔和、安静整洁的环境,指导其取仰卧位,放松身心,并为其播放轻松、柔和的轻音乐。在柔和的音乐中以低沉、缓慢的语调引导患者想象温暖阳光下的沙滩、蔚蓝的天空、平静的湖水、辽阔的草原、田间的小路,回忆母亲温暖的怀抱、童年快乐的时光等幸福时刻。在此过程中可配合播放自然界的音乐,如钟声、流水声、海浪声、鸟叫声、虫鸣声等。通过音乐抚慰患者的心灵,从而改善其焦虑、紧张的情绪。隔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10~15 min。
1.3 观察指标
入院时、入院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比较两组患者HAMA的评分、护士用住院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SIE)[6]的评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评分[7]。HAMA包括精神性焦虑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两个维度,共涉及14个条目。患者的HAMA评分<7分、为7~14分、为15~21分、为22~29分、>29分,分别表示其无焦虑情绪、可能有焦虑情绪、一定有焦虑情绪、有明显的焦虑情绪、有严重的焦虑情绪。NOSIE包含3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一句描述性短语(如对周围的活动表示有兴趣、对人友好、衣着保持整洁等),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别计0~4分(0分表示相关现象或症状未出现,1分表示相关现象或症状有时无或有时有,2分表示相关现象或症状较常发生,3分表示相关现象或症状经常发生,4分表示相关现象或症状几乎总是发生)。每位患者由两名评定者(护士)进行观察评分,记分时应将两名评定者的评分相加。若只有一名评定者,应将其评分乘以2。患者的NOSIE评分越低表示其身心状态越差。GSES由德国学者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总分为4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自我效能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用t、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A评分的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干预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A评分的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HAMA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HAMA评分入院时 入院后第4周 入院后第8周 入院后第12周对照组(n=50) 32.5±3.2 27.8±2.9 24.7±1.9 18.9±1.1干预组(n=50) 32.7±3.1 20.6±1.5 18.3±1.8 10.2±0.7 t值 0.317 15.593 17.291 47.182 P值 0.376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NOSIE评分的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干预组患者的NOSI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OSIE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NOSIE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NOSIE评分入院时 入院后第4周 入院后第8周 入院后第12周对照组(n=50) 159.6±21.3 170.2±21.7 186.6±29.3 201.3±24.7干预组(n=50) 152.6±28.1 185.5±26.3 images/BZ_200_1404_1780_1411_1783.png206.8±26.6 223.2±15.7 t值 0.602 6.222 7.183 10.745 P值 0.275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GSES评分的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GSE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干预组患者的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SES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GSES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GSES评分入院时 入院后第4周 入院后第8周 入院后第12周对照组(n=50) 18.9±3.3 20.2±2.3 24.7±2.2 31.1±1.5干预组(n=50) 18.7±3.5 25.8±1.5 30.4±1.9 38.7±1.1 t值 0.294 14.421 13.865 24.478 P值 0.385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临床识别率较低,因此患者精神残疾的发生率较高[8]。焦虑症的发生可能与先天素质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外界环境刺激因素有关[9]。通常情况下,焦虑症患者一般存在较高的焦虑特质,以易出现焦虑及不安情绪为主要表现,其对焦虑的耐受性差,易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10-11]。焦虑症患者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心烦意乱、焦虑紧张等临床表现[12]。单纯对焦虑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药物疗法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13]。有研究认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通过改变其思维、信念、行为等来帮助其纠正错误的认知,改善其负性情绪,重建其认知模式,消除其临床症状[14-15]。也有研究指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明显减轻其躯体的不适感,使其肌肉松弛、心理放松,进而可有效地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最早起源于美国临床心理家Beck提出的认知疗法,该疗法认为患者的错误观念或错误认知往往会引起不良情绪和行为,故治疗的重点应在于帮助患者认识到错误认知,重塑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16]。放松训练是根据行为医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通过进行放松训练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17]。认知行为干预与放松训练可互为补充,二者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入院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干预组患者的HAMA评分、NOSIE评分和G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陈文珍[1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焦虑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放松训练能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