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持续外周动脉监测有创血压的应用效果
2022-03-18李容丹 黄静雯 李建芳 谢巧庆
李容丹 黄静雯 李建芳 谢巧庆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持续外周动脉监测有创血压在新生儿ICU中的应用,探讨外周动脉留置的留置时间、拔除动脉置管原因,寻找新生儿最佳外周有创血压监测的置管部位。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桡动脉组)40例,B组(胫后动脉组)38例。A组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有创血压,B组为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有创血压,收集并记录动脉留置的留置时间、拔除动脉置管的原因。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留置时间比较:胫后动脉留置时间比桡动脉留置时间长。2、拔除动脉置管原因分析:桡动脉和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拔除原因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留置时间比桡动脉留置时间长,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需要频繁抽取血液标本的患儿,可优先选择胫后动脉穿刺置管。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有创血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2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2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peripheral arterial monitoring of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in newborns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onatal continuous peripheral arterial monitoring of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in neonatal ICU,to explore the indwelling time of peripheral artery indwelling,the reasons for removing the artery,and to find the best catheterization site for neonatal peripheral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METHODS:Seventy-eight children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May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including 40 patients in group A(radial artery group)and 38 patients in group B(spreading artery group).A radial artery punctur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invasive blood pressure,B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unctur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invasive blood pressure,collection and recording of arterial indwelling time,the reasons for removal of the artery.SPSS 21.0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1.Comparison of indwelling time:The indwelling time of spreading artery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radial artery.2.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removing the arter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sons for removing the radial artery an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uncture.Conclusio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uses of arterial removal.The indwelling time of posterior artery is longer than that of radial artery.In clinical work,posterior artery puncture can be preferred for the children who need frequent blood sampling.
Key words:Neonates Peripheral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Application effect
血壓是生命体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压测量是发现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1]。无创血压测量是传统的血压测量手段,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无创操作等优点[2]。但在危重症患者血压测量过程中遇到患者血压波动大,过低或过高时,最好选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显示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对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有一定影响[3-4]。本文探讨持续外周动脉血压监测的留置时间、拔除动脉置管原因,寻找新生儿最佳外周有创血压监测的置管部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桡动脉组)40例,B组(胫后动脉组)38例。
1.2研究方法
(1)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8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桡动脉组)40例,B组(胫后动脉组)38例。A组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有创血压,B组为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有创血压,收集两组动脉穿刺置管的留置时间、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新生儿进行桡动脉或胫后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统一采用贝朗安全型24G留置针穿刺[5],穿刺成功后使用Combitrans一次性使用血压传感器(动脉)行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
(2)桡动脉组患儿在行桡动脉穿刺前均行改良Allen试验[6],禁止在试验结果为阳性的肢体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改良Allen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患儿取平卧位,在患儿手腕处垫小枕,掌面向上,背曲40°,操作者右手食指指腹处触摸桡动脉位置,在搏动最明显处沿血管走向作“一”字形为定位标记,右手持针,在一字标记下端与皮肤呈10-20°进针,快速穿刺皮肤后,降低角度缓慢进针,见套管针内有回血后,撤出针芯,并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7]。
(3)胫后动脉组患儿在行桡动脉穿刺前,检查患儿穿刺侧肢体颜色,皮温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正常[8],检查正常的患儿取平卧,穿刺侧肢体踝关节外展外旋,充分暴露胫后动脉穿刺部位,取内踝与足跟连线中点偏下作穿刺点,进针角度为15-30°,快速穿刺皮肤后,降低角度缓慢进针,见套管针内由回血后,撤出针芯,并将外套管送入血管[9]。
2.观察指标
2.1每班管床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及温度,观察导管通畅情况。
2.2留置时间收集患儿实际动脉穿刺时间,排除计划性拔管的留置时间。
2.3拔除动脉置管原因动脉穿刺置管拔除原因有穿刺口渗血,管道堵塞,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差以及患儿病情稳定医嘱停止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等[10]。
3结果分析
3.1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留置时间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3.2结果
3.2.1患儿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8例。对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桡动脉组)、B组(胫后动脉组)进行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见表1。
3.2.2分析拔除桡动脉穿刺与胫后动脉置管结果
对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有25%格子理论频数小于5,最小理论频数为2.44,因此采用Fisher’s Exact Test的结果,桡动脉组与胫后动脉组置管拔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2.3两组患儿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所占的比例
两组患儿两组患儿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所占的比例结果中,患儿病情好转,医嘱停用持续外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动脉导管堵塞所占的比例较大,占最小比例的为患儿末梢循环差导致的拔除动脉置管,结果见表3.
3.2.4桡动脉穿刺与胫后动脉留置时间比较
对两组数据进行进行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桡动脉留置时间与胫后动脉留置时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比较结果无统计學意义,从总的并发症所占的比例来看患儿病情好转,医嘱停用持续外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导管堵塞导致拔除动脉导管所占的比例较大。但是在桡动脉组中堵塞所导致拔除动脉留置针的比例最大,这可能由于新生儿易哭闹及桡动脉留置部位靠近腕关节活动度打导致管道易折有关,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管道情况,观察管道有回血及时冲洗干净,防止血液凝固导致管道堵塞,并及时安抚患儿。针对患儿穿刺口渗血导致拔除动脉置管问题,在临床上针对易哭闹,烦躁患儿我们在进行动脉置管固定后,可在穿刺口处轻压棉球以及对患儿行鸟巢护理,增加患儿的安全感。
动脉穿刺与胫后动脉留置时间比较,胫后动脉穿刺留置时间比桡动脉穿刺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桡动脉穿刺较靠近关节处,腕关节活动容易引起管道曲折有关。
5.结论
综上所述,拔除动脉置管原因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留置时间比桡动脉留置时间长,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需要频繁抽取血液标本的患儿,可优先选择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动脉穿刺置管。
参考文献:
[1]王文,张维忠,孙宁玲,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2):1101-1115.
[2]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5-73,227.
[3]凌双,杨春万,李展鹏.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52~53.
[4]曹静,冯福云.有创动脉压与无创动脉压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效果对比[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1):132-134.
[5]沈咏芳,王琦.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J].系统医学,2018,3(21):166-168
[6]舒雅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7,3(3):95-97.
[7]胡晓静,张玉侠,姚莉莉.外周动脉置管在197例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1003-1004.
[8]方玲红,诸纪华,孟坤.改良艾伦试验在ICU不合作患儿行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8,17(03):63-64.
[9]苏慧敏,罗惠玲,李素明,邓华鲜,李雪梅,熊礼宽.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在PICU的应用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03):372-373.
[10]孙晶晶.不同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通讯作者:谢巧庆。
3160501908212