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背景下模具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22-03-18任建平

模具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模具工匠技能

0 引 言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19〕4号),打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最终目的是加快推进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双高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学院(系部)部承担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任,充分依托系部资源,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创客空间平台负责人是专业课教师,其他教师在平台上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活动等相关工作。创客空间平台运行管理参考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由具体负责教师牵头负责创客空间运营管理,其他教师分工合作,承担子项目的工作。创客空间平台汇聚系部共青团(学生)、教育教学、创业就业等各个部门的创新创业资源,形成系部层面创新创业总平台。

1 团队建设目标

坚持“四有教师”标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台州特色、全省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台州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构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阶梯式发展体系,建成教改引领、国际视野的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配制茄尼醇系列标准溶液,在选定条件下进样5 μL。根据ELSD测得的峰面积A对应茄尼醇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再将最小浓度的标准溶液逐级稀释,依次进样5 μL,计算当信噪比S/N=3时所对应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以确定检出限,信噪比S/N=10时所对应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以确定定量限。

2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校企协同“三精准、四平台、五递进”培养模式设计模具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围绕塑料模数字化设计、模具数字化加工、模具三坐标检测、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项目管理等五大核心岗位。学生经第一、二学期的理论学习、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后;第三学期根据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初选工匠班;第四学期根据学习情况,中途可退出并重新选择其他工匠班,精选岗位;第五学期专项技能精准训练,掌握本岗位核心技能;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项目化毕业设计,如图1所示。

工匠班依托浙江省智能模具小镇20家“隐形冠军”企业基地、浙江省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国家级现代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省级精密制造中心四大实践平台,以企业工匠为引领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开展生产案例项目化教学。学校、联盟根据学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采用三个星级、五项评价指标进行精准评价。构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岗位工匠班实践、专项技能精准训练和企业准员工顶岗实习5个环节,实践内容递进的“三精准、五递进”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3 以“1+X课证融通”为抓手构建复合型工匠人才精准培养课程体系

3.1 重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复合型工匠人才成才规律,以模具核心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和技能大师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选取、设计课程内容,转化技能大赛优质教学资源,并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能力动态调整、校内外资源工、学、训结合的教学方案,构建模具专业“教、学、研、工、训、培”交错融合的“学校通识课程+企业岗位能力实践课程+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课程”,在岗位能力实践课程中融入1+X证书,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借鉴模具专业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实践经验,全面试行现代学徒制,要求合作企业达到32家以上,编写并出版现代学徒制教材,申报2项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3~4项市级以上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究课题,发表8篇以上不同内容的高水平论文。依托产业学院,实施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台州模式。

3.2 重建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及课程资源

(1)引育专业带头人、高层次人才、专业顾问,打造一流教学创新团队。引进专业带头人1~2人,引进和培育博士研究生1人,聘请国家级高水平专业负责人。通过“教授工程”、青年助讲、传帮带、脱产企业实践、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聚焦“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打造由“专业领军人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化专职教师团队,打破专业限制,根据不同岗位,打造一流教师教学和社会服务创新团队。

3.3 校企合作开发工匠班案例教学课程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重组教学模块,重构教学计划,模具专业高端岗位校企合作工匠班案例教学课程为4门,同时配套形成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针对知识点或技能点的云平台课程资源、远程教学视频、动画和图形图象以及微课等资源。

4 以“高品质新课堂”为目标推进新形态信息化教材与教法改革

4.1 坚持“教材”为育人资源构建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

(3)开设专业5个核心高端岗位工匠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精准选择工匠班,由产业学院企业方派能工巧匠为工匠班学生开展企业案例教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实行工匠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聚焦书证衔接融通开发新型教材,基于“X”证书开发模块化“工作手册式”、“说明书式”、“活页式”教材,对接高端模具与塑料产业链,将“X”证书标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并联合长三角模具产教联盟中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兄弟院校教师编写模具专业新形态教材,完成《塑料模具设计》、《数控五轴自动编程》、《模流分析》、《模具制造工艺》、《工业机器人》等10本教材的开发。

4.2 坚持“教法”为育人方式深化未来课堂改革

德技并修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结合专业特点,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让课程思政在未来课堂中落地生根。

虚拟现实推行“数字化”课堂改革,打造数字化专业实训基地,即国家首批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教育部现代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新型教学生态,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互联网+开放实训室等方式,推进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相结合,以学生的真实获得感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推进导师制、真实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形态教学方法改革,更加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活力。

(2)研创结合,校企互聘,打造社会服务创新团队。通过挖掘模具行业和相关企业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找到企业的刚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解决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难题,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培养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6名,并聘请模具智能制造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和企业技术骨干4名,培育2支在模具设计和模具智能装备领域高水平产业技术服务团队。

5 以“组建产业学院”为载体打造校企共育复合型工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

5.1 组建模具产业学院培养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端技能人才

参考刘文惠等[4]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准确称取肌苷酸标准品1 mg,用流动相定容至2 mL,摇匀,逐级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绘制标准曲线。

(1)共建凯华精密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研发基地,培养学生设计与制造精密模具的高端技能。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塑料模重点企业,也是学校紧密型合作企业。

(2)成立凯华模具企业新型订单班,植入企业文化和技术技能系列课程,协同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工匠“领班”人才。

充分应用信息资源开发立体教材,根据黄岩区智能模具小镇、台州市模塑基地和台州湾集聚区的产业特色,联合凯华模具、钱江摩托、吉利汽车等国内外优势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组建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课程之间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依托“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平台,建设《塑料模具企业案例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产品设计与3D打印实训教程》、《三维CAD软件应用(UG)》等1~2门省级在线开发课程。

5.2 组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培养专业智能制造高端技能人才

共建爱仕达平底锅智能制造生产线,涉及模具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操作、自动化生产性的安装与调试、产品质量的视觉识别检测等智能制造技能,为复合型工匠人才培养提供校内外实践场所。

5.3 依托产业学院共同实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产业学院共同实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5.4 推动省级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全面推广

手机作为社交工具展示了大众的一般生活状态。其中的微信、美图秀秀等每一个App,都聚集着数量巨大的商机族群,场景成了虚实交互融合的核心,产品即变成了场景。

由于虚拟云桌面以数据中心服务器为载体,瘦客户机获取桌面资源及应用需要完全依靠网络传输来实现,因此,对于网络通畅状态和带宽要求就相对比较高。在日常的教学使用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网络延时和网络中断的情况,网络延时会使瘦客户机获取桌面资源的时间变长,甚至会在获取资源时出现“死机”的现象;而网络中断情况的发生会导致瘦客户机一直无法连接远程的服务器,从而造成所有多媒体教室云桌面的集体瘫痪。

6 以“引+育+培+聘”为举措打造一流教师教学和社会服务创新团队

模具专业共6门核心课程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件等重新梳理,在能力模块课程教学标准设计上,将“1+X”证书技能点和知识点重新解构融入能力课程学分,无缝对接“1+X”证书试点;同时进一步完善专业选修课学分管理规定,实现学分互换,引导学生在掌握各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获得多个领域的技能证书,成长为复合型工匠人才。

本研究力求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希望通过汽轮机回热系统优化进行有意义的尝试,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工程实践经验。

工学结合推行“互联网+教学”改革,围绕模具与塑料产业链中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智能生产装备、智能检测等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充分将数字化资源融入课堂,打造“互联网+”课堂。开展专业建设“提质、提效工程”,探索以赛促教、赛教融合、赛岗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全面、高效提升。

(3)聘请行业企业高端技能人才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要引进市级以上首席技师、杰出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1~2人,以师带徒模式组建模具设计、多轴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编程、机械设计等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传承工匠精神,传授绝技绝艺,打造省内一流的高端技能教学团队。

观察两组血液检验结果,包括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对比两者诊断符合情况。

笔者认为,对刑事诉讼目的的界定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我国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具有惩罚和保护两个目的。

(4)通过国外研修访学和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与水平。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国外访学、国际学术交流、国际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培养“双师双能”教师6名。

7 组织保障

(1)成立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团队建设相应激励与评价制度。成立由校长牵头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目标、任务和举措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形成校长领导、团队带头人与二级学院院长具体负责、团队教师分工协作的高效工作机制。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强化绩效考评,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建团。

(2)建立团队建设专项配套资金下拨、管理制度。在学校年度预算中设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项经费,校企统筹建设经费300万元用于团队建设。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各级财政要求统筹安排、使用、监管专项资金。

(3)建立开放性教学创新团队先行先试制度。优先保证引进本专业职称和学历符合要求的教师,注重“双师结构”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到企业岗位锻炼、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为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形成提供保障。

(4)为团队成员发展提供软硬件环境。搭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技术服务和研发、国际交流、国内外教师培训等一系列项目载体,对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成就内驱动力,将教师的个人价值同团队价值、学院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

8 结束语

完善科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与运行机制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双高专业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举措,推进团队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将模具教师团队打造为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主力军,为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1]吴 倩.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52-153.

[2]李新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8):255-256.

[3]霍 芳,韩先满.基于微信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30-31.

[4]楼世洲,岑 建.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7-11.

[5]余惠琼,张礼军.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32):34-35.

[6]任建平,欧 艳,顾赛君,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J].模具工业,2018,44(3):72-77.

[7]何柏海.高职院校模具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模具工业,2012,38(4):73-75.

猜你喜欢

模具工匠技能
90后大工匠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拼技能,享丰收
用于阳极管生产线模具预安装的结构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